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 2020专题管理 习近平在福建

习近平突破性的观点——评《习近平在福建》系列采访实录

2020-08-13 09:00 来源:学习大军

文/池琼瑛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这是改革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和勇气,也是解决难题、实现发展的必经阶段。近日,在《学习时报》刊发的《习近平在福建》系列采访实录中,曾任厦门市委书记的王建双同志就谈到了习近平在破解厦门发展障碍过程中“不破不立”的精神和勇气。当时厦门办经济特区,需要打破、转换很多传统的经济、政治体制及保守僵化的思想观念,改革力度有多大,阻力相应就会有多大。但习近平旗帜鲜明、意志坚定,在探索中提出了很多突破性的观点,并且一一付诸实践。

 第一,关于厦门经济特区要走什么样的道路。王建双回忆起习近平当时的话语:“他说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要靠改革开放,要大力发展对台关系,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和交换,厦门只能走这条道路。他在与我们交谈中,多次谈到这个观点。”当时厦门办经济特区就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必须确定好前进的方向。这个方向在习近平看来就是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厦门与台湾一水之隔,两地通航便利,语言相同、习俗相近、文化相承,发展对台关系,不仅是党中央赋予厦门的神圣使命,也是厦门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作为东南沿海城市,厦门还拥有参与到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优势。因此,对于厦门经济特区要走改革开放这条道路,他是坚定而明确的。

 第二,厦门必须积极开展外引内联。对于习近平的这一观点,王建双解释道:“对外要引进台资、侨资、国际资金,对内要联络内地的有关地市和企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挤’入国际市场。他深刻认识到,发展特区绝不可‘闭门造车’,必须与国际接轨。”要做到改革开放,开展“外引内联”是重要且必不可少的渠道。对外引进资金,对内用好资源,才能不断丰满羽翼,飞向更广阔的舞台。而“闭门造车”只会让改革开放的道路走向死胡同,又如何谈发展特区?习近平的这一观点符合改革开放的规律,也是运用“巧劲”助力厦门发展。

 第三,要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特殊贡献。王建双回忆:“他在制定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过程中做了很多调查。他说,为什么我们要讲为祖国统一作特殊贡献呢?一是从人口因素看,台湾百分之七八十的人是由福建迁过去的或福建人的后裔,福建人要到台湾去,大多数是从厦门港到台湾,所以历来厦门就有对台‘人文交流桥梁’之说。二是从历史因素看,在清朝初期,台湾和厦门是一个行政区,叫做台厦道。三是从人文风俗习惯看,厦门和台湾的风俗习惯是相同的,很多从台湾来到厦门的人,都能很快融入厦门的生活。我们要对祖国的统一大业作出特殊贡献,核心问题是争取民心。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厦门所具有的这三个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其他地方所不能代替的。所以,我们必须全方位地做工作,不是某一个方面,而是要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做工作,也包括将来的基础设施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作出特殊贡献。习近平同志对民心问题的考虑,我们都很认同。”习近平清晰地意识到为祖国统一大业作贡献的核心是争取民心,而厦门刚好占据了人口、历史、人文风俗三大优势。充分发挥这三大优势,就能凝聚民心,在各个方面为祖国统一事业作出特殊贡献。如今,每年6月在厦门举办的以“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为定位,以“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为主题的海峡论坛,之所以能一直坚持做下来,在王建双看来,“是与习近平同志倡导的民心观念紧密相关的”。

 第四,厦门特区的经济总体结构必须转换,要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和制度。王建双回忆:“他通过多次调查了解到,厦门市老企业的产值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80%,贡献的财政税收占90%,如果这个庞大的经济体不转换机制的话,特区根本没有办法富起来。对此,他有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改造机制,切入点要从改造老企业入手。那么,该怎么切入呢?他说:‘大企业要实行股份制,小企业要实行外引内联,通过兼并组成小企业集团,多层次地来转换这个机制。’”面对老企业将近“一统天下”的局面,只有实现经济总体结构的转换,才能激发新的经济活力。通过改造机制,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和制度,看似普通的观点,但在当时的背景下却是一股新鲜血液。王建双不禁感慨:“现在听来,这种观点好像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在30多年前那种环境下,能提出这个观点是相当不容易的。当时他还提出另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如果有外资进来,也可以掺到我们的企业中去,把这个机制激活。”

 第五,要抓好厦门的城市建设。王建双回忆说:“习近平同志来厦门时,厦门因为多年来一直是前线,没有什么城市建设,但他很乐观。他认为,虽然我们受了损失,但是也得利,给我们留了一个好做文章的空间,发展潜力很大。他在做战略研究的时候提出,城市建设,规划先行,厦门总体要形成一个‘众星拱月’般的城市结构,以老城区、鼓浪屿为中心,星星在岛外,包括集美、海沧、同安、杏林,根据不同的产业分工,把这个中心拱起来。厦门的城市建设一直沿着这样一个规划思路在做。2010年,他视察厦门的时候,再次提到了众星拱月式的城市建设,还说:‘你们要把外面几个星星擦得更亮一点。’”城市建设是一个城市向更好更优发展的必经之路,而城市规划就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习近平根据厦门的区域特点提出了众星拱月式的城市建设和规划思路,不仅是为了把老城区、鼓浪屿这个“中心月亮”打造好、衬托好,也是为了让“拱月”的“星星”更亮、更耀眼。从30多年前到现在,厦门的城市建设一直沿着这个规划思路在做,可见习近平众星拱月式的城市建设观点是很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

 第六,要造就一支适合特区建设和发展的人才队伍。王建双回忆说:“当时,厦门虽然文化事业水平比较高,但是人才比较缺乏,特别是缺少现代企业管理、金融、建筑方面的人才。怎么办?他讲了两个方面。第一,要多层次、多途径并举,大力开发人才。第二,要建立一种有利于人才流动、人才选拔、人才使用的机制。这一观点一直在引导着厦门经济特区的建设。在全方位、多层次开发人才观点的引导下,整个厦门市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基本上晚饭以后,道路上的人很少,大家都去学习班‘充电’去了,因为办特区,有很多新的东西需要学习。”“治国经邦,人才为急。”任何事业的成功归根到底靠得是人才。习近平深知,没有一支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厦门特区的建设便很难顺利展开。但“千兵易得,一将难求”,因此习近平鼓励大力开发人才,倡导通过学习和建立相应的机制发展、聚集人才。“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厦门从当初的一片荒地蜕变成今天经济、社会、文化不断发展的国际化、现代化都市,靠的就是各行各业的人才在工作事业中发光发热。

第七,要朝着“小政府、大社会”这样一个目标进行改革。王建双回忆说:“20多个政府部委办部门要转换机制,该由企业、社会办的事情,政府部门要放权让他们自己来办。这样一来,政府机制转化就慢慢做成了。他的这一观点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简政放权’。”“小政府、大社会”是要求政府积极主动地放掉该放的权,同时又要认真负责地管好该管的事,以更有效的“管”促进更积极的“放”,以此增强企业的活力、发展的动力和全社会的创造力。30多年前,习近平就意识到政府适当的放权对于激发企业、社会发展活力的积极作用,他也敢于要求政府部门转换机制,转变政府职能,不得不说这样的勇气和思想观念是非常可贵的。

“破而后立,晓喻新生。”不论是办特区,还是发展经济、建设城市,要想有所成绩必然要突破各种各样的阻碍和困难,改变旧的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正是因为当年习近平具有勇于打破保守僵化的思想观念,提出了突破性的观点并形成具体实践举措,大大推动了厦门的开放与发展。

责任编辑:刘宁芬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