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者说②丨刘家富:“宁德大黄鱼”游出了一片天
闽东日报社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健 文/图
20年风云际会,今时今日,我市作为我国大黄鱼产业的发源地与主产区,大黄鱼养殖产量已由20年前的3万吨,提高至2019年的16.4166万吨,增长了4倍多,占全国总产量22.5549万吨的73%。
百度搜索“宁德”二字,“中国大黄鱼之乡”词条率先映入眼帘。
宁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原站长刘家富及其团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首创了大黄鱼人工繁养关键技术,并在撤地设市后的20年中,见证了我市大黄鱼产业发展的风雨历程。
刘家富
或是历史巧合,刘家富出生于1940年,宁德撤地设市的2000年,刚好既是我国大黄鱼基本实现养殖产业化、又是他达到退休年龄的年头。因事业需要,他被延迟至2014年才退休。但他退而不休,如今已达80岁的他,仍继续关注着我市大黄鱼产业发展。谈及撤地设市20年来我市大黄鱼产业发展情况,刘家富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
他告诉记者,20年前,大黄鱼产业带动的育苗养殖劳务、渔具制造、网具织造、土木工程、饲料饵料、交通运输、加工冷冻、内外贸易、旅游休闲、餐饮服务等诸多行业,有30万人就业或脱贫致富。当年,单单每天忙着为育苗室运输桡足类的汽车就有百余辆。
“那时候,大黄鱼产业刚刚起步,每尾鱼苗值2~3角,每斤养殖大黄鱼80~100元,一户赚个十几至上百万元的为数不少,的确富了一批人。但是风险也很大,大家一哄而上、无序发展,养的人多了,也会血本无归。”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价格波动不可避免。”刘家富说。
宁德撤地设市后的20年,宁德大黄鱼人就做一件事:构建了由十大系统工程组成的大黄鱼产业支撑体系与产业升级。
他告诉记者,同样是15~16人的大黄鱼育苗室,原来400多家年育平均全长2.5厘米鱼苗10亿尾;现在仅约110家年可育平均全长4厘米的鱼苗30亿尾。
同样是5~6人的大黄鱼海上网箱,原来计养200~300口小网箱,年约产鱼100~200吨;现在约养20口大网箱,能产鱼500~600吨。“网箱大了,水流畅通了,水质变好了,鱼病和用药也就少了,最终便提高了鱼的品质与安全水平。”刘家富说。
由于育苗业界形成了争相选择生长最快2龄鱼作为亲鱼的社会氛围,刘家富感慨,20年过去,我市养殖大黄鱼生长速度明显加快。过去的2龄养成鱼一般平均体重350克,现在可达500克。过去2龄雌雄亲鱼平均体重约700克(雌800克、雄500克),现在2龄雌雄亲鱼平均体重可达950克以上,其中1000g以上亲鱼占比可高达30%。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育苗与养殖效率的提高,大黄鱼产业的就业人数有所下降。但大黄鱼企业阵容却不断壮大。宁德全市现有涉大黄鱼的加工企业近百家,其中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约有40家,含省级的约20家、国家级的4家……”刘家富告诉记者,如今,我市占全国养殖大黄鱼销量的80%以上,“宁德大黄鱼”已成为我国具有很高影响力的水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对于我市大黄鱼产业今昔发展,刘家富自豪而欣慰!
责任编辑:刘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