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三万里老区基点村:山深处,风光满眼喜今朝
青山环抱中的三万里村
宁德网消息(莫沽 文/图)
【三万里村简介】
屏南路下乡三万里村,又称山万里、山湾里,位于屏南县路下乡西部中共闽东北特委、军分区进驻地仙山牧场脚下,距县城36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全村98户365人,耕地面积1170亩,林地面积7538亩,平均海拔650米。三万里村系革命老区基点村、老区小康试点村、第五批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周边景点有“南方万亩草场”仙山牧场、世界最长木拱廊桥万安桥、千年古寺鹫峰寺等。
红土地上的光辉一页
大山是一道天然屏障,又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老祖宗缘水而居,依山起厝,过着惬意的耕读生活,是一代又一代先人生活经验的总结。三万里村庄面临宽阔的鹏路溪,背倚俊秀的双髻峰,村民们开门与翠绿青山为友,出门有绿水欢歌相送,是一处难得的栖居地。
翻开乾隆版的六部《屏南县志》,三万里的村名皆为“山万里”,而“三万里”之名,据说是外出务工的村民不想将自己来自山旮旯的身份暴露在睽睽众目之下,而稍加改动的。说是有一位小伙子不动声色地将“三万里”这个村名聊得极为高大上,而将城里的一位美丽姑娘带回家做婆娘呢!山万里,光听村名就知道是一座能依靠延绵大山、抵挡得住风雨烈日袭击的村庄。
战争年代,这一道天然屏障的军事防御优势就凸显出来了。闽北独立师与闽东独立师在政和县仰头村洞宫山成功会师后,1936年春,中共闽东北特委、闽东北军分区在位于仙山牧场与三万里村之间的山峰村笋厂成立。受革命思想的薰陶,三万里村民积极支持革命,黄朝曲、黄陵佃、徐建久等进步青年报名参军,投身于革命。老一辈革命家饶守坤、黄立贵、左丰美、陈邦兴、王助等都在这里留下战斗足迹,书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红色篇章。
走进土墙黛瓦的三万里村,从幽深村弄扑面而来的是弥漫着销烟的红色文化气息,据现年93岁高龄的老党员徐功泽介绍,当年全村老少几乎都参加了革命,其中黄朝曲、黄陵佃、徐建久等人加入红军游击队,参加闽东北苏区三年艰苦卓越的游击战争,分别在不同的战场上英勇牺牲,年轻的背影从此定格在这一块红色的热土上。
在弥漫的销烟中,村里农业生产停滞,村民们啼饥号寒。新中国成立后,村里奋力自强恢复生产,垦田种粮,开荒种茶。尤其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村中的女子耕山队在党员村干的带领下,起早摸黑,顶着烈日,冒着风雨,开辟荒山,种植茶叶的人均亩数排在全乡前列。党员干部还带领村民们到县里学习茶园套种法,在茶园套种山苍籽、黄豆等作物,一举两得,双重收入。经过十多年的奋战,村民们过上了吃饱穿暖的日子,村中毁于战争烟火的房屋,也多数在这一时期得到修复或重建。1975年,徐兴传作为“劳动标兵”光荣地被县里派到大寨进行观摩学习。
扶贫开发拓发展新路
改革开放,让祖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三万里村因交通滞后、信息不灵等原因,一度停滞不前。年轻人多数外出发展,村子成为路下溪畔闻名的“空巢”村,由此被列入第五批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
近两年来,第五批贫困村整村推进帮扶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在省、市、县、乡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三万里村面貌焕然一新。变迁动力源自哪里?今夏,笔者带着这个疑问,走进了三万里村。
记得两年前行车至这一带,三万里村一路是崎岖窄小的山间小路。如今,宽阔的国道从村前穿过,连接线拓展成6.5米宽的大道。从县城出发,自驾仅四五十分钟就到三万里村。但见,宽阔的鹏路溪水清见底,白鹭纷飞,鱼儿悠游;绿荫翠竹中的古村屋舍俨然,男女老少,怡然自乐;土墙黛瓦下的村弄,幽深整洁,鸡犬相闻。
走进村庄,一位个头不高却十分精练的小伙子热情地当起了导游。“这是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是村民们进行文化娱乐的场所,是在省人社厅及相关部门的帮助下修建的;这是方便群众夜间行走的亮化工程,是在香港郭氏基金会支持下建设的;这是智慧图书阅览室,每天都会吸引不少村民前来阅读呢!这是在福建技师学院和超星教育集团的帮助下顺利建成的……”此外,还有生态水系建设项目、红色记忆展示馆、农民主题公园、党员活动中心、红军路等,还聘请浙江专业规划公司,按照AAAA标准完成了村庄整体规划,小伙子如数珍珠,好像整个村庄都藏在他的胸中似的,让人刮目相看。一旁的村民介绍说,这位小伙子就是省人社厅下派的驻村干部、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庄世堂。我不禁暗暗对这位小伙子竖直了大拇指。
2017年12月,受组织上派遣,庄世堂入驻三万里村。如何改变这座又小、又偏、又贫的革命老区基点村的面貌?庄世堂通过实地调查和挨家挨户的走访、谈心、讨论,得出“精准、精细、精致”六字要诀,即扶贫要准,找项目也要准,精准为大方向;心要细,思路要严密,精细为行动准则;要根据村小、人少的特点,将项目做得精致,努力打造起一座精致的老区基点村。
庄世堂说干就干,通过党建“支部+X+贫困户”模式,为苏小球、黄陵武、魏松玲等贫困户及子女提供产业帮扶、医疗救助和助学帮扶,为缺乏资金困难户苏雅玲等提供信贷帮扶。村里精致百香果园、可视跑步鸡精舍等种养业步入运营轨道,由于对象找得精准,帮扶一户,解决一户,带动一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庄世堂上下跑动,争取项目资金800多万元,落地项目资金500多万元。用他“精准、精细、精致”六字要诀理念,建设起上述系列项目,改变了村庄的面貌。
种养业是村里的传统产业,庄世堂引导村民多种多养,不拼规模,专比质量,发展精致种养业。时下,当你走进村庄,就会看到村庄四周水稻、百香果、丝瓜、葫芦、蔬菜等谷瓜果蔬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各种农作物的清香扑鼻而来,房前屋后,种瓜种豆,古老的套种耕作模式重现眼前,给人一种莫名的记忆温存。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2万元,提升了40个百分点。
由于河道清理工作见成效,村庄远离污染,村民种植不使用农药,曾经飞离家园的白鹭,又返回到村前鹏路溪栖息,数量足有两三百只。当你走进三万里村,就会看到白鹭盘旋纷飞、人鹭同乐的美丽画面。
乡村旅游展魅力蓝图
三万里村藏在万山之中,坐落在素有“南方万亩草场”之称的仙山牧场脚下,距世界最长的古代木拱廊桥万安桥19公里,离唐代名寺鹫峰禅寺11公里,周边有中国传统村落芳院、罗沙洋、柏源、长桥、汾溪等。三万里村古民居保存完好,且拥有一段可歌可泣的红色革命史。如何用好宝贵资源,盘活乡村?庄世堂又有了新的想法。
首先,要深入挖掘三万里村红色革命史,特别是要积极配合老党员徐功泽,整理革命先烈英雄事迹、战斗纪实、精彩故事汇编成书;其次,要精心收集红色文物,办好红色文物记忆展示馆,打造精致革命老区基点村;最后,要沿着红军战斗的足迹,打造一条万安桥(长桥)—柏源—鹫峰禅寺—三万里—山峰—仙山牧场—芳院—罗沙洋—汾溪的屏南南部红色精品旅游线路,融入屏南以白水洋·鸳鸯溪为龙头的全域旅游大局。庄世堂一路娓娓道来,信心十足。
不知不觉间,夕阳已经西下,得准备返程了,恰逢路下乡党委书记韦晓莉也来了。“庄书记提出的‘精准、精细、精致’六字要诀,特别适合三万里这座小山村的发展建设,我们正在与相关部门协调,沿着红军的足迹,努力打造出一条集万亩泥炭草场、红色遗址、千年古寺、最长廊桥、醉美古村的红色精品旅游线路。”显然,韦晓莉对这位年轻人的做法十分赞赏。
返回时,天边霞光万丈。铺展在我眼前的,是三万里这方红土地日渐浮显的魅力乡村新画卷。
责任编辑:郑力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