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典型示范

荒山“掘金”走稳脱贫增收路

寿宁县托溪乡以特色农业为引领,因地制宜实施“四个万亩”产业振兴计划

p1_s

养殖能人郭恭文在喂食泥鳅

p2_s

大黍村高山生态蔬菜基地

宁德网消息(记者 龚键荣 通讯员 吴苏梅 文/图 )

夏日清早,寿宁县托溪乡的田间地头渐渐苏醒,茶园内夏茶吐绿,菜地里嫩苗破土,池塘中泥鳅游弋。村民们沿着一条条机耕道,上山下田,精耕细作,将荒山荒地变成脱贫“靠山”。

在大黍村高山蔬菜种植基地,村民叶永招使用微耕机开沟翻田,十分得心应手。这种体积小、功能多的农机适合山区梯田耕作,比起传统的人工、牲畜作业,效率倍增。

今年初,托溪乡结合大黍村生态优势,从外地引进一家现代农业公司,以“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发展高山生态蔬菜种植业,56岁的叶永招因此获得到基地务农的工作机会。

“来到基地工作已经有40天了,每天的工资是160元,加上种茶、养鸡、采笋的收成,能有这样的收入我感到很满足。”叶永招说,除了“薪金”收入,他还将自己的三四亩田地流转给基地,每年又能获得一笔“租金”。

据大黍村党支部书记叶登淼介绍,高山蔬菜种植基地已流转300亩土地,第一批四季豆已经完成播种,下半年将根据市场需求轮种其他作物,用工需求十分稳定,目前共吸纳11户贫困户在基地工作。

托溪乡是典型的农业乡镇,优良生态是当地发展特色农业的最大优势。

在山口村广袤的山林下,自然生长着一种名为四叶参的药食两用植物。当地村民经过多年摸索,逐渐掌握四叶参人工种植技术,发展起颇具特色的四叶参种植业。

今年以来,山口村以寿宁县惠农蔬菜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将四叶参基地扩种至约300亩,村民夏会平就在种植能人的指导下效仿试种了三四亩四叶参。他说:“山口村海拔约1000米,非常适于四叶参的生长,加之效益较高,现在把闲余的时间用来管理这片四叶参,也是增加收入的一个路子。”

6年前,托溪村村民郭恭文也看中山口村的高海拔优势,在这里建起了泥鳅养殖基地。他说:“山口村的水质好、水温低,泥鳅生长速度较慢,但是品质很好,市场价明显高于其他产地的泥鳅。”

为了从“门外汉”变为“土专家”,郭恭文翻阅了许多农业书籍,还通过网络学习养殖技巧,用辛勤的双手将泥鳅养殖基地逐渐扩大至30亩。看着满池欢跳的泥鳅,他颇有信心地说:“今年预计将有好收成,希望以此带动更多村民发展泥鳅养殖,将泥鳅产业进一步做大。”

引进农业项目,种养能人带动,为山乡带来生机。托溪的产业基础较为薄弱,近年来劳务经济成为青壮年群众增收的主要途径,在家群众多为老弱病残,解决这部分群体的增收问题,吸引在外人员返乡创业,成为持续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

托溪乡党委书记龚刘攀表示,在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托溪始终以产业发展为引擎,依托资源禀赋,紧扣“推动新发展,建设新托溪”思路,发展特色种养业,增加农业农村活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按照“一轴两翼三片区”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和“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脱贫产业思路,托溪乡正在大力实施万亩高山茶园、万亩生态油茶、万亩水稻、万亩特色种植的“四个万亩”产业振兴计划,已形成茶叶、油茶、猕猴桃、四叶参、黄栀子、蔬菜、养蜂等多元化脱贫产业。

□记者 龚键荣 通讯员 吴苏梅 文/图  

责任编辑:汤少贵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号:1309374 闽ICP备08006857号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3-2876799

新闻热线:17759335807 举报邮箱:ndwww@qq.com    宁德网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