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 2020专题管理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向贫困亮剑 向小康进发

——写在柘荣县脱贫“摘帽”之际

2020-04-30 16:01 来源:闽东日报 叶陈芬 通讯员 游松柏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叶陈芬 通讯员 游松柏)日前,一则喜讯传遍柘荣县大街小巷——经过多年攻坚,柘荣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2016年脱贫369户1472人;2017年脱贫405户1493人;2018年脱贫17户59人;2019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平均年人均收入达1.59万元,全县2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一串串数字犹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背后是全县11万干部群众齐心合力的奋斗与实践。

自2012年被列入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来,柘荣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党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下足绣花功夫,对照“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严格按照脱贫退出程序和标准,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脱贫退出工作。

综合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漫漫扶贫路,让昔日贫穷落后的柘荣县换了新颜。

吹响号角   决胜脱贫攻坚

“全县上下要提升站位,认清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9年,脱贫攻坚战迈入最吃劲之时,柘荣县委书记郭宋玉发出号召。

号令一声风雷动。柘荣县提高政治站位,把脱贫“摘帽”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加速推进,尽锐出战——

完善领导责任机制,坚持党政主导、负总责、全面抓,县委研究出台《关于推进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关于组建“三员”队伍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明确主体、细化任务、责任到人。

严格监督执纪机制,制订《柘荣县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关于建立扶贫领域监督检查联合工作机制的通知》等文件,明确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重点任务,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问题。2017年以来,共查处扶贫领域违规违纪问题88起,处理122人,其中党政纪处分37人。

健全督促考评机制,建立健全精准扶贫督导机制,2016年以来开展16次脱贫攻坚专项督导、5次联合专项督查、6次夯实脱贫攻坚成效专项核查。严格乡镇脱贫攻坚绩效考评,对主体责任、重点工程、资金管理等进行全方位考核评估。

创新人才服务机制,坚持将人才资源向脱贫攻坚一线倾斜,抽调精干力量,精心“排兵布阵”,创新组建党建指导员、农技特派员、扶贫监督员“三员”队伍,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力促农技服务进村入户、扶贫监督常态化开展,确保扶贫资金向贫困村贫困户聚集、帮扶力量向贫困对象聚集。先后选派党建指导员121名、农技特派员70名、扶贫监督员42名,累计开展党建指导832次、农技服务2596人次、调查监督770人次。

人人关心扶贫,人人为扶贫作贡献,一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战役在柘荣打响!

唱好“山歌”  发力特色产业

在经历一个冬季的孕育、几场淅淅沥沥的春雨催发,柘荣县城郊乡熊透村漫山遍野的茶树露出了苗头。记者见到贫困户吴国全时,他正在“福寿长”生态茶园里套种桂花树,抹抹头上的汗水,他笑着说:“得益于这个茶园,我不仅顺利脱了贫,并且生活越来越好。”(下转第8版)     (上接第1版)

“抬头就是山,地无三尺平”。熊透村位于闽浙边界,以茶叶、太子参为主导产业,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近年来,村里通过土地流转,发展高优茶叶、油茶种植,成立茶叶和油茶基地,建起了茶叶加工厂,并采取“公司+村委+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实现企业、村、民三方共赢,带动村财增收10.5万元,带领8户贫困户脱贫、150多户群众增收致富。

“我是‘病灾户’,原来靠种植点茶叶和太子参过日子。”吴国全说,2015年开始,他就到村里茶叶基地务工,每天工资160元,月收入达到3500元左右,2017年顺利脱了贫。“今年起日工资又涨了,现在到茶叶基地务工已经成为我的主业。”

产业对路,市场成熟,乡亲才富;因地制宜,组织得力,方能就地取“财”。

柘荣以“一户一产业”为目标,整合三农资源,鼓励村企合作,激发内生动力,扶优做强以中药材、茶叶为主导的“2+N”现代农业体系,建立健全带动群众持续增收的脱贫长效机制,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柘荣亮点的产业扶贫新路子。

借力精准扶贫东风,东源乡铁场村推行“支部+N”新模式,促进村企融合、联动发展,引领全村走上发展辣椒产业脱贫的道路,全村70%以上人口从事辣椒相关产业,年种植辣椒近600亩,户均增收1万多元,是远近驰名的“辣椒村”。

依托太子参,英山乡凤洋村推行“支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合作共建模式,逐步搭建起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形成以村党支部为主体,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打造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产业体系为目标的“村企合作共赢”发展模式,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村财增量、村貌增靓。

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点城郊乡岭边亭村以“党建+公司+基地+农产”模式,通过与茶企合作,以土地流转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以茶叶购销增加农民种植收入,以基地用工增加群众工资收入,以经营休闲项目增加群众经营性收入。

还有“雨露计划”培训班、就业扶贫专项招聘会、“就业扶贫行动日”、公益性岗位开设、山海协作……一项项实实在在的举措,点亮了无数群众的脱贫致富梦,更成为柘荣脱贫路上“不等不靠”最生动的诠释。

心系群众   解决民生之难

暮春时节,伴着和煦的春光,英山乡半岭村贫困户林文坤利用新拓宽的村道将自家土特产品运往城关销售。

“原来的路况很差,从半岭到乡政府的车程要近20分钟,现在只要七八分钟就行。”林文坤高兴地说,村道的拓宽升级改造,使路程缩短了4.75公里,路面也更宽、更顺畅。这条公路的开通不仅带动当地猕猴桃、茶叶、林下经济等“三个百亩”基地的发展,同时也方便周边县(市、区)游客周末自驾到该村游玩,为半岭村振兴发展提供了助力。

道路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变迁。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推进,柘荣县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迈上了一条条充满希望的“脱贫路”。

从破旧的土木房子到宽敞明亮的安置房,从逼仄的小炒店到上下两层、100多平方米的餐馆……这几年贫困户袁满铃的生活可谓是翻天覆地。

今年53岁的袁满铃是城郊乡靴岭尾村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他一直与“贫困”作斗争。2016年,他被认定为国定建档立卡贫困户,从此生活迎来希望:缺少脱贫方向,扶贫干部帮忙找——开一家小餐馆;缺少资金,扶贫政策是及时雨——3万元小额贴息贷款送上门……

“我原来在城关没有房子,村里是土木结构的老房子,房间阴暗、空间狭窄。”2017年新春伊始,村干部又通知袁满铃,如果他想住新房,按照“易地搬迁”政策,贫困家庭每人可获2万元补助。此等好事让袁满铃一开始不敢相信,直到2018年底,他和妻子搬进窗明几净的王竹坪造福工程安置点,才意识到自己真的与过去的日子彻底告别了。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实现同步全面小康,不能仅仅体现在经济数据上,更要体现在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上。为此,柘荣县坚持民生优先,认真办好民生实事,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切的住房、安全饮水、用电、出行、上学、就医、养老等突出民生问题。

在教育扶贫方面,柘荣积极落实控辍保学“各项措施”,累计发放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各类补助(含免学费、雨露计划)530.33万元,惠及学生3343人次,全县无一人因家庭贫困辍学。在医疗保障方面,脱贫攻坚以来,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叠加保险“一站式”报销18900人次、2136.1万元。在住房安全保障方面,累计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214户917人、住房新建或修缮121户427人,建设造福工程集中安置点7个……

从穷乡僻壤到福地新村,从泥泞小路到通衢大道,从茅草屋、土坯房到砖瓦房、小别墅,变的是欣欣向荣的生活,不变的是柘荣人谋求发展的火热之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柘荣将继续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巩固脱贫成果,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奋力开启全面小康新征程。

责任编辑:陈秋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