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兰馥郁香正好
——访柘荣东源乡老区基点村兰中
兰中村一瞥 魏高鹏 摄
宁德网消息(吴振苗/文)
【兰中村简介】
兰中又称岚中,是柘荣县东源乡的一个畲汉聚居的老区基点村,南接霞浦柏洋,东邻福鼎仙浦,距柘荣城关30公里,省道柘霞201公路贯穿其间,海拔640米,辖兰中、杨家溪、岭头店、郑家仔4个自然村,169户625人,党员19名。这里山清水秀、洞古峰奇、风景优美、生态优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红色文化、畲族文化等多种文化资源,具有较大的乡村旅游开发价值。主要产业有农业、林业、中药材种植业等。去年村年平均收入达14417 元。这里也是红色的沃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霞鼎县苏维埃政府下辖的兰中乡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全村群众积极拥戴红色政权,踊跃参加红军,开展土地革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做出了重大牺牲,在闽东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村中有革命烈士12名,流传着叶飞、陈挺等革命先辈的许多红色故事。
说到兰中,我由然想到那清香沁脾的兰花。“石畔棱棱翠叶长,葳蕤紫蕊吐幽芳。”这句诗生动形象道出了兰花顽强的生命力和清幽淡雅的馨香。我也由此爱上了这个散发着浓浓“兰”香的老区基点村。
7月,我们从柘荣城关沿着柘霞公路大约行驶30公里就来到兰中,跟着村支书杨兴发的脚步踏入了村庄。
古道“扁担村”
兰中,地处霞浦、柘荣、福鼎交界处,有兰中、杨家溪、岭头店和郑家仔4个自然村,犹如四颗珍珠散落在柘霞古道两旁的崇山峻岭之中,是个畲汉聚居的老区基点村。早在唐末五代就有人居住,明代已成为福宁州治通往柘洋里驿路的要道,清代李拔《福宁府志·福宁府五县全图》中就有“岚中铺” 的记载。
这里四面高山环抱,溪涧交错,林深树密,地势险峻,适合隐蔽游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叶飞、许旺、陈挺等闽东苏区领导人曾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顽强斗争,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许多英雄的畲汉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中有的是中共霞鼎县委委员,有的是苏维埃政府主席,有的是闽东独立师战士,还有的是秘密交通员。他们勇于担当,不怕牺牲,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用生命和鲜血为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霞鼎县委粮食委员、畲族烈士雷阿尾,在1934年10月执行送“粮单”任务时,不幸被捕,坚贞不屈,最后被敌人残酷地杀害,英勇就义于村口大丘田。在血雨腥风中,村中人口骤减,造成该村人口稀少,田地荒芜,人们生活长期困难。
改革开放初期,在党的领导下,生产逐渐发展,生活也有所改善。但由于地处偏远,人们往来还是要走柘霞古道,“翻三十六坡,过七十六岗”,进出村庄货物全靠扁担挑,加上兰中主村处在杨家溪与岭头店中间,好似一根扁担挑两头,被称为“扁担村”。那时村里没有电,也不通自来水,更不用说电视电脑了。村里有一个供销社,一所复式小学校,没有卫生所,村民头疼脑热,就凭经验“捡感茶”,抓点青草药煎着喝。
“深林不语抱幽贞”。虽然艰苦,但人们为追求美好生活矢志不移地几十年默默努力着,从未放弃心中的梦想。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柘霞公路开通,交通状况有所改善,但路况极差,车辆很少,村民生产生活还是少不了扁担。
兰花“香正好”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又四十年过去了,如今兰中已焕然一新。我们看到,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民生幸福,呈现一派祥和兴旺的景象。修葺一新的农家楼院,宽敞整洁的幸福院,新颖忙碌的村民服务站,还有四通八达的村道及文化广场、图书室、文化服务中心等多种多样的公共设施。互联网、电商、流动超市等对这深山里的村民来说都不陌生。“这变化像做梦一样,是改革开放为这片‘红土地’带来了蓬勃生机啊!”乡亲们说起村里发生的变化,感慨万千。
是的,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老区迎来发展机遇,特别是近些年来,在岭头店完成了“造福工程”,修建了“畲族情韵”文化广场,实现了郑家仔整村28户群众搬迁岭头店定居,修通了目海尖公路和上山游步道,开辟了郑家仔机耕路、兰中到杨家溪的步行道,实现了主村和自然村自来水、供电、公路、电信、广播等“五通"。宽阔的柘霞公路穿村而过;原来沾泥带土的乡间小路换成了平坦的水泥路;本来满是垃圾的杂草地成了村民可以休闲散步的广场;当年那些夜晚漆黑的村道已被明晃晃的路灯照亮,就连曾经无址办公的“大队部”,如今也进驻了敞亮的村委楼。
“惟有兰花香正好。”基础设施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老区人民的奉献精神没有改变。2016年兰中村被列为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广大群众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参与乡村建设,无论是规划用地、资金筹集,还是旧房拆除、投工投料、卫生维护,“支持配合都是没得说的”。有的无偿提供1000多平方米土地修建景观池,有的主动献出宅基地修建停车场,有的主动拆除旧房或临时搭盖以修建无害化公厕,没有听到一句怨言,没有发生一场争执。就像村中楼院路边随处可见的各种兰花,默默散发着幽香,兰中老区人民的无私大爱无时不刻释放着满满的正能量。
近年来,村里在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还认真开展精准扶贫,积极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解决就业,提高生活水平。村里发挥水碧、林多、地广、洞奇、景美等资源优势,成立了兰中发电有限公司、冠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及目海尖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展村企共建,实现合作双赢。积极引导和帮助贫困户参加电商、“雨露计划”等培训班,帮助他们将蜂蜜、太子参等农产品挂网销售,联系贷款,提供生产资金,增加就业收入。2018年村民年平均收入达14400多元。细数着邻里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村民们的笑容越来越灿烂。
守望“红土地”
对村支书杨兴发来说,兰中村是他工作的地方,也是生活了近30年的家乡。他看着村里一步一步从一个地处偏远的“空壳村”,变成一个环境整洁的“美丽乡村”,脸上洋溢着笑容。他说,这些改变离不开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也离不开老区人民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不懈努力。
现在,兰中村已经制定了“绿色经济,生态村庄”的乡村振兴发展蓝图,按照“传承红色优良传统,建设绿色富美乡村”的思路,挖掘“红土地”红色文化,领航“绿水青山”绿色发展,利用杨家溪荡漾的清波、目海尖独特的风景等优质的生态绿色资源,打造集山水、田园、红色人文景点交融为一体的旅游景观带,发展红绿结合的乡村游,让人们在绿水青山间享受天然“氧吧”的同时,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兰中因兰而生色,幽兰有志默生香。伟大诗人屈原《离骚》中写道:“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兰花虽历雪遭霜,仍然翠叶棱棱,无怨无悔地默默奉献清香。这也许正是老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写照吧。
责任编辑:郑力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