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放管服”典型经验之十:“闽浙通办”开启两地政务服务新模式
编者按:
为总结交流、复制推广各地各部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的典型经验做法,省发改委(省审改办)推荐了13个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方面的典型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供各地各部门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扩大受益面,推动我省“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提升。
“闽浙通办”开启两地政务服务新模式
——福鼎市探索推动政务服务跨省通办
一、改革背景
福鼎与苍南两地接壤相邻、人缘相亲,两地居民在社保、医保、婚育、商业登记、公安、交警等民生服务方面有许多互通点,长久以来,群众办理业务需要两地来回跑多趟,成本高、耗时长,带来一定不便。
为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不断突破政务服务行政区域限制,加快探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异地可办,根据国务院、福建省委、省政府和浙江省委、省政府有关“最多跑一趟”改革和“跨省通办”要求,今年5月起,福鼎、苍南两地行政服务中心深入推进“闽浙通办”,打破区域限制,升级“最多跑一趟”“不见面审批”改革,为两地群众的交往交流增便利,为两地创业创新添活力。
二、主要做法
今年5月以来,鼎苍两地进行了积极磋商对接,在行政手续办理流程、政策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并率先启动两地跨省通办,通过分批实施、分步推进的方式,共建起一套跨省通办合作机制。
(一)统筹平台资源,推进“在线通办”。在“闽政通”“浙里办”增加“闽浙通办”“浙闽通办”模块,推进两地政务服务网用户体系和电子签章互通互认,实现“不出门即可跨省办事”。同时,推进两地电子证照库建设,在安全可控前提下探索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打通数据查询共享通道,打破区域限制,实现对企业的证照信息、资质认证等数据共享和互认,减少审批要件和证明材料,提高服务效能。
(二)统配终端功能,推进“全线通办”。优化整合两地自助终端服务功能,在“鼎E办”“瓯E办”中分别增加通办模块,包含“证明打印”“自助申报”等多项功能,并在两地进行全线布点。通过设置24小时政务自助服务专区,梳理“不动产登记证明”“个人参保证明”“身份证明”等高频证明类事项并嵌入自助服务终端。将具备全程电子化或半流程电子化申报事项(如注册登记的相关事项)的申报端嵌入终端,实现受理端跨区域外移,完善自助申报可视化指导,方便群众和企业“就近跑一次”。
(三)统建远程系统,推进“连线通办”。开辟“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渠道,运用“全球通”手机连线方式,办理跨省政务服务事项,如不动产转移登记、异地档案查询等可先行先试,通过视频面对面、人脸识别、身份认证等,全程采集办件电子化信息,并作为审批依据存档。福鼎市届时适时开通“全球通”平台,以实现双向互连互通、共建共享。
(四)统设实体窗口,推进“专线通办”。在两地及毗邻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立跨省通办服务专窗,沙埕-霞关、前岐-矾山先行试点,条件成熟再总结推广。专窗工作人员为企业群众提供兜底代办服务,协助完成有关资料的收发、寄递、实时传输等工作。在专窗开设之初,采取干部双向交流的形式,以提升专线通办的质量和效果。
三、取得成效
“闽浙通办”通过信息共享、数据跑路、线上线下沟通,一方面推动了政务服务观念的转变,另一方面,推动流程再造、工作方法转变,还推动了协同发展理念的转变。此举便利群众办事,提高服务效能,节约办事成本,解决企业群众“办事难”问题,群众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生产生活中去,助推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福鼎、苍南双方已初步筛选第一批通办事项27项,涵盖户口迁移、社保办理、医保办理、不动产信息查询、出生医学证明等事项。
(一)户籍“闽浙通办”,两地居民少跑路。自今年5月份以来,两地户籍窗口先行先试,率先为“闽浙通办”“把脉通穴”。目前,两地公安已陆续开通了夫妻投靠、子女投靠父母、父母投靠子女等投靠类,购房类等迁移业务,现已完成67件。该举措使跨省户口迁移办理原来需要“跨省来回跑三趟”,现在只要“当地跑一趟”,大大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自助政务“闽浙通办”,用“数据跑”代替“群众跑”。开发跨省通办系统,应用区块链等技术打通数据共享,实现“跨省服务可验证、数据服务可信任、授权服务可追溯”,这种线上“闽浙通办”程序便捷、简单易操作,足不出户就能够把事情办好办妥,做到让企业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有利于解决两地企业和群众办事“多头跑、跑远路、跑多趟”的问题。
责任编辑:刘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