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 2020专题管理 全面深化改革宁德进行时 典型案例

霞浦县探索海参发展模式 走好特色产业振兴之路

2020-11-03 15:49 来源:霞浦县委改革办

近年来,霞浦县针对海参产业融资难、链条不健全、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坚持“靠海吃海念海经”,围绕“产业兴旺”的目标,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企业化”要求,创新发展模式、搭建服务平台、延伸产业链条,全力打响海参品牌。2019年霞浦海参产量达1.76万吨,产值达20.7亿元,占中国海参成品参总量的30%,位居全国县份第一。

一、从传统贷款向金融服务转变,着力破解融资难。长期以来,霞浦海参养殖因缺少资金,销售环节又受到北方收购商压价,导致海参价格不稳定,产业发展遇到瓶颈。为推动海参养殖业的发展,县金融机构创新举措,推广海参仓单质押业务,破解养殖户融资难题。一是创新金融信贷产品。通过多方调研,率先创新推出海参仓单质押贷款,海参存放在仓库,仓单抵押做贷款,从海参到单据的转换,解决了海参养殖贷款无抵押物的问题,有力提升霞浦海参市场定价能力和收益水平,推动渔民增收致富。比如,2019年霞浦县相聚一堂水产有限公司共贷款2亿元,解决了200多户海参养殖户的资金周转问题。二是构建金融服务体系。坚持以“三农客户”为主体,立足服务海参全产业链,根据“养殖、加工、贸易”等不同环节客户的需求特点,把信贷支持范围由海参养殖领域延伸到加工、销售环节及辅助产业方面,积极提供产供销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的全产业链综合金融服务,助力海参产业做大做强。三是打造网上金融平台。创新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与武汉众邦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优化操作流程,缩短办理时限,为霞浦海参产业发展提供更快速便捷的资金扶持,带动海参市场产销。

二、从普通产品向高端品牌转变,全力打响知名度。过去,霞浦海参相对于山东、辽宁海参知名度不高,品牌不强,造成质优价低的窘境。为扩大霞浦海参销路,提高霞浦海参知名度,霞浦县积极探索推进品牌化建设之路。一是打造国家品牌立足海的优势,集聚品牌意识,全面推进商标品牌战略,加大对海参特色水产品牌创建扶持力度,先后荣获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福建省十大渔业名牌”和“中国南方海参之乡”称号,成为继“中国海带之乡”“中国紫菜之乡”之后的又一枚金字招牌。二是严格质量管控。加强海参产品准出和准入管理,做好海参苗种规范管理工作,规范海参加工质量标准和市场销售行为,加大海参抽检力度和质量安全执法力度,逐步建立质量溯源体系,实现海参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可追溯和监控。三是扩大宣传推介积极引导企业统一品牌、标准包装霞浦海参,开展“一网两微”专题宣传,构建三合一新媒体宣传矩阵,参加北京渔博会、厦门渔博会等各种展销会,并召开“海参产业高峰论坛”,举办“霞浦县首届海参捕捞节”、“首届霞浦海参推介会”等活动,并计划明年起每年举办“中国南方海参之乡——霞浦海参节”,进一步扩大霞浦海参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三、从单一市场向多元平台转变,奋力拓宽销售路。以前,霞浦海参主要由北方客商收购,过度依赖北方市场,销售渠道窄、方式单一。为拓宽渠道,带动销量,霞浦县“线上、线下”齐发力,创新产销对接机制,在海参市场需求与养殖户之间构建畅通、高效、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销售的精准度和实效性。一是扩大“线下”销售规模。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社、专业协会、营销大户等营销队伍,建设集海参标准化生产、冷(冻)藏、销售于一体的相聚一堂、宇洋、盛威、溢源、亨祺等5个海参交易中心,目前全县库容量达1.75万吨,共有700多户生产商进入,累计交易额达8.2亿元。二是发力“线上”销售市场。大力发展“互联网+”模式,建设县级综合电子商务产业园,引进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淘乡甜”项目,扶持建立“霞浦邮政·邮礼天下”微商城、“海津特产网”“供销e家”等网销平台,创建全省首个集海参“产供销”于一体的海参产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引导霞浦海参企业进军网络商务市场,提高霞浦海参市场占有率,平台上线试运营以来,已涵盖海参客户资源6万多人,交易额达1.5亿元,预计年交易额将突破5亿元。三是拓展“旅游+”销售渠道。发挥霞浦摄影旅游优势,开展专项农旅项目运营,重点依托霞浦特产农博馆,推进海参文化长廊建设,形成海参文化观光旅游产业链,努力构建“游、购、娱、吃、住、行”一体化旅游格局,实现本地农特产品拓销路,增效益。

四、从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助力发展产业链。以往霞浦海参多以销售原材料和以传统干、咸、冻等初级加工为主,加工企业规模小、档次低,精深加工是短板。为扭转这一局面,霞浦县将海参精深加工作为主要产业,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群众收入。一是抓培育,扶持企业发展。积极引导水产加工企业通过重组整合、技术改造等方式,加快改造升级一批初级加工项目,扶持培育东吾洋、溢源等一批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行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并带动小微企业发展。目前,全县海参加工企业31家,年初加工能力达2万吨。二是抓招商,引进龙头企业。立足海洋资源优势,深化“一把手”招商,去年以来先后前往山东烟台、东营、青岛、辽宁营口等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发达地区,以海参产业为重点,着力对接引进饵料加工和海参育苗、加工、冷链等方面的龙头企业。今年引进了新加坡林虾集团,计划建立立体化智能水产养殖新模式,生产即食、保健食品等海参精深加工产品,预计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将达80亿元,创税约2亿元。三是抓创新,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和与院校、科技机构开展产学研具体项目对接,开展与上海海洋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东海水产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合作,构建育苗、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体系,努力研究突破海参育苗技术难关,引导推动龙头企业发展即食品、保健食品等海参新产品开发。  

(该案例由霞浦县委改革办供稿,在《福建改革财经情况》上刊登)

责任编辑:刘宁芬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