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的“电力样板”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叶陈芬 通讯员 张声平 雷美容)10月12日,在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1号台区,供电服务人员一边仔细检查供电设施,“问诊”农村电网,一边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登记,完善整改方案,确保高负荷状态下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以提高村民用电质量。
“自乡村振兴计划实施以来,屏南县传统村落文创产业、农产品加工业风生水起,用电量增幅很大。”屏南县供电公司总经理孙玉波表示,为了更好地对接乡村发展规划,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拓宽乡村致富路,他们持续升级改造农村电网,2015年以来共投资2.2亿元改造升级农村电网。
主动出招 非遗古村换新颜
曾几何时,龙潭村,这个百年老宅遍布,拥有跻身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平戏”的中国传统村落,也抵御不住大时代的变迁浪潮,徒留耄耋之人与残垣断壁诉说着沧桑和无奈。
2017年,文创之风吹来,龙潭村“复活”了,成了节假日游客爆满的“网红村”。更有英国、香港、上海、江西等地100多人在此安家长住,成为“新村民”;一座座颓废老宅破茧新生,化为音乐厅、咖啡屋、民宿……
随着龙潭村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台区用电量大增。2018年年初,屏南县供电公司主动对接熙岭乡政府,出谋划策,组织人员深入龙潭村实地勘测、规划,改造村里低压线路2350米,将100千伏安变压器增容至400千伏安,更换老旧电表131块,调整三相不平衡负荷,提升供电可靠性。同时,该公司对龙潭村沿古街线路开展入地电缆改造,美化古村环境。
“来之前还是很担心的,毕竟是农村,因为连城里在改造期间也会经常停电。”来自南京的退伍军人王菁,作为一名龙潭新村民感触颇深:“这里供电方面跟城市没什么区别,用电很方便,供电服务也很贴心,你看我都开民宿了。”2017年,她承租修缮了一幢老宅,取名“八扇厝”。
“以前村里变压器容量小、线路老旧,遇到用电高峰,村民生活用电都会受影响。”龙潭村党支部书记陈孝镇说,“自从供电公司改造了电网后,变压器容量增大,线路变粗,满足了文创产业发展的用电需求。如今,村里餐饮、民宿、传统手工艺等项目都搞得红红火火的,2018年村民人均收入达两万多元。”
农网改造 山中水乡产业兴
素有“山中水乡”之称的甘棠乡漈下村,四面环山,双溪夹流,古城楼、古民居、古廊桥令人目不暇接。伴随着乡村振兴,村里的食用菌栽培加工、水蜜桃种植等产业齐头并进,一排排新改造的电杆、整齐的进户线与沿溪栈道完美融合。
“农网改造之前,村里的电线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架设的,刮风下雨时,倒杆、断线是常事。古民居墙上各类私拉乱接、纵横交错的表后线、穿墙线像蜘蛛网一样,不美观、安全隐患多。”漈下村党支部书记甘建泉说。
2014年,屏南县供电公司结合漈下村古村落发展规划,投入240万元对漈下村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增容2台变压器共715千伏安,架设1条10千伏线路,改造低压线路3000米。这几年,该公司又陆续投入270万元改造电网。改造后的漈下村,乡村环境更整洁,用电更可靠,助力当地食用菌栽培、加工等产业发展。
谈起电网改造的好处,村里食用菌种植户甘振尧说:“菇棚浇水、食用菌加工用电安全又方便。”以前他给菇棚浇水用电靠自己搭线,比较危险,用电也不可靠,影响食用菌的品质。如今,甘振尧使用自动化装置浇水,只要一按开关就行。
“以前都是用煤炭、木材等烤制食用菌,由于烘烤温度难以把握,烘烤出来的产品品质参差不齐,效率低下,村里的经济得不到有效改善。”甘建泉说,电网改造后,食用菌加工企业引进自动化热泵烘干设备,实现烘烤温度和时间自动化控制,不仅提升了产品品质,也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工作难度。
可靠的电力供应为漈下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支撑。目前,漈下村有食用菌种植户20家、烘干企业4家,年产值近1200万元。
龙潭村、漈下村只是屏南古村落重焕生机的一个缩影。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人将目光转向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电力保障更加重要。屏南县供电公司将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主动服务,助推乡村振兴路。
责任编辑:郑力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