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抠门”书记苏罴走后 为什么群众这么怀念他?
头七时,群众自发组织惦念活动,纪念苏罴。
宁德网消息(虎妍)生前,有80岁老人拉着他的手劝他不要调走;死后,有全镇百姓自发为他签名、点蜡烛送行。
1月16日,采访团从屏南县城出发,沿着苏罴出事的山路盘旋穿梭,寻找着这位普通乡镇书记执政一方,为何如此受群众爱戴的真实原因。
在代溪镇党委政府书记办公室里,苏罴的办公椅上还搭着两周前救火时穿的“迷彩服”、他下乡时常穿的雨靴依旧立在墙角、办公桌上摆着他的24本工作笔记和一沓剪下来的报纸……“舍不得清理,每天都会过来看看,总感觉他还没有走。”同事们红着眼眶说。
生命的最后24小时:
生命定格在了2017年11月11日15时56分
苏罴出事当天是2017年11月11日,正值周六,他再一次“私车公用”从屏南县城家里出发去北墘村与福州阳光学院的师生们讨论“北墘村第二届黄酒文化节”事宜。可没人能想到,当天下午3时56分,他在这条奔波了六年多的“加班路”上提前下了“站”。
包艳青是苏罴出事后,最早赶到现场的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她说了一句,“书记那么一个爱干净的人,走的时候却……”便泣不成声。
“出事的时候,车上只有他一个人,也不知道在生命最后一刻,有没有要叮嘱的。”包艳青是在“微信朋友圈”上看到了车祸信息,她赶到现场时,是当日下午4时30分左右,苏罴已经被送到了医院,她在去医院途中,打电话通知了苏罴的爱人。
当天下午5时,包艳青一赶到医院,医生就告诉她,苏罴失血过多,急需O型血。她在同事群和朋友圈里发了这条消息。让她没想到的是,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单位的同事来了、各村的干部来了、很多群众来了、县里的领导也来了。
“整个楼道里都是人,大家争着为书记献血,可是我们100多人,都没有叫醒他……”包艳青说,自己至今都忘不了,当时走廊里的哭声。
最后一天夜里十一点才下班
苏罴去世的前一天,全天都在带领单位人员参加屏南县合唱比赛。
“他虽然年龄最大,却是我们整个队伍里唱得最好的,也是最积极的一个。”听同事们回忆起,跟着苏罴在屏南文化馆里为比赛做最后“冲刺”的场景,苏罴的形象一下子具体亲切了起来。
“他像一个可爱认真的邻居大伯,彩排时一丝不苟、休息时欢声笑语。”
“我们选的参赛歌曲是《鸿雁》,他唱得很动情。”
“他像一个标准的好学生,每次彩排他来得最早,走得最迟,还一个劲地请教老师。”
……
这次合唱比赛,苏罴代表团队上台领了一个“二等奖”。
同事们开玩笑说,“我们唱得最好,因为你太抠了,不请伴舞,才没拿上一等奖。”苏罴笑着教育起大家,“只要我们认真做了这件事就够了,得不得奖不要看那么重。”
代溪镇镇长陈章铨说,想起那天晚上大家唱完歌、领完奖,一起出去吃夜宵的场景就会觉得特别温暖,仿佛觉得老大哥的笑声还在耳边飘荡。
“我们那一天都没怎么好好吃饭,想着打了个漂亮仗,应该好好庆祝一下啦。可是书记坚持一人吃一碗面就行了。”陈章铨认识苏罴11年,久而久之,也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但是,这一次,他想慰劳一下同事们。
“最后,我们还是听他的,十几个人花了不到一百块钱。”陈章铨清晰记得,在饭桌上,苏罴一如往常一样关心着大家,他说,“大家最近太累了,明天周六好好休息一下,我一个人提前去镇上和阳光学院老师同学讨论下文化节的事情,你们后天再去。”好几个干部提出跟苏罴一起去加班,都被他“劝了下来”。
吃完面,已经是深夜11时,大家简单地挥手告别就各自回家,可没想到这一别,竟成了永别。
与妻子的最后一次长聊
苏罴走后,儿子将这张拍了快二十年的照片发在朋友圈里,怀念父亲。
“他工作很累,回到家里常躺在沙发上就睡着了,我连走路都是轻声轻气的,怕吵醒他。”和平日里周末一样,其妻子张美华早早起床做好早饭,让丈夫睡到自然醒,再把早饭热了端上桌。
“我们吃完早饭大概九点半,他在家看电视,我出去买菜。”张美华总会在周末推掉所有聚会,专心陪在丈夫身边,因对她来说,苏罴不加班的情况太少了。
“买菜回来,我们俩一起做午饭,我还跟他说,我工作相对清闲,以后要多锻炼身体,照顾好你和孩子。”看到苏罴一心扑在工作上,身体越来越消瘦,张美华情不自禁地关心着丈夫。可是,她怎么也没想到这是她最后一次跟丈夫长聊。
“我下午会去代溪,去完北墘,晚上会到办公室,等我到镇里再说。”张美华清晰记得,当天下午2时许,还在午睡的苏罴被一个电话吵醒,跟对方讲了这样一段话就起床了。
“我们约定每周六下午6时跟儿子视频通话,我本想留他跟儿子视频完再走,可想到天黑了路不好走,就没说出口。”张美华把挂在嘴边的话咽了回去,苏罴匆匆收拾完公文包,说了句,“我走了”,就出门了。
“我们没来得及认真告别,他就出了这样的事。”张美华常常自责,“如果那天我任性一下,硬不让他走,可能他就不会出事了。”
任期满时老人的真诚挽留
村里的老人病了,没钱看病,苏罴深夜带着2000元赶到老人家中;听说五保户日子艰难,苏罴买了5只羊送给他,后来又给了对方7000元,每次路过他家门口,他都要走进去看看;镇上有人上山砍柴出了事故,他不但主动掏腰包,还东奔西走为其募集捐款4万元……
从2011年到2017年,从镇长到书记,像这样的“小事”几乎每天都发生在苏罴和群众之间,也影响着身边的干部。
“我到现在还记得,当时那位老人真诚的样子。”镇长陈章铨总也忘不了,2016年5月,自己刚到代溪镇任职,苏罴从镇长升任书记。有一天晚上跟苏罴散步,一位七十来岁的老人,快步跑上来拉着苏罴的手激动地说,“苏镇长、苏镇长,听说你要调走了。您别走啊,您来这几年,代溪变化多大啊,我们舍不得您,您不要走,再做几年。”
听了老人的话,苏罴笑着安稳道,“我不走,已经是代溪人了。”
“不知道我任期满了,会不会有人拉着我的手挽留我,也舍不得我走。”看到这一幕,陈章铨感慨万千,他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
一位“抠门”的乡镇书记
苏罴的勤俭节约在代溪镇出了名,不管是村民还是干部,采访中,每个采访对象都会讲一段他的“抠门”故事。
苏罴生前致力于北墘村黄酒文化建设,几乎每周都要去一次村里,跟村民拉家常。吴善果看到家乡逐渐有了发展机遇,辞去在县城的工作,回来跟着苏罴创业。在他印象里,苏罴除了一心想着帮村民致富外,还是一个出人意料的“抠门”领导。
“第一次跟他去福州出差,晚上他拉着我去买过季的衣服,专门看那种打一两折的,多于一百块钱的都不要。”在吴善果眼里,苏罴是一个“大领导”,他怎么也没想到,眼前的他竟然这么不讲究,全身上下穿的衣服加起来不到二百元,还不如一个农民“穿得好”。
无独有偶,苏罴的这一习惯也给同事韦彬彬留下深刻印象,他经常开玩笑说,“苏书记是除了我媳妇外,跟我睡得最多的人”。
有一年,苏罴到厦门马巷镇挂职,对方给他安排了一间宿舍,韦彬彬没有地方住,提议出去住宾馆。苏罴舍不得花钱,要来两张被子,拉着韦彬彬跟自己挤在一张1.5米的床上整整两周。
“像这样的事情太多了,去外面出差,他都一家一家问,住最便宜的标间,吃最便宜的饭。在屏南,他就直接让我去他家吃饭睡觉。”韦彬彬是个90后,是蜜罐里长大的孩子,刚开始跟着苏罴省吃俭用很不习惯,但有一次,苏罴跟他讲了一个自己小时候的故事,让他从此不敢乱花一分钱。
苏罴的父母生了8个孩子,家里非常贫寒。上初中时,父亲给苏罴买了一双凉鞋,他每周需要从学校到家里徒步一个来回,路程四五十公里。为了不让鞋子坏得太快,苏罴每次都把鞋脱了,拎在手里,光着脚走路。
韦彬彬红着眼眶,“他跟我讲的时候,我都快要哭了,也终于明白他为什么这么节俭了。”
送别的人太多殡仪馆里站不下
陈孝平在基层当干部十几年,从没接到过这样一个任务:动员群众不要去参加苏书记的遗体告别仪式。
“没办法,人实在太多了,殡仪馆里站不下,我们只能说服群众不要去现场。”出殡当天,代溪镇的群众准备自发去屏南县殡仪馆送苏罴最后一程。陈孝平让想去参加葬礼的群众把名字签在一副“代溪镇人民沉痛悼念苏罴书记”字样的挽联上,带到告别仪式现场。
陈孝平粗略计算一下,当天前来送别苏罴的人有两千人左右,他感慨着,“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人的遗体告别仪式。”
11月17日晚7时,是苏罴去世头七的日子,代溪镇的群众在镇区街心广场,用蜡烛摆成一个心形,把苏罴的名字圈在正中间,拉起“沉痛祭奠人民公仆苏罴书记”的挽帐,他们大多数人与苏罴素不相识,但家乡的变化让他们无法不怀念他。
听着充满哀思的音乐,看着苏罴生前灿烂的笑脸,前来悼念的群众有人止不住叹气,有人悄悄抹泪,大家纷纷把想说的话写在留言板上。
“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好书记,我们想您!”
“天妒英才,您这么好,却走了……”
“书记好人啊,您一路走好!”
……
“把他未完成的事做好”
苏罴的笔记本上,记着“忠诚履职,勇于担当”8个字,他出事前两天,叮嘱包艳青打印出来贴在办公楼大门前。
“他还没来得及看就出事了。”包艳青后悔自己那段时间太忙,没有早点去落实这件事情。
苏罴出事时距第二届“北墘黄酒节”开幕只剩11天,他为了这项工作昼夜加班,同专家学者探讨方案、筹备“黄酒文化展览馆”的建设、联系宣传渠道,甚至在去世前两个小时还在发朋友圈宣传……
“我常常睡一觉起来上厕所,看到书记办公室的灯还亮着。”陈丽华清楚地记得苏罴将近半年时间,每天夜里都12时左右才关灯出办公室。
苏罴走后,镇长陈章铨带领同事们加班加点,继续苏罴生前安排的每一个工作,“书记对于我们每名干部来说,都是良师益友,他没做完的事,我们一定会继续做好;他的精神,我们会永远传承下去……”
记者手记:
采访中,我试图挖掘苏书记生前的感人故事。然而,在同事、群众及他家人的讲述中,我渐渐明白,苏罴并没有光芒万丈的瞬间,也没有催人泪下的英雄故事,他让人们追念的原因,就像他人生中的最后“24小时”一样,做事永远充满热情、兢兢业业,做人永远勤俭朴素、善良如初。
采访中,常常有人说着说着就情绪失控。离开已经66天了,依然有这么多人如此怀念他,而且这其中,很多人跟他非亲非故甚至素未谋面,也许这就是他应该被铭记的理由。
(图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刘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