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乡千村行”走进虎贝】好吃又好玩!这个生态农业“大观园”,惊艳了!
初夏的虎贝,旖旎风光,如诗如画,果蔬飘香。
走进蕉城区虎贝镇下楼、新厝、黄柏等村,放眼望去,一幅幅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多彩画卷尽收眼底。田野里,猕猴桃、葡萄、水蜜桃、翠玉梨,挂满枝头,果农们忙得不亦乐乎;稻田中,农民们正忙着插秧……
近年来,虎贝镇坚持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聚焦做好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企业化“五化”文章,不断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品种布局,扩大优势产业规模,积极培育和扶持新兴产业。
生态,让农业更美
6月10日,在虎贝镇下楼村的宁德市湖蓝家庭农场,农场负责人李枝英正在为猕猴桃套袋。“我这里种的是“安沛1号(16A改良种)”、“安沛2号(金艳改良种)”和“安沛10号(白果)”等3个优质猕猴桃改良品种,试种面积约15亩, 2019年进入初产期每亩产约250公斤,亩产效益达10000多元。今年猕猴桃进入盛果期,预计亩产将达到 1000公斤,预计亩产效益可达40000元。”李枝英介绍说。
“去年,猕猴桃,每公斤均价在40 元以上。”李枝英自豪地说,“是什么让猕猴桃身价倍增?它们沾了有机的光。我的猕猴桃种植实现了纯生态种植,自选品种,施用有机肥,苗期全人工锄地、拔草,保证了种植过程中无污染、无化肥、无农药添加。”
虎贝镇地势高,干湿冷热明显,早晚温差大,雨量充沛,具备种植高山高优特色晚熟猕猴桃的条件。据虎贝镇党委书记雷雯介绍,2016年,通过安发国际控股集团旗下的安达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引种优质的猕猴桃种苗15亩,公司提供全程技术指导,推行良种化、标准化、商品化种植。今年初,新厝、旧厝、甲地、浮山等村,抢抓机遇,采用“公司+基地+家庭农场(农户)”模式,大力推广种植了新品种猕猴桃。截止目前,全镇已种植高山晚熟猕猴桃1040多亩,高山高优千亩晚熟猕猴桃种植基地已初具雏形。”
再过10多天,虎贝的水蜜桃、葡萄即可采摘,在虎贝镇华英家庭农场,新职业农民姚方华正忙于给桃树疏枝,给果园除草,做好迎接游客前来采摘前的准备。
“今年的水蜜桃产量高,我要给桃树搭支撑架。因为桃子最怕遇上大风天气,有了支撑架,抗风效果明显。”姚方华说。
据了解,华英家庭农场是省级家庭示范农场,占地面积达105亩,种有甜桃、翠玉梨、生姜、柿子等10多种农作物。目前该家庭农场已带动50多人就业。姚方华还将已试验成功的优良果树品种及农场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分享给周边果树种植户,以带动更多果农增产增收。
湖蓝家庭农场、华英家庭农场,只是虎贝镇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虎贝镇全面推进建设高优生态农业园区,带动群众发展食用菌、名优瓜果、反季节蔬菜、花卉苗木、名贵药材铁皮石斛等种植、畜禽养殖、鳗鱼养殖等,带动群众增产增收。全镇现有合作社43家,家庭农场6家,从事农业生产约7000人。
“借助生态优势,再配合科技,让农业更美。”姚方华说,科技和生态资源优势为现代农业带来了动力。
融合,让产业更强
“虎贝目前拥有猕猴桃、草莓、葡萄、翠冠梨、水蜜桃、东魁杨梅、红美人橘子、沃柑、百香果等10多种特色水果,大多是晚熟品种,吸引了不少的游客前来采摘,带动了农旅的发展。”在虎贝镇千亩高优生态农业园区,该镇农技站负责人林绍灿笑盈盈地对记者说,近年来,虎贝镇生态农业园,突出农旅融合发展,做实做大了农业产业链。
据了解,虎贝镇生态农业园先后流转土地1000多亩,建设有白木耳农业基地、铁皮石斛种植大棚、草莓育苗大棚、“阳光玫瑰”品种葡萄大棚、香菇种植大棚。通过与科研院所(公司)的合作,引进优质晚熟猕猴桃、葡萄、高山蔬菜等进行品种改良和结构调整,旨在成为以休闲、餐饮接待、生态农业观光自驾游、自助采摘等为主题的休闲农业旅游区。
“目前,虎贝正在全力推进省重点项目室内滑雪场项目,该项目集娱乐休闲、拓展培训、体验于一体,带动当地“冰雪赛事”“冰雪培训”和“冰雪旅游”等冰雪产业快速发展。年接待游客可达10万人次,并与地方特色农业相融合,以此撬动虎贝旅游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虎贝镇党委副书记黄钲平告诉记者。
近年来,虎贝镇突出“休闲农业+旅游”, 突出特色抓农业、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从而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同时,该镇在做好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企业化“五化”文章同时,形成了以山地水果主导,蔬菜、畜牧、粮食、特色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民间艺术等为补充的农业发展格局,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立足资源特色,发挥地理优势,突出农民主体地位。
“支部+”,让农民更富
虎贝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作为库区移民新村,虎贝镇七淀村党支部用好移民帮扶资金,建设标准化大棚,支持沃丰野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香菇种植。
日前,记者在沃丰野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大棚内看到,数十名菇农忙着采摘、装箱,并将新鲜香菇发往江苏连云港。“今年接种香菇菌棒45万筒,日产香菇达3万多斤,产量比去年翻一番,预计年收益达500万元。”该合作社负责人黄祖落脸上堆满笑意。
近年来,虎贝镇结合当地发展实际,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步伐,采取建立“村支部+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符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带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在宁德梅鹤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香菇种植基地,梅鹤村支书林昌碧正在对村民们进行采菇技术指导。“过去,梅鹤村的村民普遍以务农为主,没有什么产业,村民收入靠打零工维持。村子要发展,村民要致富,就要谋发展,找出路,实施整村推进模式。”林昌碧说。
梅鹤村通过“村支部+公司+农户”的模式,吸收村民在基地务工,为村里提供了100多个就业岗位。据初步统计,目前梅鹤村香菇种植数为80万棒,虎贝全镇香菇种植数则达到400多万棒,产值达到1000多万元。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今年虎贝镇还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实践产业振兴的“4+1”的发展思路,即推动黄家蒸笼制作、黄酒酿造,高山食用菌种植产业基地建设以及打造千亩高优猕猴桃产业园区,并加快以虎贝香水海度假区、九贝路沿线红色旅游为核心的农旅文旅互融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通过这个思路,真正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壮大我们的经济总量,能够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满足感和获得感,实现我们的农产品的质量和效应都能上一个新水平,走上经济发展快车道。农民富了,村子旺了,小镇也就强了。”雷雯说。
责任编辑: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