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 2020专题管理 习近平在福建

习近平与习仲勋一脉相承的为民情怀——评《习近平在福建》系列采访实录

2020-09-17 09:14 来源:学习大军

文/林 捷

“不管你当多大的官,不要忘记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真真切切为百姓着想,要联系群众,要平易近人。”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同志对儿子习近平的肺腑之言,“近平”二字正是寄托了父亲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恰逢一年一度的父亲节(6月21日),学习《习近平在福建》采访实录,当读到受访人陈明义同志(曾任福建省委书记)讲述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注重基层调研、关心群众生活的故事时,我们深深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正是这样带着父亲的嘱托和期望,将毕生精力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这样的信念他从未改变过。

调研接地气。陈明义回忆,“习近平同志经常到一线、到农村调研,为地区治理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殚精竭虑。他调研有一大特点,就是接地气,他到老百姓家里,首先关心的一定是他们的生活、吃住情况。”“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察疾苦就是要调研。按照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经验,了解一个人家里面困不困难,就是要看看饮食起居的情况,问问家庭收入多少,习近平在这方面显然是实事求是的。早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走访群众常常是掀掀锅盖、摸摸被褥,并询问一下家里面的生活来源、经济状况。担任总书记后,他每到基层考察也一直保留着这样的习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举动,实则是习近平求真务实的作风、体察百姓冷暖的真诚流露。也正是因为习近平带头践行如此接地气的调研方式,老百姓才能越来越信任党和政府,才能一心一意跟着他大步迈向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为民解难题。陈明义回忆起习近平当年帮助“疍民”上岸的故事,他说,“习近平同志到宁德沿海调研,发现很多渔民在陆地上没有房子,平时就生活在船上,条件非常艰苦。”福建是台风多发地区,遇到台风这些渔民还不得不面临生命威胁。为了帮助渔民搬家上岸,习近平认真调研,提交调研报告,出台政策给他们盖房子。在我们今天看来,“疍民”上岸似乎是理所应当的事,但在当时几乎是不可想象的。福建方言里贬称渔民“曲蹄”,就是说这些船民世代漂泊,一家几代人同时生活在渔船的狭窄空间里,长此以往脚都是弯曲的,成为岸上人调侃甚至侮辱的对象。可想而知,让“疍民”上岸不仅是生活的改变,更是让渔民从此站直了腰,抬起了头。如果不是习近平,类似的问题还要多久才能得到关注、得到解决,我们无法想象。而正是因为习近平,才让岸上的人和漂泊的人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从此也造福了渔民的子孙后代。

牵挂常相伴。陈明义这样评价,“习近平同志对基层调研的重视,源自他对基层的深厚感情和牵挂。他在宁德工作两年,跑了100多个乡镇,有的地方还跑了多次。比如,他曾两次去下党乡调研,还帮助那里建造了一座电站。他调任福州时,整个宁德地区只剩下一个乡没有来得及去。临行之前,他放心不下,专门交代继任地委书记陈增光同志代表他去这个乡走一走。”习近平对基层的关注、对群众的牵挂是根植于内心的一种习惯,也是永不改变的情结。在今年3月6日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深情回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每年都到贫困地区考察调研,前几年去,沿途山路颠颠簸簸,进了村坑坑洼洼,晴天尘土满鞋,雨天道路泥泞,贫困户房子破破烂烂、有的家徒四壁,一些贫困群众一年也吃不上几次肉,不少孩子没有上学或中途辍学,很多人生病基本靠扛,看了心里确实很沉重。这几年,我再去一些贫困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道路平坦通畅,新房子一片连着一片,贫困群众吃穿不成问题。看到群众脸上洋溢着真诚淳朴的笑容,我心里非常高兴。”这不正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最好诠释吗?

“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这是习近平经常说的一句话。跨越历史时空,我们看到了习仲勋也有共同的牵挂,他曾说:“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共产党的干部要真心实意替群众着想,抓紧改变山区的贫困面貌,要不然对不起老百姓啊。”相同的信念、共同的牵挂背后,正是共产党人一脉相承的为民情怀。正是因为这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才有了今天的中国,也正因为这样不变的信念,我们对明天的中国才更加充满期待。

责任编辑:刘宁芬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