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
李丹舟:人一我十,不负韶华
宁德网消息(见习记者 陈容) “滴水穿石、人一我十”“今日再晚都算早,明日再早都算晚”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她曾经走出大山求学只为摆脱贫困,却放弃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机会回到大山致力家乡脱贫,她一头扎进基层、倾情奉献,被称为宁德扶贫干部队伍中的“拼命三娘”,她就是周宁县纯池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李丹舟。
李丹舟的故事,围绕着“脱贫”二字而展开。1988年,她出生在周宁县狮城镇一个穷苦农民家庭,成长道路荆棘丛生。而她也是个幸运的女孩,求学路上她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爱心人士的资助。饮水思源更不忘初心,2010年大学毕业后,她在高校辅导员与乡镇选调生之间,选择了后者,决心投身基层、服务家乡、建功立业。
“广阔基层,大有可为,我愿做基层的一颗螺丝钉。” 李丹舟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2016年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这一年李丹舟担任七步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她既要做好主责主业,又要挂点联系溪头、岭头、梧柏洋多个乡村。为切实做好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工作,李丹舟从小事做起,挨家挨户走访调查,充分了解各村各户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制脱贫计划,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69岁的张舍俊是七步镇梧柏洋村的贫困老人,一提到李丹舟,老人就激动不已。“我女儿常年不在身边,她就像我的亲闺女一样,一直照顾我。我养的鸡不好卖,她想方设法帮我卖,开着自己的车挨家挨户替我送货。”张舍俊激动地说。
“群众事情无小事,只有把贫困户当成亲人,这样我们的扶贫工作才有温度。”李丹舟说。
在周宁县七步镇的群山中隐藏着一个七彩村落,房屋色彩斑斓仿佛童话世界。很难想象眼前光彩夺目的后洋曾经是贫穷落后的小山村。2016年7月,后洋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在周宁率先开展,李丹舟由于素质过硬,能打硬仗,被委以重任负责后洋村扶贫开发工作。
“丹舟同志敢想敢拼又有思路,没有她的带领,就没有如今翻天覆地的后洋。”后洋村党支部书记张汶君说。
无中生有、敢为人先,别看李丹舟个子瘦瘦小小,但是却藏着无数的能量,她以黄振芳家庭林场为模板,为后洋探索出“林养、林种、林游”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新路子。接手后洋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一个月后,为12户贫困户量身制定的脱贫增收计划逐户“出炉”实施,后洋村立面改造、智慧农村、旅游集散中心、改水改厕试点示范等20多个基础设施项目,牧业、铁皮石斛种植、林下养蜂、农家乐等多个产业项目全面开花。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环节李丹舟都细细把关、落实到位。
“她的工作状态让人钦佩,为了给村里找一块景观石,她开着车四处搜寻,听说后洋山里的溪涧有,就自己趟水去查看,凉鞋都泡坏了。后来她怀孕了,但是一直坚持工作,直到分娩前一天都还在村里盯项目。刚生完小孩2个月又回到了村里。”张汶君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李丹舟的推动下,后洋村从落后村成为全国闻名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点,更为全省乃至全国村级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样板。
2017年10月,她应组织召唤,抽调县扶贫办,先后担任县扶贫办副主任、专职常务副主任。
在这个全县脱贫攻坚主战场,李丹舟发挥组织协调能力特长,继续全情投入,先后参与推动了周宁县贫困村、完全无劳动能力贫困家庭长效增收机制的建立,促成了周宁县住房、医疗等县级叠加政策的出台和完善;搭建了社会扶贫参与新平台,联合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等有关部门开展社会力量扶贫济困行动,通过签订一批农产品订单解决贫困户对接市场问题,吸收一批入股分红增加贫困户收入,推动一批建筑企业与乡镇结对解决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等“九个一批”,发动100多家企业和商会捐赠项目资金、物资价值逾21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为避免出现“因疫返贫”,李丹舟第一时间牵头拟定、推动出台相关措施,从解决外出务工劳动力出行难、农产品受物流影响销售难、在家劳动力复工复产难、收入减少生计难等方面,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协调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00万元专门用于疫情期间脱贫攻坚工作,2月底就实现全县贫困户1182户1724人全部复工,将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降到最低。
在李丹舟与全县扶贫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周宁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97户5197人全部脱贫,3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20年3月,周宁县顺利通过第三方评估和省级考核验收。
因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突出,2020年4月,李丹舟提任纯池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就在她赴任的前一天,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公告,周宁正式退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这个好消息让马上要奔赴新岗位的李丹舟无比激动,倍感振奋与自豪。
“脱贫攻坚是一项任务繁重、异常艰难的系统工程,能参与扶贫工作,亲历家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作为扶贫队伍中的一员,我感到满满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这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是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李丹舟说。
面向新征程,她笑着说,变换的是岗位,不改的是初心。在全县最偏远的乡镇纯池,她将继续发扬“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脱贫攻坚提质增效,用心书写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大文章。
责任编辑:陈秋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