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典型示范

寿宁竹管垅乡:茶旅融合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竹管垅村茶农在茶园里采摘春茶

□ 本报记者 郭晓红 龚键荣 通讯员 吴苏梅 文/图

春日里的寿宁县竹管垅乡,万亩茶园景如画。穿行茶山公园漫步道,随处可见茶农采摘春茶的忙碌身影,“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在这里逐渐成为现实。

一片叶子 兴乡富民

竹管垅乡位于寿宁县东南部,因茶建乡,以茶兴乡,茶业是主要的支柱产业,全乡80%以上的群众从事茶产业及相关行业。眼下,春茶大量上市,竹管垅乡1.3万亩茶园迎来采摘期。

最近,62岁的吴奶富与妻子每天都要上山采茶10多个小时,夫妻二人一天采茶收入可达2000多元。“今年收成还不错,可以一直采到9月份,茶季过后再修剪茶园,补种茶苗。”吴奶富说。

这些年,在乡、村的指导下,吴奶富主动参加茶叶种植培训、学习茶叶管理,改种福鼎大白、金牡丹等优良品种,如今,一年稳定收入十多万元,一跃成为村里的种茶大户。

产业兴旺是驱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近年来,竹管垅乡依托“寿宁高山茶”公共品牌,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方式,积极推广“五新”技术,建立可视化示范茶园基地,开办“乡村课堂”,创新茶产业链扶贫模式,开展保险与扶贫相结合的试点工作……形成茶农、合作社、龙头企业合作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走出了一条“基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加工集群化”的特色发展之路。

2017年,竹管垅乡党委、政府结合乡情和白茶价格上涨趋势,开始探索“白茶银仓”扶贫项目,以江岔村为生产、仓储试点基地,向全乡推行。期间,吸引寿宁在外乡贤张树钦回乡投资创办福建白芽银仓茶业有限公司,率先在全乡实行煤改电,引进白茶标准化生产设备,实现生产加工智能化,同时与茶农签订茶青购销协议。

“现在茶农的家门口就有茶厂定向收购,茶青不必再运往外地收购,茶叶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张树钦告诉记者,去年基地带动全乡800多户增收,辐射周边乡镇地区。今年,订单量同比增长20%。

茶旅融合 振兴乡村

当茶产业成为富民兴乡的“金钥匙”,这个寿宁县面积最大的茶产区已不再局限“靠山吃山”,而是走上多元化共融发展的产业新路子,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去年以来,为打造茶乡茶叶品牌,延伸茶产业链,提升茶叶附加值,竹管垅乡大力推进茶产业服务中心建设、硬化茶山机耕路,并收购一个标准化集体茶叶加工厂、引进龙头企业,吸引在外乡贤回乡办厂,打造茶文化、生态茶园、精制加工为一体的现代观光茶庄园,以期实现产业集聚、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

“今年,我们将以茶旅融合为导向,积极推进观景台、水池、仙宫舞台等项目建设,打造万亩茶海主题公园,目前已完成沿途樱花种植、旅游公厕和漫步道路灯等项目建设。”竹管垅村驻村第一书记钟国清说。

产业发展稳步前行,乡村焕发勃勃生机。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走进竹管垅赏花品茶,带动了当地茶旅融合发展。

去年,寿宁高山茶开茶节暨第一届茶旅文化节在竹管垅乡举办,吸引了数千名游客前往体验。围绕乡村文化振兴,打造一批文化旅游节品牌,将民风民俗与乡村旅游、茶园风光、经济规划相挂钩,在竹管垅、江岔、后洋等村范围内建设一条30公里长的“茶拉松”赛道,开发茶文化体育赛事项目,让茶区变景区,茶园可观可游……

春日融融,放眼万亩茶园,层层叠叠的茶树郁郁葱葱;步道两旁,碧桃竞相盛放,别有一番趣味。立足万亩茶园资源,竹管垅乡正全力推动茶产业提档升级,将茶文化、乡村旅游、茶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探索一条集生态观光、专项体验、宜居康养、健康运动、研学休闲为一体的山乡茶旅融合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汤少贵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号:1309374 闽ICP备08006857号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3-2876799

新闻热线:17759335807 举报邮箱:ndwww@qq.com    宁德网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