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扶贫第一村”的美丽蝶变
中工网-工人日报
三十多年来,福建福鼎赤溪村从穷山村变成了“绿富美”——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中国扶贫第一村”的美丽蝶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丹青 关晨迪 李润钊
“穷怕了,真的是穷怕了,从小真的是穷怕了。”
当被问到大学毕业后为何坚持返乡创业时,90后的赤溪村民杜赢若有所思地重复着这3句话。
赤溪村是福建省福鼎市磻溪镇下辖的一个畲族行政村。过去这里到底有多穷,能让一个年轻人如此刻骨铭心?
“路无三尺宽,地无三尺平”“三餐食番薯,遮体破衣裳”“终年砍毛竹,不足换油盐”……赤溪村村党总支书记杜家住用当地群众编的3段民谣,形容过去280多户村民的贫困状况。
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这个有着“中国扶贫第一村”之称的小村庄,走出一条“旅游富村、农业强村、文化立村、生态美村”的发展路子。2019年,该村游客人数达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00多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2698元。
“反面教材”成了“榜样”
2009年考上广西玉林师范学院后,杜赢成了村里第一位大学生。就在父母和亲朋期待他能走出赤溪、吃上“国家饭”时,杜赢却作出了一个让大家瞠目结舌的决定:返乡制茶。
事实上,这个决定是杜赢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的。从小,父母在外地打工,他和妹妹被寄养在亲戚家。因为建房和供养两个孩子读书至大学,家里长期负债。
经过前期市场调研,杜赢认为,如果创业,有可能在五六年内让家里脱贫。他有知识、有学历,万一创业失败,也不怕找不到工作。
当时,福鼎产茶以绿茶为主,白茶还不太出名。看准了白茶产业尚不成熟,且白茶可以长期存放,存放时间越久升值空间越大的商机,杜赢举债2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开始了创业之路。
在福鼎,对于回乡创业的大学生,政府提供了不少帮扶。杜赢一边跟着一位老茶师学习制茶技术,一边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技能培训,并到当地茶艺学校学习深造,考下高级评茶员资格。
制茶学会了,如何卖茶呢?这对没有营销经验的杜赢来说,又是一道坎。为此,他走遍了全国各地的茶城,上门推销自家白茶。
听到是福鼎白茶,有的商户直接谢绝,有的则婉拒。不过,杜赢始终没有放弃。
这几年,“福鼎白茶”的名声越来越响,白茶市场越来越广。稳扎稳打之下,杜赢的公司渐成气候。2018年以来,每年营收400多万元,纯盈利40多万元,还带动了近10人就业。
如今,杜赢也从“反面教材”,成了“榜样”。很多村民教育自己的子女,“要向杜赢哥哥学习,不仅自己勤劳致富,还带动了乡亲就业”。
探索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借助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赤溪村家家户户种茶。小小的茶叶,成了赤溪村脱贫致富的金叶。
绿水青山,也成了赤溪村开发旅游资源的金山银山。近年来,赤溪村打造“村在景中、景在村中、缘山近水”的美丽景观,发展乡村旅游服务产业,实现村民增收致富和村集体增收。
美丽乡村不仅吸引了杜赢这样的大学生返乡创业,还带动了不少在外打拼多年的村民回乡发展,吴贻国就是其中一位。在外开过饭店、卖过茶叶、做过钢材的他,回乡后担任了赤溪村民委员会主任。
白茶一年采春秋两季。到了秋天,村里的劳动力富余了出来,吴贻国开始探索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引入食用菌培育项目。
为了给村民以信心,2015年,吴贻国召集了5位在外发展不错的乡贤投资,由福鼎市农业局提供技术指导,种植食用菌。
2017年,在福鼎市农业局的引荐下,吴贻国尝试合作培植黑皮鸡纵菌,“当年试点了一亩多,发现一亩能赚10万多元。”
为了扩大规模,去年,赤溪村引进一家农业科技公司,建设食用菌基地,主要种植秀珍菇等经济效益较高的菌菇品种。赤溪村集体以资源入股,每年固定分红5万元;资金入股200万元,每年分红24万元。
“自疫情形势转好后,我们抢抓进度,加紧建设食用菌基地,第一批秀珍菇正在培育中。”这家公司负责人魏镜灵说,基地投产后可解决60人的就业问题。
理想中的小康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发展,不仅为赤溪脱贫、奔小康增添了人气与活力,也让当地村民的生活越来越便捷。
80后吴敬早从福州一家专科院校毕业后,回到福鼎进入一家旅游开发公司工作。学习电子专业出身的他,每每回到家乡赤溪,就会有老人上门请他帮忙维修手机、安装宽带。
注意到这方面的需求量,吴敬早便在赤溪开了一家电子通讯业务的网点,为村民办理手机、电话卡和网络业务。“2008年前后,我的月收入达到了大几千元。”
近年来,关注到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电商平台购物,家乡生产的茶叶也需要物流配送出去,吴敬早想到了开设快递网点,帮助村民收发快递。
赤溪每天来回的快递件约有80~100件。由于件数相对不多,加之离城镇较远,一些快递公司不愿在赤溪设立网点。吴敬早便与周边其他3个村庄联络,统一收发快递。
眼看着家乡茶叶产量越来越大,笋干、食用菌等优质农副产品品种越来越丰富,吴敬早开始与福鼎一家技术公司商谈,搭建小程序平台,为家乡“带货”。
被问到心目中的小康是什么样,村里不少年轻人不约而同地回答,现在的生活就是理想中的小康,“村里安静、节奏舒缓,能照顾父母,钱多、离家近、环境好。”
责任编辑:刘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