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牵挂情 再启新征程 ——宁德市各界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给潘维廉教授的回信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这个祝福真好!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心系福建,心里装着人民百姓。幸福安康,长久的快乐,乃是百姓一生的追求!感谢总书记!”
“全家‘福安’、一生‘长乐’!感谢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新春祝福,接地气、很暖心,太给力了!”
……
2月1日,在农历新年即将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外籍教授潘维廉回信,祝贺他新书出版,感谢他把人生30年的宝贵时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赞赏他“不见外”并祝他全家“福安”、 一生“长乐”。
这句精巧嵌入两个福建地名的新春祝福,迅速在宁德市网络圈里刷屏,并成为当下最热门的拜年金句。
不忘初心,推进乡村振兴
“短短的8字祝福,温暖而有力量!”福安市下白石镇下岐村党支部书记郑月娥说。
下岐村,是闽东面积最大的连家船民集中安置点。1998年、2000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曾两次走访该村,调研连家船民上岸定居工作。当年,连家船民上岸定居工作列入福建省为民办实事项目,推动船民“分期分批,全面搬迁”。如今,渔村面貌焕然一新,连家船民实现搬上岸、住下来、富起来,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2018年人均收入达20700元。
“习近平总书记心系福建,心系下岐,我将坚定信仰,坚定信心,带领下岐村群众把村庄建设得更美好,让更多群众增收致富。”郑月娥坚定地说。
范坑乡毛家坪村地处福安、寿宁和浙江省泰顺县交界,鸡鸣一声,两省三县相闻。习近平总书记在闽东工作期间,曾翻山越岭三上毛家坪,推动扶贫开发及偏远山区发展,谱写了曲曲佳话。
“《回信》点到福建的两个地名‘福安’‘长乐’,让我们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也不禁让我们想起习近平同志当年‘三上毛家坪’的一个个难忘画面。”范坑乡毛家坪村党支部书记陈欲平说。
近年来,毛家坪村以被列为党建示范点和乡村振兴试点村为契机,党建引领,因村制宜,创建“省界生态农业精品区”,试点智能生态养鸡、可视化扶贫定制茶园、光伏发电、民宿旅游等产业增收项目,创办“扶贫菜”农家乐,精心打造旅游线路。2018年,村财收入达到23万元。
毛家坪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张晗说:“习总书记的牵挂、关注让全体村民感到十分温暖,也让大家更加坚定了脱贫致富的决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坦洋村走上了乡村振兴“快车道”,如今村里200多户村民几乎家家做茶。2017年村民人均收入1.9万元,今年村财有望达到50万元。该村党支部书记李钦说:“坦洋要当领头羊,我们一刻也没忘记当年总书记的嘱托,这些年我们一直坚持脚踏实地发展。党员干部带头,村民思想转变,生产要素被激活,在市场经济的催化下,荒山成了茶园,茶叶富了茶农,村里钱袋子鼓了起来,村民盖起了新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一定更加努力,带领全村群众真正当上领头羊。”
“习总书记对闽东、对福安的挂念之情,让我们十分感动。23年前,习总书记到我们东山村考察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福安市康厝畲族乡东山村党支部书记缪廷藩说,“二十多年来,全村干群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入选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为契机,着力打造青山绿水、畲汉团结的福安畲汉文明新村。同时,畲族群众打破传统农业支撑,200多人外出从事建筑行业,年创经济收入近千万元,农业发展也依托科技力量,办得红火。2018年,东山村农民人均年收入达18102元。畲汉齐心,其利断金。在党的引领下,相信东山村将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过洋村能有今天,多亏了习近平同志!当年,他到宁德上任后第一次下基层就来到我们村,鼓励大家发挥自身优势,解放思想,开拓思路,走林业、种植业等多元发展的道路。现在,我们村以茶叶茶苗为主导产业,种植黄金芽、安吉玫瑰、金观音、金牡丹等1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广西、云南、贵州等地,还成立了3家茶叶茶苗合作社,以进一步扩大种植和销售规模。”甘棠镇过洋村党支部书记雷庄城说,“下一步,我们打算深入挖掘过洋村浓厚的畲村文化底蕴,大力打造特色民俗文化,建成集山、水、田、园为一体的具有畲族文化特色的生态旅游村,目前已经建好了游客服务中心、农家乐、烧烤区等,接下来我们将采取更多办法,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牢记使命,发展教育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饱含着他对教育事业的关心,让宁德市各地教育工作者备受鼓舞。
福安市穆阳中心小学是一所有着120年历史的老校,现在已发展成为拥有24个教学班、在校生达1200多名、72位专任教师的重点农村中心小学。一直以来,该校坚持特色办学,传承校史,陶冶情操,全面开展艺术、体育教育活动。学校现为全国书法教学实验学校、首届全国互联网知名学校等。
该校音乐老师郑诗蕾说:“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春祝福中提及了宁德福安,表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安的牵挂、关心和厚爱,让我倍感振奋。作为当地一名基层小学教师,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不忘初心,肩负历史使命,砥砺前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坐落于福安坂中畲族乡仙岩村的福安市民族实验小学,这所曾被《人民日报》誉为“畲山教育明珠”的农村小学,自1952年成立伊始就是一所寄宿制小学,多年来,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学校基础设施得到长足发展。近年来,福安市委、市政府推出“368惠生工程”,该校寄宿学生经济负担进一步减轻,真正实现了“只要背个书包就能入学”的教育愿景,让农村寄宿娃快乐、安心念好书。
原福安民族实验小学校长陈春强说:“习总书记始终关心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在宁德工作期间,先后两次到我们学校关心学校建设情况。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的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特别是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更是蒸蒸日上。‘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教育是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之一,能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作为一名老教育工作者,不论何时何地,我将始终致力于为教育事业特别是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发展尽一份力。”
宁德市民族中学创办于1958年,以“突出特色,为培育民族人才;以人为本,为学生一生发展”为办学理念,把习总书记为民族中学40周年题词“发展民族教育,培育民族人才”十二字作为学校办学指导思想,逐步形成了“高举民族团结旗帜、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培育优秀民族人才”的办学特色。据统计,自办学以来,民中共培养27000 多名初高中毕业生,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将近16000人,在各条战线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习总书记的回信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备受鼓舞、倍加振奋。作为民族中学的教师,我们更要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努力培养出更多少数民族优秀人才,为民族教育事业作出新的贡献。”宁德市民族中学教师郭仕惠说。
近年来,宁德师范学院立足宁德、面向海西,努力打造具有较高水平、特色明显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培育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师资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习总书记的回信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关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不懈努力,为教育事业和宁德经济社会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宁德师院语言与文化学院院长龚帆元说。
责任编辑:卓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