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习近平在福建》采访实录在我市干部群众中持续引发热烈反响(之九
本报采访组
“扶贫工作很重要,慢不得,但也急不得。要按照规律办事,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要有‘滴水穿石’、不懈奋斗的精神,有‘弱鸟先飞’、不停追赶的意识。”连日来,《学习时报》连载采访实录《习近平在福建》,几次提及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的扶贫思路、办法、措施,在我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1988年,时任省委、省政府扶贫办副主任曹德淦同志与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寿宁县竹管垅乡桥仔头自然村的调研活动中初次见面。曹德淦回忆道:“尽管当时习近平同志新到任没几个月,却对宁德地区和寿宁县的贫困状况很熟悉,而且对做好当地扶贫工作很有思路,所提出的办法和措施也很切合实际。”
“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曾两次深入竹管垅调研,访贫问苦,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殷切嘱托,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茶乡人民向着美好生活努力奋斗。”寿宁县委常委、竹管垅乡党委书记万涛说,如今的竹管垅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庄更加美丽宜居,群众脱贫致富信心满满,曾经的贫困村已成为幸福家园。下一步,竹管垅乡将立足万亩茶海资源,主动融入寿宁全域旅游战略,努力探索一条集生态观光、康养体验、健康运动、研学休闲为一体的茶旅融合发展之路。
近年来,寿宁县托溪乡沐浴着新时代党中央各项惠农政策,重点围绕“抓环境、抓治理、抓产业”三大方面开展工作,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乡村振兴基础不断夯实,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托溪乡党委书记龚刘攀表示,全乡党员干部群众将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继续保持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的信心,克服“毕其功于一役”、一劳永逸的懈怠思想,切实把惠及民生、造福百姓的大事办得更好,把发展的底色擦得更亮,努力把托溪乡打造成令人向往的“云水小镇”。
“采访实录客观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的创新理念和生动实践,为我们深入开展基层工作提供了鲜活教材。”福鼎市硖门畲族乡柏洋村党委第一书记刘端斌表示,全村干部群众将牢记总书记的关怀与嘱托,将“两个围绕”作为柏洋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产村融合”特色发展的布局,走好乡村振兴之路,争取2020年底实现柏洋村社会产值30亿元、村财收入1000万元、村民可支配收入人均3万元的目标。(下转第7版) (上接第1版)
“《习近平在福建》中有关扶贫的故事,读来令我深有感触。”屏南县代溪镇北墘村第一书记凌宁宴说,近年来全村以黄酒产业为核心,依托“公司+农户”,实现本地黄酒文化产业内外系统和谐发展,吸引在外乡贤返乡创业,激活本村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去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500元,村财收入达16.2万元。我们将继续以“滴水穿石”、不懈奋斗的精神,以“弱鸟先飞”、不停追赶的意识,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实现乡村振兴。
周宁县政协副主席陈源清表示,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滴水穿石”精神、“弱鸟先飞”意识和“行动至上”作风等,为闽东大地带来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带领闽东人民摆脱“精神贫困”。我们要把对总书记的深厚爱戴之情转化为“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懈奋斗。
“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提出了‘滴水穿石’精神,认为在经济落后地区,党员干部要寻求一点一滴的进取,甘于成为总体成功的铺垫,要求宁德的党员干部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市委党校教师缪丹说,习近平同志对“功成不必在我”精神境界的强调,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不要局限于眼前利益、拘泥于个人得失,要牢记人民至上,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一任接着一任干,做党和人民的好干部。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市委党校教师谢岩福说:“今日闽东的变化足以证明习近平同志当时的思路是正确的。我们要学习习近平同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从思想上感恩、爱戴总书记,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责任编辑:汤少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