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 2018专题管理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图说改革

见证40年|我眼中的新宁德:美丽家园

2018-12-12 10:20 来源:宁德网 叶陈芬

01

寿宁下党乡,实现了从特困乡到美丽乡村的嬗变。红色旅游、特色农业、电商营销……下党人的脱贫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本报记者 李民雄 摄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叶陈芬)冬日时节,漫步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感受一个古村破茧成蝶的新生。

一泓清澈的溪水穿村而过,临溪两岸,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老旧的房子经过修缮、改造,摇身一变成了咖啡馆、书吧、民宿。外来的住户在此定居,穿村走巷间与当地村民别无二致。

龙潭村在为世人所熟知之前,与许多传统的村落一样,外出人口增多,日渐萧条。2017年5月,龙潭村迎来了一批来自香港、南京、江西、上海、厦门等地的“发烧友”,他们承租和修缮古民居,相对完整地保存村庄原有生态风貌,挖掘乡村生产与生活中的文化特色。

如今,来自全国的龙潭“新村民”已有60多人,昔日外出的村民也陆续返乡创业,全村人口恢复到500多人,整村呈现出由里及外的复兴态势,演绎了乡村振兴“文创+旅游”的龙潭模式。

在闽东,重焕生机的村落不仅龙潭一个。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的美丽乡村,在这片沃土上铺展开来。

乡村振兴,“美丽”先行。我市以美丽乡村景观带、“六江两溪”1公里范围、公路铁路沿线村庄为整治重点,启动了“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实施整治村庄691个,创建了67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完成1636个村5.48万户改厕,初步完成1580个村污水治理,惠及111万农村人口。同时,打造了30条美丽乡村景观带,逐步形成了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的空间格局,改善了农村环境。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宁德,立足实际,以培育发展富民产业为突破口,探索出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下足功夫帮助贫困群众“改穷业”。

在做好茶、林、菌、果与水产等优势农业文章的基础上,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发展乡村旅游、推行“定制种养”“电商营销”、实行资金“折股量化”和资源入股等,努力使每个贫困乡村都有一个脱贫摘帽的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户都有一项脱贫致富的稳定项目。目前,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000多个,覆盖全市80%的建制村,带动90%的农业人口实现增收。全市有14个村被列为旅游扶贫开发示范村;117个村被列入全国旅游扶贫开发重点村。2017年,全市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直接就业人数达到3万人,拉动间接就业人数30万人,乡村旅游收入81亿元,比增29.7%。

02

屏南长桥农民欢庆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 本报记者 王志凌 摄

03

霞浦县溪南镇半月里畲族村成了乡村游的好去处。图为游客参观该村畲家传统织布工艺。 本报记者 徐烽 摄

04

昔日,福鼎赤溪村下山溪自然村群众居住的茅草房(资料照片)。 夏念长 摄

05

如今的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生态清新、产业兴旺。 本报记者 王志凌 摄

06

昔日,连家船民居住的破旧木船和吊脚楼(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李民雄 摄

07

位于福安市甘棠镇外塘村的船民幸福小区。 丁立凡 摄

责任编辑:陈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