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图片新闻

古田吉巷乡:合力共谱乡村振兴华章

今非昔比的库区移民村——坂中村 张良久 摄

吉巷昆山风光 吉巷乡政府供图

中国传统村落长洋村保存有大量徽派风格古建筑 龚键荣 摄

位于吉巷乡前洋坂村的洋塔花卉基地 游文聪 摄

益禾农业公司工人在无菌化接种车间作业 吉巷乡政府供图

宁德网消息(龚键荣 陈瑞宇)古田县吉巷乡是一座物产丰饶的农业重镇,粮食、水果产量居全县第二,食用菌居全县第三,特色农业之花遍开全乡;坂中村库区移民文化、中国传统村落长洋村厚重的历史文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薛公信俗……内涵丰富的乡土文化交织融合,成为助推乡村发展的文化力量与精神动力。

进入新时代,吉巷乡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振兴为发展基石,重点推进食用菌、水果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乡村旅游、高山茶叶、反季节蔬菜、花卉产业等特色产业,协同推进生态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社会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等全面发展。

党建引领 振兴菌业

吉巷乡是食用菌之乡,以种植银耳、猴头菇、茶树菇、滑菇、香菇、秀珍菇为主,拥有较为完善的食用菌辅料、生产、加工、销售、研发的一体化产业链条,2018年全乡食用菌产值达到6.2亿元。

近年来,随着县域食用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吉巷食用菌产业链企业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也在积极调整适应,但仍存在产业链融合度不高、企业党组织与法人治理结构不衔接、党的组织生活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未融合等问题。

为了将党建的政治引领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吉巷乡党委在多次调研、会商的基础上,推出食用菌产业链党建模式,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吉巷乡党委书记林宏介绍,吉巷乡食用菌产业链大党委依托古田县农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将永安、高坑、渭洋3个村、7家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企业、2家金融服务机构,融入大党委,统筹开展产业链各项工作,实现“大事共议、急事共商、要事共决、实事共办”。

福建省益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落地吉巷的首家银耳工厂化栽培企业,通过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大大提升了该乡食用菌产业的工厂化、自动化水平。作为吉巷乡食用菌产业链大党委的一员,益禾公司成立了村企联建党支部,由公司技术总监任支部书记,同时挂靠组建芳海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党支部,接收王祖干菌厂的3名党员。

建立组织且串点成链后,食用菌产业链大党委遵循“属地管理与行业指导相响应”的原则,按照“1+X”标准为每家企业配备2至3名“保姆”,负责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党组织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如政策对接、院企合作、金融服务等。

“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林宏说,通过强化产业链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着力推进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加快转化,为企业发展、农民增收、产业兴旺注入了活水。

目前,乡党委正在加大投入,完善大党委办公场所配套设施,建设产品展示馆、党建宣传展板等,营造党建促食用菌产业振兴的浓厚氛围。

产业为基 彰显特色

拥翠公园、相思岛、移民文化馆、候鸟文创营、五连厝……初秋时节,走进翠屏湖畔的吉巷乡坂中村,一幅清新秀美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坂中村依山傍水,是典型的库区移民村、城郊融合村和省级森林村庄。上世纪50年代,国家“一五”计划提出建设古田溪水电站,为此迁建整个古田县城。坂中村在县里这次史无前例的大移民中,也进行了整村迁移。

由于原有土地被淹没,坂中村群众转向发展“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的食用菌产业,一直持续到现在。目前,坂中村90%村民从事银耳生产,共有银耳菇房500多间,年生产银耳800万袋。

不仅如此,村民还因地制宜种植水蜜桃、芙蓉李、油萘等水果700多亩,与食用菌形成错季生产。乡贤高益槐在村里投资建设新西兰猕猴桃基地200多亩,同时推广林下套种技术,提升农民种植技艺,促进传统农业升级。

2011年至今,坂中村党支部把握交通区位优势和

临湖景观特色,强化组织建设,实行网格化党建管理模式,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通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们掀起了环境卫生整治大行动,推进房屋立面改造、移民文化馆、大型停车场、乡思岛野餐营地、山间步行栈道等项目建设,为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了良好环境。”坂中村党支部书记彭仁东说。

扫净家门迎客来,随着旅游项目的开发与基础设施的完善,坂中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每月接待游客达5000人次以上,助推村财收入突破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

如今的坂中村产业发展颇具成效,为吉巷乡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竖立了标杆。林宏表示,今年以来,乡里结合各村的主导产业、特色资源,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推进镇区中心村——吉巷村、农业重点村——薛后村建设,并采取“一村一突破口”的方式带动其余各村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村财和村民收入,实实在在地振兴乡村经济。

文化振兴 百花齐放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近年来,吉巷乡立足乡村文明,通过保护、传承与创新,赋予乡村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充分发挥了乡村文化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移民文化是坂中村的精神源泉,至今村里仍完好保存早期的库区移民建筑。村民十分珍视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老房子并将原村俱乐部改建为移民文化馆。

“看一馆知库区”,作为古田县第一个集中展现库区移民文化的移民文化馆,这里展出大量反映库区移

民生活变迁的珍贵影像、文字资料,浓缩了沧海桑田的变迁历程以及库区移民奉献拼搏的厚重历史。

六十年一甲子,移民文化的传承就像是“接力赛”,一棒接一棒地在坂中人的手中传递,由此衍生出文明新风尚、社会正能量。在村两委开展“好邻居”“好孝子”“星级家庭”评选活动中感人故事不断涌现。

在吉巷乡,还活跃着一批民间文艺队伍、群众文化社团,他们不仅是各种节庆文艺活动的中坚力量,还是理论政策、乡风文明的传播者,形成百花齐放的文化现象。

“总书记的嘱咐要牢记,群众共同齐发力,美好生活在一起……”这是吉巷乡石床村理论宣讲“轻骑兵”创作的一段说唱词,主题是传达习近平总书记给寿宁县下党乡乡亲们的回信精神。今年以来,吉巷乡依托理论宣讲轻骑兵文艺小分队,开展了8场各类主题宣讲活动,这种融合了曲艺表演的宣讲方式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近年来,吉巷乡文化服务中心积极动员和引导广大群众用新时代的艺术表现形式,开展“送文化下乡”、节庆演出和体育健身活动。与此同时,通过选聘具有文艺特长的专业人才,为坂中、前垅、石床等村的腰鼓、锣鼓、快板、说唱、广场舞等进行专业指导,编排节目时则注重融入食用菌文化、移民文化、文明乡风、移风易俗等优秀乡村文化。

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轮番上阵,如同为群众端上一道道“文化大餐”,更如春风化雨融入群众心田。

乡情简介 >>> 

吉巷乡位于古田县东北部,距古田县城26公里、屏南县城38公里。辖24个行政村、一个林果场,共77个自然村,其中库区村14个、老区村7个。全乡总人口3.8万人,其中移民人口4726人。全乡土地总面积207平方公里,有耕地4.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6.5%。乡政府所在地海拔430米,全乡最高山昆山海拔1040米。2018年全乡实现财政总收入1221万元,增长7%;农业生产总值8.45亿元,增长9%;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650元,增长8%。

吉巷乡是食用菌之乡、粮食之乡、水果之乡、华侨之乡。全乡种植有银耳、茶树菇、黑木耳等各类食用菌近2亿袋,总产量达1.4万吨,位居全县第三,全乡拥有比较完善的食用菌辅料、生产、加工、销售、研发一体化产业链条,并率先开展食用菌金融担保服务,有1家银耳工厂化栽培的标杆企业,食用菌相关企业达30余家,食用菌合作社50多个。2018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万亩左右,总产量近2万吨,位居全县第二;种植水蜜桃、油柰、芙蓉李等各类水果2万亩,总产量达1万吨,名列全县第二;旅外华侨、华人达2.5万人,归侨、侨眷1.7万人,人数排名全县第二,知名华侨包括原福州十邑同乡会会长颜清文、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首席科学家高益槐等知名爱乡华侨。

吉巷纪事 >>>  

1956年,吉巷北墩农民陈振修创造的水田种麦豆(硫豆)、混合堆肥法在全县推广,同时陈振修被省农科院聘任为特约研究员。

1958年,吉巷大队岭边村老农程祖益创造的木质甘薯切丝机选送北京参加全国农业展览会,列为受奖展品。

1979年,吉巷韦挡生产队社员自发试行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

1987年,国家“七五”重点工程水口水电站动工兴建,该电站装机容量140万千瓦。

1991年,吉巷乡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乡”。

1994年,吉巷北墩中学周修建等6位教师被评为“见义勇为模范教师”。

2001-2002年,吉巷乡年种反季节蔬菜5000亩,创产值600多万元;兴建装机500千瓦的“三井”一级电站工程和曲斗电站;完成永安商品粮基地农业开发工程建设。

2003年,引进外资成立古田县吉友食品有限公司,引进南平亿力公司720万元资金对上店电站和三井电站进行重组。

2004年,建成石床、鸳鸯溪、万宝山、横洋仔4个电站和吉巷3.5万伏变电站。

2005年,对梧山电站进行全面技改,年度新增装机容量2900kw,水电产值超过1000万元。

2006年,修建吉巷、韦端、奎楼、坂中、昆边、长洋、先锋等村的人饮工程。

2007年,建成吉巷乡客运站、吉巷文化站和渭洋食用菌烘干厂。

2008年,建成吉隆再生纸厂,年产值1600万元;完成吉巷敬老院主体工程。

2009年,吉巷乡仿原生态新法栽培猴头菇获得成功;省道202线古田吉巷段公路改建主体工程竣工。

2011-2012年总投资8000多万元的县移民农业科技创业园落户前垅村;投资583万元完善各自然村的安全饮用水工程。

2013年,吉巷乡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坂中村被列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市级“整村推进”示范点。

2016年,坂中村被评为“福建省十佳小康库区村”“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7年,吉巷乡为古田县第一批开展“两权”抵押试点乡镇。完成吉巷主街夜景亮化工程。乡团委被团市委授予“宁德市五四红旗团委”。

2018年,薛后村薛公信俗被评为“宁德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坂中移民文化馆被授予“新时代宁德市百个社科普及基地”。

责任编辑:郑力炜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号:1309374 闽ICP备08006857号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3-2876799

新闻热线:17759335807 举报邮箱:ndwww@qq.com    宁德网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