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久久为功 谋划闽东乡村文化振兴之路
市文化和旅游局 黄其辉
习近平总书记给寿宁县下党乡乡亲们的回信,在全市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掀起学习贯彻的热潮。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寄托着对闽东的深厚情意,更寄予我们要“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的殷切期望,我们要感恩奋进,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久久为功,致力实践谋划闽东乡村文化振兴之路,进一步挖掘、传承、创新宁德区域特色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一步传播弘扬“闽东之光”,繁荣兴盛乡村文化,筑牢乡村振兴“文化魂”,不断满足基层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
一是完善设施强效能,让基层文化场所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主阵地。着力完善设施,持续推动行政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资源整合,年底前基本实现全覆盖,重点打造一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省级示范点。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应急广播系统,统筹实施有线电视联网建设,有线电视联网率达到80%以上,已联网区域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以上。更加注重提升基层文化场所的服务功能和使用效能,切实发挥好基层文化场所乡村文化振兴的平台和阵地功能。
二是提升服务惠民生,让群众文化活动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催化剂。积极开展文艺院团下基层演出和文艺下基层志愿服务,送戏、送电影、送图书、送展览、送讲座下乡,持续开展“闽东之光”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改进提升演出形式和效果。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推出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现实题材精品力作,不断满足基层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力求做到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润泽人心。
三是挖掘资源促保护,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活力源。强化乡土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乡风文脉,让闽东大地上的文化遗产活起来,成为取之不竭的源头活水。开展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和申报提升工作。加强乡村历史文物、历史建筑的保护,完成具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乡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线科学划定工作。推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项目的实施。加强农耕文化实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献资料的征集和保护,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因地制宜建设民俗生态博物馆、乡村博物馆、村史馆等。深入实施《宁德市畲族文化保护条例》,强化畲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弘扬,推进省级畲族文化生态保护示范点建设,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活力源泉。
四是推动融合促发展,让文化旅游产业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助推器。以文旅融合为中心,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做足“+旅游”文章,统筹推进文化、旅游及“8+1”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以文兴业。推广屏南乡村文创、福鼎白茶文化、霞浦摄影等乡村特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建立宁德市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支持乡村特色传统工艺开发文创商品,纳入旅游商品体系,实现价值变现。以旅游小镇建设为抓手,开展乡村旅游提升工程,打造一批红色旅游景点,实施品牌化建设,推动4A级以上景区创新提升,引导旅游景区向综合型旅游景区转型,推动一批景点创建国家3A级景区,培育一批省级旅游村、星级休闲集镇、星级旅游村,发挥景区、景点的辐射、示范功能,带动周边群众融入乡村旅游产业链,开源增收致富。
五是强化宣传举旗帜,让新闻传媒机构吹响乡村文化振兴的集结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 “把闽东之光传播开去”的重要嘱托,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依托广播电视和新媒体平台,深入挖掘闽东乡村振兴生动故事,做好乡村振兴主题宣传。拍摄《滴水穿石三十年》专题片,全景反映宁德一以贯之推进乡村振兴的奋斗历程。全媒体、全方位展现全市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特色乡村振兴之路的生动实践和生动故事,鼓足干劲加油干,动员广大干部群众投身于乡村振兴这一伟大事业。
责任编辑:郑力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