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法院:执行分段集约机制的“药效分析”
海峡导报大宁德
顽疾“执行难”的症状之一便是流程阻塞,耗时冗长。执行分段集约机制是针对该症状的一剂新药,寿宁法院执行局凭借“船小好调头”的客观优势,勇当“受试者”,2019年初就引进该机制,参与“临床试验”。现已坚持“服药”一年半,试做“药效分析”。
临床药效
01 以团队化为药引,补血养气,固本培元
分段,就是将一个案件的执行程序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由不同的专业工作团队负责。
我院执行局结合我院执行案件体量、执行人员配备等实际情况,设立查控团队和处置团队,明确各组的办理期限,打造一条前后衔接顺畅、运转高效的执行流水线。
原有的执行模式,每个执行干警都要包办整个执行流程,不能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效率不高。在分段集约执行格局下,执行人员各司其职,熟能生巧,执行干警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思考执行细节和挖掘工作规律,有助于提升执行干警的业务能力。同时,团队化衍生专业化,能让年轻执行干警快速上手,加速年轻执行干警成长,为执行工作培育新鲜血液,带动整个执行队伍素质的提高。从根源上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成果,开创执行工作新局面,推动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由治标向治本转变。
02 以规范化为辅药,驱邪扶正,祛腐生肌
分段集约机制实施过程中,执行实施权与执行裁决权分开行使,执行查控与强制执行分开行使。彻底改变一人包案到底传统执行办案模式,解决单打独斗、主观随意性大、选择执行等弊端。
通过专业化分段方式,实现执行监督全程化,每个团队都有明确的职责,每个流程节点都有具体工作要求和办理时限,因不作为、慢作为而未按时完成任务,需承担相应责任。查控团队对已移交的案件跟踪、督促,处置团队对接收的案件审查、核实,两个团队互相协作、监督、制约;由执行局局长对所有案件负总责,依托执行指挥中心、执行案件流程信息管理系统、执行指挥管理平台监测案件流程节点、质效数据,全程参与执行管理监控。加上“一案双查”制度,三重交叉监督,全方面立体构建规范执行生态,减少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现象,降低了执行廉政风险,维护司法权
03 以集约化为主药,舒经通络,活血化瘀
集约,指的是围绕每一个执行流程节点,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与技术,整合司法资源,强化分工协作,穷尽执行措施,节约司法资源,提高执行效益的一种工作机制。
以团队化、规范化助推集约化,更好发挥集约的“药效”。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专业化的团队优势互补,多重驱动,让执行进入“快车道”,规范化让执行“不出轨”,双重保障。实行简案快执、难案精执,依法对案件的科学筛选、人员的合理调配及节点的严格管控,让执行流转像流水线一样,灵活高效。
集约还体现在对现代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上。通过执行案件流程信息管理系统、移动执行APP及时管控执行流程节点,通过执行指挥管理平台委托执行,便利异地执行和关联查询。推进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与房产局、车管所、金融机构、税务等重点部门联合联动,构建执行工作大格局,提升执行科技含量和查控效能。
一系列的举措围绕集约化展开,加速执行,最终达成提升执行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医嘱
还在临床试验阶段的执行分段集约机制在服用过程中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医嘱一
流程集约,力度不集约:执行分段不分离,加强团队间的沟通力度,每周例会时对案件需要注意的点进行团队交流。加强执行信息公开力度,主动为当事人答疑释法,消除误解。
医嘱二
执行分段,学习不分段:注意培养年轻干警的大局观,由经验丰富的团队长在日常工作中传业授道解惑,每周例会也是很好的学习渠道,加上适当轮岗,让年轻干警熟悉整个执行流程,以具备应付复杂案件的能力。
医嘱三
工作分工,目标不分工:在实践中加强统一规范,细化流程管理,合理调配人才,改进奖惩机制,有针对性地构建新的监督考评机制。打造执行团队文化,树立共同目标,增强团队荣誉感和凝聚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截至8月12日,本年度我院执行局结案平均用时为63.59天,较2018年同期缩短了44.95%。可见,执行分段集约机制的确是一剂良药,但它毕竟是新药,在临床中也许还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需要我们加以分析,调整成分、配方,才能更好的对症下药。
来源:寿宁法院
责任编辑:刘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