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首推!柘荣创建“枫桥式公安局”,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对于“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或许大家都不陌生,那你听说过“枫桥式公安局”创建吗?享有“中国长寿之乡”美称的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就在全省创新首推“枫桥式公安局”创建暨开展“一村一警”活动。
柘荣县素有“柳城”之美称,城关常住人口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是典型的“小县城大城关”。立足县情特点,今年以来,柘荣县在全省首推“枫桥式公安局”创建暨开展“一村一警”活动,打造“党委政府领导、政法综合协调、公安机关主导”的“枫桥式公安局”柘荣模式,助推全县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实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今年4月,柘荣县委县政府“两办”正式行文启动“枫桥式公安局”创建暨“一村一警”活动。
动员部署阶段
县政府组织各乡镇及有关单位召开“枫桥式公安局”创建暨“一村一警”活动动员部署会议。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牵头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各乡镇及乡镇派出所按照会议精神及实施方案要求,在辖区内开展宣传发动工作,提高群众知晓率。
推进实施阶段
县公安局牵头开展警务室建设,统一外观标识,完善办公设施,确保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原则上警务室以村(居)为单位进行设置,办公地点设在村(居)委办公楼。同时,对挂村民警进行集中培训,并结合乡村治安防控实际工作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划定业务执勤范围。
巩固提升阶段
县公安局负责对各警务室软件、硬件建设情况进行检查验收,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组织挂村民警统一入驻,加强对各警务室日常工作的监督管理。同时,研究制定考评制度,加强督导考核,进一步健全“一村一警”长效机制。
8月7日,柘荣县召开“枫桥式公安局”创建暨“一村一警”活动推进会。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郑圭冬,县政府副县长、公安局党组书记、局长崔吓瑞,县政协副主席、双城镇党委书记吴周介,双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魏赞雄以及公安局在家班子成员、业务大队负责人和各派出所所长参加活动。
推进会上,崔吓瑞局长作了“枫桥式公安局”创建暨“一村一警”活动工作动员讲话,并向社区民警代表发放便携式采集仪、警务背包和工作笔记本。随后,郑圭冬书记一行人在城关派出所详细了解了“五微工作模式”,并走访了城南社区警务室。
▲崔吓瑞局长作动员讲话
▲郑圭冬书记(左二)、崔吓瑞局长(左一)向社区民警代表发放电动车钥匙
▲社区民警代表领取警务背包和工作笔记
▲发放便捷式采集仪
“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和肯定下,‘枫桥式公安局’创建暨‘一村一警’活动作为年度县域社会治理创新重点项目予以推动,全局上下干劲十足。”崔吓瑞介绍,城关派出所作为“枫桥式公安局”创建的开路先锋,将立足城区基层基础建设实际,创新联系服务群众新机制,坚持“传统十科技”、“脚板十网络”的工作方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山城样本”,推动全县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从静态到动态、被动到主动、粗放到精准的转变。
“开展‘枫桥式公安局’创建暨‘一村一警’活动是柘荣县立足‘县小村少’的县情实际,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一项创新举措。”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郑圭冬表示,通过“一村一警”工作模式,不仅为群众提供了点对点、面对面的贴心便捷服务,还能确保民警能够更及时地摸排情况、预判问题,第一时间为群众解决问题,是推进“平安柳城”建设的一项创新力举。
城关派出所作为“枫桥式公安局”创建的开路先锋,如何将“枫桥经验”落到实处?跟随小编到城关派出所一探究竟!
▲参观五微警务室
驱动“微服务”——微信警务室通过微信群为辖区居民提供寻人、矛盾纠纷化解、解答群众各类业务办理疑问等服务。
开展“微宣传”—— 利用“微警务”内涵盖的师生、家长群、小区业主群、行业场所等微信群进行党的政策和法治宣传。
实现“微防范”——充分利用“微警务”,实现疫情防控及涉赌涉毒、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的有效防范。
助推“微调解”——群众遇到问题时,社区“微警务”会迅速做出处理,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之中,避免产生更大的摩擦。
确保“微管理”——通过“微警务”强化重点行业、重点场所检查,对各个场所进行第一时间的监管,确保各个场所在无需上门走访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收到通知。
▲参观城南社区警务室
柘荣公安在全县117个行政村(社区)建立警务室,通过“一村一警”活动,分别选派一名民警挂村,每月进村(社区)工作时间不少于3天,切实当好平安创建“督导员”、法律政策“宣讲员”、社情民意“信息员”、联系群众“服务员”、矛盾纠纷“调解员”。
“城南社区是柘荣城关人口最多的社区,占城区人口比例的三分之一。”城南社区民警杨凌云介绍,社区民警以“访民情、解民忧、化矛盾、防风险、查问题、治乱点”为工作重要内容,通过“六必进”,全面开展“一村一警”活动,将警务触角延伸到“最后一米”。
▲社区民警入户走访辖区群众
围绕“三无”和“五好”工作目标,柘荣公安弘扬推广“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柘荣县公安局政委陈智辉“背包警务”精神,推出“车到村、人到户”的“背包警务”新模式。“警务背包中装着便捷式采集仪、笔记本、急救包以及各类宣传资料等。”社区民警杨凌云介绍,每一名社区民警都携带着一只三色笔,不同颜色分别用于记录群众的困难和需求以及标注已解决、未解决事项,走访汇总群众的问题和需求由公安办理快速解决,不属于公安业务范畴的困难和需求转交相关部门处理。
“现在街头巷尾都粘贴了‘警民联系卡’,上面印有民警联系方式、社区警务室微信号和民警个人微信号,如果遇到问题和困难,可随时联系民警。社区民警也经常入户提醒我们,要注意个人安全以及电信网络诈骗防范,遇到可疑人员及时联系他们,与过去相比,我们的安全感更强了。”城南社区群众潘友财对创建“枫桥式公安局”和“一村一警”工作模式大加称赞。
责任编辑:刘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