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媒体报道

山海逐梦 踏上振兴之路 ——宁德市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闽东之美在乡村;闽东之殷在乡村。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振兴的梦想就此在闽东大地上扎根、发芽并茁壮成长。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宁德市立足实际,大力弘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统筹谋划和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不断提升“三农”工作水平,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如今的闽东,产业发展绿色高效,乡村环境优美宜居,人民生活幸福安康,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新图景正在三都澳畔徐徐展开……

福安市甘棠镇厝坪村,无人机镜头下多彩的茶苗培育基地。 记者王志凌 摄

产业带动“钱”景好

连日来,在柘荣县城郊乡岭边亭村的太子参GAP标准化建设生产基地里,农户们正忙着管理太子参,以迎接一个多月后的采收季节。

“这片太子参标准化建设生产基地有500多亩,于去年8月份投入使用。”该村村干部介绍,生产基地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组建合作社,推动“一村一品”太子参产业发展。

太子参是柘荣县农业的特色主导产业,自清末零星种植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进入新世纪,随着柘荣县委、县政府确立“闽东药城”发展定位,太子参种植作为药业“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的重要环节和老百姓增收致富的当家产业,跃上了发展的大舞台。

工人正对太子参种苗进行管理

时光流转。如今,柘荣已是全国最大、最活跃的太子参产销区,全县90%以上的农民从事与太子参相关的产业,集聚药业及关联企业20余家,“参”机勃发、潜力十足。

不仅在柘荣,时下闽东,处处是产业遍地开花、生活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福鼎白茶声名远扬、古田食用菌香飘万里、福安葡萄甜了千家万户……

古田银耳经过商品化包装,从生产基地直达消费者市场。 龚键荣 摄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近年来,我市立足实际,念好“山海田经”,把产业布局“念准”,把“五化”理念“念深”,把挂钩帮扶“念实”,把配套保障“念优”,大力发展“8+1”特色产业,建设产业支撑强劲的富裕乡村。

全市累计建成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7个,现有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89个;桐江鲈鱼、福安巨峰葡萄、穆阳水蜜桃、寿宁高山茶等9个产品获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数量居全省前列,受保护产地面积达35万多亩;累计培育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45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6家)、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7个。

福安是我国南方最大葡萄生产基地

农村产业不局限于农业。集“山海川岛湖林洞”风光于一身的宁德,还有独特的畲文化、茶文化、古文化、红色文化等,旅游资源丰富。立足这些特色资源,我市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发展富有宁德特色的旅游产业,在绿水青山中寻找“金山银山”,让乡村旅游业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产业“新引擎”。

生态宜居景色新

潺潺溪流绕村而过,沿溪两岸的明清古民居错落有致,溪中红鲤轻轻摆尾,荡起层层涟漪。无论晴雨,周宁县浦源村鲤鱼溪景区都别有一番景致。

鲤鱼溪

状如弯月的弥勒山环抱着畲族风情房屋,身着畲族服饰的少女漫步在幽幽古道,耳畔传来的畲歌悠扬动听——霞浦县半月里村凭着浓郁的畲族风韵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青山如黛,碧水长流。夏至日长,位于寿宁山区的下党乡却格外凉爽,村里廊桥横卧,古民居改造成为民宿、农家乐,游客络绎不绝……

下党春色 卓仕蔚 摄

初夏时节,穿行闽东山海,但见一村一韵,美丽乡村各展新姿,引人入胜。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是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我市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围绕我省推进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打造生态高颜值宁德,擦亮乡村振兴最美底色——

持续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完成植树造林11.77万亩,完成水土保持治理任务26.8万亩、占比148%。

扎实开展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全市累计清退禁养区渔排21.6万口、清退藻类2.4万亩,养殖区和限养区内渔排升级改造44.4万口、升级改造藻类47.5万亩,整治经验成为全国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典型案例。

福安市下白石镇北斗都村海域,改造升级后的新型渔排铺展海上。

通过实施“一革命四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第一批工程、“清新水域”工程、“清洁土壤”工程、“洁净蓝天”工程等,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村生态振兴。

截至目前,全市2135个行政村全部完成改厕改水任务,新建改建农村卫生户厕7.01万户,并推动改厕改水向自然村延伸。推进铁路、高速公路及重要旅游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整治沿线317个村庄农房15141栋、屋面平改坡8258栋,拆除乱搭乱建43.15万平方米,植树绿化161.93万平方米。2019年,我市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寿宁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

文化铸魂显活力

一泓清澈的溪水穿村而过,临溪两岸,老旧的房子经过修缮、改造,摇身一变成了咖啡馆、书吧、民宿;外来的住户在此定居,穿村走巷间与当地村民别无二致——“古村落+文创”,是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谱写的乡村振兴佳话。

龙潭村 郑承东 摄

龙潭村为世人所熟知前,与许多传统村落一样,外出人口增多,日渐萧条。2017年5月,随着文创项目启动,修复古村、复兴文化,座座破败老宅化为书吧、茶室、民宿。“老”村民返乡创业,全村人口恢复到600多人;来自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地和英国的100多位外来“新村民”也在此安家逐梦,整村呈现由表及里的复兴状态。

美丽乡村不仅有“颜值”更要有“内涵”,我市坚持以“闽东之光”点亮乡村振兴之路,深入实施乡村文化振兴“三大工程”,着力建设文化底蕴深厚的魅力乡村。

以文化人——组织全市理论宣讲轻骑兵和乡村讲师团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警营、进网络开展宣传宣讲2万多场,受众100多万人(次)。加快全国文明城市社区与乡村创建工作,推进福安、蕉城、周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县、4个乡镇26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省级示范点、3个省级培育乡风文明联系点、6个省级家风家训乡贤文化馆建设。

坦洋村

以文惠民——重点打造“闽东诗群”“闽东摄影”等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在全省产生较大影响的文化品牌,形成特色文化品牌矩阵。屏南龙潭村、福安坦洋村、蕉城梅鹤村列入2019年全省重点改善提升历史文化名村及传统村落保护整治项目。

以文兴业——扎实做好“文化+”文章,积极推广屏南“古村落+文创”、福鼎“白茶+文化”、霞浦“摄影+民宿”等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全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22个点,3A级景区28家,旅游小镇1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省金牌村旅游村3个、星级休闲乡镇(旅游村)16个。

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闽东活力无限,风光正好。(闽东日报记者 叶陈芬)

责任编辑:汤少贵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号:1309374 闽ICP备08006857号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3-2876799

新闻热线:17759335807 举报邮箱:ndwww@qq.com    宁德网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