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民情茶馆话民情
柘荣县融媒体中心
柘荣县建起87个基层党建工作平台,通过说大实话、办身边事、解群众难,有效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没有好的生态出不了好白茶,毁林开山只会破坏生态。你是咱村里的老人,可不能带头干这傻事。”近日,在柘荣县乍洋乡前楼村民情茶馆,老村干郑作桥拉着村民郑启明做思想工作。喝过半壶大碗茶,郑启明总算打消了毁林开山大种白茶的念头。
像这样集党员教育管理议事于一体的民情茶馆,在乍洋乡还有12个。
为有效激活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2018年开始,柘荣县积极探索创新“党建小院”做法,在党员和群众活动比较集中的农家院落建设民情茶馆、草根和事佬工作室、民情小院等基层党建工作平台87个。
- 把“发言席”留给群众 -
党员“最后一公里”学习难和“事多人少,场地不足”等问题,一直是困扰基层党建的痛点,打造一个方便党群互动交流的新平台刻不容缓。民情茶馆场地简易、氛围轻松、更接地气。
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中,柘荣县民情茶馆等基层党建工作平台召开学习会680多场次、专题党课150多场次,参与党员群众超过5000人次。
走进民情茶馆,说的是大实话、办的是身边事、解的是群众难。“乡党委积极引导乡村干部和党员在民情茶馆开展政策宣传,支农惠农、征地拆迁、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通过政策解读、集中讨论,有效保证上情下达,促进了思想认识统一。”乍洋乡党委书记刘茂周说。
把“发言席”留给群众,让群众议事的“话筒”响起来;把“听众席”交给党员干部,让群众说事有人听。这是乍洋乡积极探索民主决策的“两席工作法”。
民情茶馆围绕村级集体资产管理、项目建设、精准扶贫等群众关切的事务,开展讨论、建言献策,有效改变了以往“少数人说了算”和决策脱离实际的状况。
富源工业区乍洋产业园是宁德产业重点招商项目,建成后将助力宁德打造全球最大的不锈钢产业基地。为推进园区项目建设,依托民情茶馆,项目所在地乍洋村、南洋村组织党员群众围绕征迁进行充分沟通讨论,收集意见建议100多条,乡党委均予以解释说明或吸收采纳,园区近2000亩征地拆迁任务得以顺利推进。
“许多原先预计比较困难的征地工作,却在民情茶馆里轻松地得到解决。”乍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乃明介绍,乡村干部走村入户开展征地工作,一些村民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民情茶馆轻松的谈话氛围便于双方沟通,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群众观念。
- 民生的疙瘩一个个解 -
为有效构建基层自治体系,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民情茶馆普遍推选政治素质高、群众口碑好、服务能力强的党员为“掌事”,负责收集反映群众的民生热点问题。对一些民间纠纷,则由乡党委分门别类邀请各类调解能手开展纠纷调解。
“遇到头疼事,村民们会一起来到茶馆说道说道;遇到法律困扰,村里还会请法律顾问来为村民免费答疑解惑。”前楼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以华介绍,今年以来,该村民情茶馆已邀请法律顾问免费到村为群众答疑解惑5次,累计化解群众矛盾纠纷20多起。
在收集民情民意基础上,民情茶馆还组织引导党员就近发挥作用,主动靠前服务,努力解开群众心里的一个个疙瘩,促进邻里关系更和谐。
前楼村村民郑守宜因患有肠道疾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两个子女身患残疾,妻子不得不留在家里照顾,一家人生活窘迫,无奈之中来到民情茶馆求助。“了解到郑守宜的困境后,我和村干部一起帮忙联系县乡民政部门,为其子女办理了残疾证,帮他申请了低保补助。补助虽说不多,对他摆脱困境还是有很大帮助。”郑作桥说,类似这样的“急难愁盼”总能在民情茶馆里得到回应。
为了更好地强化党群互动,柘荣县着力把民情茶馆等基层党建工作平台打造成解决民生问题的“便利店”。今年以来共收集民生问题376件,核实反馈326件,促成各级党组织办理285件,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END·
责任编辑:刘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