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图片新闻

周宁:逐梦沃野话振兴

a03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张文奎 通讯员 郑文敏)金秋时节,走进“云端之城”周宁,一幅村美、民富、人欢乐的美好图景跃入眼帘:沃野农忙,温室大棚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村村铺设了水泥路,农家院里充满欢声笑语……周宁全体干群正铆足干劲,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去年以来,周宁县委、县政府深入实施“一二三”发展战略,坚持发展“8+1”特色产业,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的总体思路,突出省级试点村、重点整治村和市级产业薄弱村,以环境打造为前提,以产业培育为核心,以人才汇聚为动力,努力实现农民增收、产业增效、农村变美。

特色产业强基础

9月,正是周宁高山晚熟葡萄丰收的季节。在周宁县纯池镇庭洋中村,从高处俯视,一顶顶弓形大棚连成一片“白色的海洋”,棚中一串串紫红、玛瑙似的葡萄挂满枝头。

果农詹惠金正在自家葡萄园里忙着采摘,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今年葡萄行情好,不仅收购价格高,还供不应求。”詹惠金说,他家种了50亩葡萄,今年收入75万元左右。

2013年,周宁县试种高山晚熟葡萄,短短几年间,该县葡萄种植面积达6000多亩,产值达1亿多元,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种植高山晚熟葡萄,建起了新房、改善了生活。

产业是乡村振兴基础。近年来,周宁县立足生态气候优势和资源禀赋,推进“8+1”加电商特色产业发展,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扶持冷凉花卉、高山果蔬、茶叶、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

周宁县先后印发实施《周宁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关于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条措施的意见》《周宁县培育“百千万亿”产业推进乡村振兴奖励扶持办法》等文件,累计发放“百千万亿”奖补资金600多万元,做优做强“高山”“高优”品牌。目前,全县已规模化种植蔬菜3.37万亩,发展有机茶园8500亩、晚熟水果1.4万亩、冷凉花卉2500多亩、林下经济6万亩,小径笋、马铃薯、锥栗、油茶等农特产业持续发展壮大。

为畅通农产品销路,周宁县以入选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积极开展电商扶贫,113个益农信息社和县级运营中心建成投用,培育了印象周宁、下洋农业、风谷高山果蔬等一批电商平台,全县线上销售农副产品5000多万元。同时,今年该县加快推进“县域直播间”建设,通过短视频+直播+电商模式,让农户“云”上致富。

与此同时,周宁县强化产业联动,加快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构建现代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联动发展的产业体系,已建成7个智慧茶园,启动了山海协作产业园茶叶加工集中区和春好茶业精深加工区建设,新建花卉组培楼2座、农业优质标准化示范基地3个。

产业繁荣兴旺、村民安居乐业,在周宁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全域旅游也越来越红火。苏家山玻璃栈道、蹦极、喊泉、滑索等游乐项目游人如织;陈峭瑰丽的日出、云海、星空让游客们趋之若鹜;云门村、楼坪村、紫云村等乡村旅游点深受游客喜爱。2019年,该县接待游客约245.36万人次,比增25.64%,旅游综合收入达12.26亿元,比增25.35%。

人才科技润良田

9月25日,走进玛坑乡紫竹村,一幢幢小洋房精致气派,宽敞的沥青路在大山中蜿蜒盘旋,生态猪养殖,草珊瑚、铁皮石斛种植等产业发展良好。

紫竹村位于周宁县东南部山坳中,海拔约610米,山高、路险、地少、民贫,这些因素曾经是紫竹村村民的“尴尬”。2017年,在“回归工程”的号召下,紫竹村在外乡贤陈木成返乡创业,为紫竹村插上了脱贫致富的翅膀。

陈木成及其公司累计投入资金3300余万元,先后完成紫竹村道路、新村广场、公园、文化馆等设施建设,发放困难救助金、养老金等共计40万元,帮助协调解决劳动就业200多人次。同时,还引进了“生态猪”产业、草珊瑚等林下珍贵中草药种植和加工项目,为村民脱贫致富添砖加瓦。

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气旺则乡村旺。近年来,周宁县围绕人才资源这个根本,积极“调兵遣将”,着力打造各类人才队伍,以人才“活水”激荡乡村振兴。

周宁县注重高端引领,针对该县特有的生态环境、优势特色以及发展战略需求,研究制定《周宁县政府顾问团组建实施方案》,以组建政府顾问团的方式,聘请38名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杰出人士,汇聚助力乡村振兴“智囊团”。

在积极引进外部“智力”的同时,周宁县充分动员各级党员干部深入一线,整合省、市、县下派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特派员三支队伍力量229名,组建9支乡村振兴工作组,深入一线开展“住乡联村”,帮助基层协调解决实际困难。

除此之外,周宁县加大本土人才挖掘、选拔力度,分类建立了2115人的乡土人才信息库,积极实施“人才回归”“一村一大学生”村干部、后备干部素质培养等工程,鼓励在外创业能人、复转军人、高校毕业生等回村任职。2018年至今,该县共有287名返乡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108名年龄35岁以下的年轻人回归乡村担任文书。

为助力创业对象、乡土人才快速成长,周宁县还积极在“搭台唱戏”“筑巢引凤”上下功夫,建成县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搭建创新创业“云创空间”,实施“云孵讲坛”主题活动,设立“田间专家”“田间课堂”等平台,启动“林农点单专家送餐”科技服务等,厚植乡土人才成长沃土。

美丽乡村入画来

“这几年,村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9月23日,泗桥乡坂坑村党支部书记宋玉春感慨地说,曾经的柴火堆变成了“微”花园,过去垃圾遍地如今变得干净整洁,喜人变化让人意想不到。

坂坑村的改变源于2017年,那一年,该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争取项目资金320余万元,实施治水改厕、房屋外立面改造、主街道改造提升等项目,村庄面貌焕然一新。2019年,坂坑村再次试水“户分类、村收集、湿垃圾生态处理、干垃圾回收清运”的垃圾分类治理模式,实现湿垃圾变废为宝。

如今,走进坂坑村,远山如黛,一幢幢景致小楼错落有致,平整的村组道路和葱郁的花草树木交相辉映,展现了一幅亮丽的乡村图景。

风景不止这里独好。浦源镇龙住院村扎实开展厕所无害化改造、河道整治、裸房危房整治等一系列措施,从“脏乱差”转变为美丽“花村”;礼门乡常源村积极推进河道整治、古村落保护提升等工程,成了新晋“网红”景点……为了让农村美起来,近年来,周宁县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个个深藏在绿水青山间的“落后”村庄华丽嬗变。

优化环境,治水先行。周宁县将“治水改厕”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切入口,加强城镇生活、畜禽养殖、农业面源、工矿企业等排污综合治理,实施一批安全生态水系、中小河流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水保工程,全面推进全域治水、“厕所革命”。三年来,该县统筹专项经费1亿元,基本实现农村污水治理全覆盖,域内54条河流的水环境得到全面提升。

与此同时,周宁县坚持政府主导与村民自治相结合,党员干部发挥示范作用,带动群众“自扫门前雪”,逐户消除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现象。做好“减法”的同时,该县巧做“加法”,着眼于增加村庄绿化量、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提升形象功能,探索形成“四好”工作法(学好、用好、整好、管好)、建设“微花园”等一批工作模式,累计打造71个“高颜值”的美丽乡村。

在推进乡村环境整治过程中,周宁县还注重加强对农村历史建筑的保护修复、开发利用,保留村庄固有风貌、特色样式、风俗人情,推动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戏曲文化等传统文化“活”起来,让乡村“看得见山水,望得见乡愁”。目前,已打造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等国家级以上文化品牌30个、省级文化品牌31个。

田野,凝聚着丰收的热望;乡村,也走出铿锵的足迹。下一步,周宁县将紧紧围绕“五个振兴”战略部署和总要求,积极筹措资金,进一步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城乡人居环境优化、工作机制建设等重点工作任务,串点连线成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责任编辑:陈秋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号:1309374 闽ICP备08006857号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3-2876799

新闻热线:17759335807 举报邮箱:ndwww@qq.com    宁德网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