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有所医”惠民生
我市启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以来,逐步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宁德网(记者 叶陈芬) “三甲医院的服务,二乙医院的收费。”如今,在寿宁、周宁等县,群众这样评价县医院。两地县医院的变化,得益于我市推行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举措。
2011年,闽东医院与周宁县政府以股份制形式共同组建周宁县医院医疗联合体;2013年,闽东医院以托管形式对寿宁县医院进行帮扶。经过努力,两所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逐年提升,各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两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基础上,2014年,宁德市医院、宁德市闽东医院两大医疗集团相继成立,这意味着我市开始尝试以龙头医院为核心,优化整合区域基础医疗资源,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医改新模式。”市卫健委副主任陈健夫介绍,两大医疗集团的成立,是我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一个有力见证。
医疗集团通过“六个统一”(行政管理、人才交流、学科建设、质量管控、后勤保障、品牌文化)运行机制,带动成员医院的技术、人才、管理各项建设,不断实现城市三级医院对县级医院的帮扶发展。仅2019年,两大医疗集团核心医院共接收成员单位进修规培人员63人,指导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9项,开展会诊933次,指导手术870台;核心医院到各成员医院开展技术、学术指导和讲座共计65次;两大医疗集团的8家县级以上成员单位2019年业务总收入8.87亿元,门急诊患者数达179万人次,出院人数90181人次,分别较改革前(2014年)增长48.46%,27.89%,7.21%。
缓解“看病难”,也要破解“看病贵”。陈健夫坦言:“以往,公立医院的一个显著的体制弊病是‘以药补医’,即卖药收益成为医院和医生的重要收入来源,易诱发‘大处方’、使用‘高价药’等倾向。”
2015年6月起,以所有公立医院实施药品、耗材零差率销售为切入点,全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的加成,迈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关键一步。2016、2017连续两年,市、县两级把药品耗材费用控制作为政府绩效考核的一项内容,市、县两级医管委把控费指标作为公立医院院长年度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切实加以落实。至此,“以药补医”机制被全面打破。
2019年6月3日,我市156家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启动“4+7”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药品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6%。2019年,1859条品种条目参与竞争性谈判,全市直接减少就医群众药费2000多万元,53种国家谈判药品纳入宁德市医疗机构药品采购范围,为全市就医群众节省药费2964万元。
以福鼎市为例,该市17家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启动落实跟进“4+7”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后,药品平均降幅74.67%,最高降幅96.93%。2019年,群众受益205534人(次),节省药品费用349.86万元,大大减轻了患者负担。
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员工队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一个医院各项工作开展的成效。为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我市以实施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为抓手,通过建立各项配套改革政策制度,激发了各级公立医院发展的内生动力,逐步从“以药补医”向“以技补医”迈进。
2016年,我市在市属医院启动实施院长年薪制,市政府制定出台市属医院院长目标年薪制管理办法,建立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将绩效考核结果与院长年薪水平、任免、评先评优以及公立医院工资总额等挂钩。目前,全市九县(市、区)均出台了县级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制方案和考核办法。
此外,我市还积极推动公立医院员工薪酬管理由“铁工资”向“活薪酬”转变,实行“按劳分配、按贡献取酬”。各级公立医院相继建立健全医院内部绩效考核制度,突出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等工作要求,发挥好医院内部绩效考核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使奋进者看到希望,懈怠者受到鞭策,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责任编辑:刘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