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擎”助力乡村振兴
——我市推动各类人才向乡村聚集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陈小妹)眼下,正是寿宁县凤阳高山晚熟富锌葡萄收获的季节。在祥瑞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葡萄种植基地里,慕名前来采摘休闲的游客不亦乐乎品尝着这里的晚熟富锌葡萄。
“今年,葡萄市价每公斤高达16元,是历年来市价行情最好的。前几天,这片葡萄园已经被来自深圳的客商预订了2万箱。”合作社负责人缪文钦高兴地告诉记者。
2011年,在深圳经营茶叶店的凤阳镇官田村青年缪文钦在镇村党组织的感召下,返乡种植葡萄,并成立寿宁县祥瑞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几年来,他建立葡萄核心示范园区,集科普推广、观光采摘、技术推广于一体,成为寿宁县首个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如今,合作社有成员108人,拥有高标准大棚晚熟葡萄种植基地1800余亩,带动凤阳全镇发展葡萄10000余亩,年产值达1.5亿元。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理念,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大力开展人才回引培养行动,着力把优秀的党员、干部、人才集结到乡村振兴一线,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配强“领头雁”
屏南县熙岭乡岭里村平均海拔870米,曾经山高路远,地瘠民贫,全村271户894人口中,建档立卡精准贫困户就有10户45人,被列为宁德扶贫开发重点村。
要脱贫,得有带头人。市委宣传部牵头4家单位挂钩帮扶岭里村,并先后下派刘芳、石源到村任驻村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在驻村干部的带领下,岭里村党支部采取“3+X”精准扶贫模式,“3”即县、乡、村三级干部,分别与10户贫困户开展一对一帮扶;“X”即针对不同贫困户,采取医疗救助、产业帮扶等方式进行精准帮扶。2018年,该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300元,10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昔日的贫困村,嬗变为人人羡慕的美丽乡村。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我市把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作为推动组织振兴的重中之重来抓,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创业能人、转业退伍军人等群体中发现、培养优秀干部,把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党员选拔到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岗位上来。据了解,目前全市村主干中致富带富能手占到70%,回引外出务工经商能人、本乡本土大学生等343人。
不仅如此,我市还积极整合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人才资源,把工作经验丰富、具有乡村情怀的干部派到乡村一线,组成乡村振兴“攻坚队”,借力借势推动重点工作、难点任务落实。同时,在全省率先出台第一书记管理服务办法,加大关心关爱力度,第五批365名驻村第一书记仅用一年半就实施帮扶项目近1300个,省市驻点村筹措各类帮扶资金4亿多元。
“目前,我市正在实施‘乡村振兴领航计划’试点工作,通过组织动员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临近退休领导干部到村里担任乡村振兴‘领航员’,不断推动乡村面貌改善。”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念好“人才经”
在柘荣县东狮山现代农业示范园,智能温室大棚内干净整洁,采用基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的番茄等果蔬长势喜人。“示范园能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多亏了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的帮助、扶持。”东狮山现代农业示范园负责人董夫果介绍说。
作为省级科技特派员,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副研究员林琼自服务东狮山现代农业公司以来,利用当地废弃食用菌渣,降低无土栽培生产成本,引进自有发明专利“免发酵菌渣无土栽培技术”开展基质无土栽培。该技术每亩可节约基质成本3000元左右,降低基质成本70%以上。
在我市,像林琼这样的科技特派员还有很多。据了解,目前我市共有737名经省、市、县三级科技部门认定的个人科技特派员、7家法人科技特派员、7组团队科技特派员,涉及茶叶、食用菌、水产、果蔬、中药材、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各级科技特派员穿梭山林、躬耕乡野,有力推动我市农村科技水平提升和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为念好乡村振兴“人才经”,我市持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每年选派一批科技人员到乡村开展产业技术支撑、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在省级科技特派员乡镇全覆盖的基础上,推动市县科技特派员行政村全覆盖。同时,实施“十百千万”专家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围绕重点特色产业,设立十个专家服务基地,选派百名科技服务专员驻村服务,成立专家服务团每年组织千名专家对口服务基层,组建万名专家数据库,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
我市还专门出台《乡村振兴重点特色产业人才保障专项规划》,每年统筹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创新和完善乡村重点特色产业人才引进、培育、评价、激励政策机制。制定出台《乡土人才评价认定办法》及8项相关操作细则,定期评选一批优秀乡土人才,发挥好田秀才、土专家、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等优秀典型的“传帮带”作用,不断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打好“乡情牌”
“近期,我们团队正在积极规划建设众筹农业基地,以农事产品为众筹收益,将土地经营权给予众筹出资方,形成农户先收益后劳作的农业产业链条。”霞浦云儒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吴锦清告诉记者,目前已联动10个村的部分农户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扩大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预计每年可为农户增加近万元收入。
吴锦清是霞浦县柏洋乡人,大学毕业之后,一直在湖南、浙江、广东等地从事电商行业。2016年,崇儒畲族乡开始大力引进电商团队。在看到家乡的发展前景后,吴锦清带着自己的电商团队入驻崇儒畲族乡,成立霞浦云儒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并搭建崇儒畲族乡“三农互联网+创客空间”。
吴锦清带领的专业电商人才为崇儒畲族乡农产品的销售带来希望。据了解,云儒电商平台上线至今,每天订单量多时数千单,少时也有千余单,截至目前,累计销售额近2000万元,涵盖了蜂蜜、五谷、茶叶、竹笋、果蔬、山茶油等涉农产品,辐射带动了15个村、2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带动就业80多人。
“乡村要振兴,就要改变农村人才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局面,让‘走出去’的在外能人‘走回来’,实现‘人才回流’,把在外积累的经验、技术以及资金带回家乡。”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我市大力实施“宁智回归”工程,充分发挥各地商会作用,密切与在外乡贤、海外华侨、高校毕业生等对接联系,以乡村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动员他们返乡创业、回馈桑梓,有力推动在外人才“感情回归、智力回归、项目回归、资源回归”。
返乡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有知识、有文化、视野宽、想干事,能让乡村更有人气、更有活力。我市将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突破口,通过完善政策、创新措施、加大扶持等一系列措施,铺设一条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快车道”,培育一批在基层带领群众奋力脱贫的新型人才队伍。
人气旺,乡村才有希望;人才兴,乡村才能振兴。我们相信,随着我市不断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定能吸引各类人才集聚乡村,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和创造活力。
责任编辑:郑力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