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海峡论坛·两岸乡村农田水利建设交流会在宁德开幕
交流会现场
宁德网消息(本网记者 郑力炜 文/图)6月17日,第十一届海峡论坛·两岸乡村农田水利建设交流会,在福建省宁德市开幕。本次交流会以“乡村振兴与生态水系建设”为主题,来自两岸的农田水利专家、基层民众代表等180多人汇聚一堂,交流探讨契合新时代发展需要的水生态文明建设,用实践和实效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道,释放生态红利,造福于民、致富于民,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助力乡村振兴,加快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本次交流会由民革中央、水利部主办,海峡两岸水利科技交流促进工作委员会、中国水利学会农田水利专业委员会、福建省水利厅、民革福建省委员会、宁德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台湾农田水利会联合会、台湾中华农业暨水利事业发展协会、台湾海峡水利暨农业科技发展协会总会作为合作单位。
开幕式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张伯军,水利部总工程师刘伟平、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邓力平,宁德市人民政府市长梁伟新先后为本次活动致辞。随后,两岸嘉宾围绕活动主题“乡村振兴与生态水系建设”作主旨发言。宁德市水利学会与台湾海峡水利暨农业科技发展协会签订合作协议书。
两岸与会嘉宾
据悉,交流会期间,与会人员还将参观考察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黄鞠灌溉工程、霍童溪安全生态水系、九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赤溪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美丽乡村贵村、云气村、邑阪村等。
此次活动的特色和亮点:
此次活动注重基层交流、注重互动体验、注重成果转化,进一步融合民意、凝聚民智、服务民生,加深两岸同胞互信和情感认同,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携手建设好两岸命运共同体。
一是共同传承中华水文化。通过对古代水利设施与传统民俗活动的研习交流,共同见证闽台两地同根同源的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两岸民众政治互信、经贸互利、文明互鉴、民心互通的重要平台。此次参观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黄鞠灌溉工程,是迄今发现的系统最完备、技术水平最高的隋代灌溉工程遗址,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古代南方山丘水利工程的典范。它见证了闽东地区农业开发的历史,具有丰厚的区域文化特点。该工程最大的亮点是对水资源、水生态的合理利用,充分体现了对人水和谐的坚守。周宁县鲤鱼溪特异淳朴风情与护鱼习俗被列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鲤鱼溪的鱼冢、鱼葬、鱼祭文获得大世界吉尼斯纪录“三个世界唯一”和“世界年代最久远的鲤鱼溪”称号。
二是做好乡村振兴中的水文章。交流会紧扣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水环境治理、生态水利为抓手,交流探讨契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水生态文明建设,用实践与实效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之道。推动乡村生态振兴,促进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建设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活动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以水为媒,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宣传介绍大陆在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思路与治理措施,与台湾嘉宾分享大陆绿色、和谐的治水理念。
三是深耕基层筑牢两岸民意基础。通过不断总结多年来两岸乡村农田水利建设交流会成功举办的经验,进一步扩大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重点邀请首次参加海峡论坛及从未到过大陆的台湾民众、台湾各县市最基层的水利小组长和农会会员参加交流活动,让台湾同胞深刻感受“两岸一家亲”氛围,密切两岸乡亲心灵沟通,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筑牢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民意基础。
四是延展深化两岸民间机制化交流。在往届交流会促成三明、漳州、莆田、泉州、龙岩、福清市水利学会与台湾合作方签订协议,建立民间交流合作机制基础上,进一步延展深化闽台农田水利民间交流,推动宁德市水利电力学会与台湾合作方建立民间交流机制,共同发展,共创双赢,共促社会繁荣,不断增进两岸民众福祉,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责任编辑:郑力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