首页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扶贫动态

乡村振兴正当时 | 屏南县岭下乡开源村:扶贫找准方向 古村告别“五难”

宁德网消息( 张尚瑶)行路难、喝水难、灌溉难、增收难、发展难,五年前,在村民眼里,开源古村还是一个“五难”村;五年后,经过精准帮扶,开源古村变身福建最美休闲乡村、福建美丽乡村。

“五年帮扶,古村旧貌换新颜,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11月21日,岭下乡包村干部柳杨英向笔者介绍,她见证了开源村的美丽“蝶变”。

开源村位于屏南县西北部,海拔964米。全村365户136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8户64人,曾被列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2014年,由省检察院和市公安交警支队、宁德国安局、宁德武警支队、中信银行宁德分行等五家单位挂钩帮扶开源村。

精准帮扶,找准方向,力克“五难”。 2014年4月,省检察院干部洪山主动请缨,来到开源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2011年,他曾在清流县李家乡鲜水村驻村任职三年,让鲜水村面貌焕然一新。“驻村挂职是难得的锻炼机会,我可以帮助村民理清发展思路。”洪山这样解释二度驻村的初衷。

经过深入走访调研,洪山结合村情实际,提出“5+6”扶贫工作模式:“5”即由福建省人民检察院、市县机关、村党支部、村企业、村合作社5个单位带动;“+”即执行一户一策;“6”即解决生产资金、土地经营权流转、就业、社会保障、教育、致富信心六项难题。

“筑不好巢,就引不来凤。”将破旧村道拓宽改建,成为洪山上任伊始的第一个项目。经过两年的努力,开源村拓宽了开源大道,硬化了村内5条巷道,修建了防洪堤,修缮了村委楼,建起了文化广场。

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虽然解决了开源村村民行路、喝水、灌溉的难题,但是村民增收、古村发展难题仍摆在眼前。

在挂钩帮扶单位和驻村干部的努力下,开源村先后引进御皇、瑞恒等5家农业企业,成立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油茶、树莓、葡萄、黑嘴白鸭、乌鸡、孔雀等特色种养殖。村集体通过投资电站、参股企业分红等方式,增加村财收入。2017年底,开源村摘掉了“贫困帽”,18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五年前不足3000元增至13000多元,村财收入由负债6万元到盈余10万元。

“过去8年,动了4次手术,大儿子早逝,二儿子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一家人靠小饼店维持生计。如果没有精准帮扶,我的生活还是很苦。”64岁的张久球掰着手指,算起了“帮扶账”。“养殖没有资金,驻村干部和挂钩单位资助我2万元;养殖没技术,他们帮助从外地调苗,送我去培训;妻子动手术,他们帮我联系医院,还节省了1万多元医疗费……”

“今年,我养了1200多只鸡、鸭、鹅,卖了不少钱。”张久球说,三年来,在大家的帮扶下,他顺利脱贫,而依靠养殖,他每年都有稳定的收入,生活也渐渐有了起色。

贫困户脱贫,知根知底,古村的发展,也是历历在目。“目前,村里已与省农林大学合作,依托岭下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建立葡萄、树梅、蓝梅、猕猴桃自助采摘园,建成孔雀山庄和黑嘴白鸭、乌鸡基地,发展民宿和乡村旅游,全力打造3A级景区。”开源村党支部书记陆则勇说道。

 

责任编辑:陈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号:1309374 闽ICP备08006857号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3-2876799

新闻热线:17759335807 举报邮箱:ndwww@qq.com    宁德网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