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鸟先飞、滴水穿石”30周年突出贡献人物丨 林友志:扎根一线的“电机专家”
上世纪八十年代,“闽东电机”成为全国机械行业中唯一获得国家金质奖的国有企业,被人民日报誉为“山窝里飞出的金凤凰”。谈及“金凤凰”的发展,很难绕开一位老人——原闽东电机厂厂长、闽东电机集团原总工程师林友志。
1967年,大学刚毕业的林友志分配到闽东电机厂,在车间生产线上从事基础装配工作。白天,他拿着螺丝刀、铁锤等工具在车间学习电机基础工艺。晚上,阅读专业书籍成了他唯一的“消遣”。那段吃住在一线的日子,不仅磨炼了他吃苦耐劳的品质,也为今后的专业知识奠定了基础。
来到闽东电机厂没过多久的时间,善于钻研的林友志自主研发出轴承油浴炉,这一技术有效减轻了轴承耗损程度,提高了电机装配效率。在1980年至1983年期间,他主导研发设计的YC大马力单相电动机以及企业金牌ST单相发电机的系列产品,一跃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福安民营企业初创期的主导产品和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
智能永磁无刷发电机整装待发 铨一 摄
“研发YC大马力单相电动机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那时,需要计算的设计程序就有122项,仅仅依靠当时的技术、设备和信息要完成研发几乎不可能。”林友志说。
为此,林友志只能按照领导和销售人员的要求,硬着头皮前往上海寻找国内外相似电机的资料,并制定了更高的电机研发目标。最终,YC大马力单相电动机一经问世,迅速打响了闽东电机的品牌知名度。
随着时代变迁,越来越多电机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闽东电机体制逐渐走向僵化。1984年,林友志被委以重任,担任闽东电机厂厂长。面对所属企业国有股“一股独大”、体制机制活力不足、内部制衡弱化等问题,林友志任职厂长期间,带领企业进行重大的改革,实行层层分权、超产奖励,改革创新,大大激发了全体员工积极性。“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后,闽东电机既有国有企业长期积累的系统化、规范化运营模式,又增加了民营机制的灵活性、高效率,为公司带来了活力。改革后,企业连续四年产值年平均增长30%以上,上交税利年平均增长60%以上。”林友志说。
在当时,一些国有企业由于无法适应市场变化,出现了企业停产、工资无法发放等问题。按照上级领导的安排,林友志带领福安拖拉机电机厂、福鼎农机厂、福安木器厂等3家兄弟企业,进行企业内部改革。通过发动员工、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等举措,不到3个月,这3家企业起死回生。“我们帮助企业抓产品质量、产品开发、内部管理之后,将部分企业优质的产品订单转移给这些企业,帮助他们度过‘寒冬’。”林友志说。
1990年后,林友志任闽东电机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除了从事集团管理工作之外,他依然坚持干在一线,主要负责福安的下属电机厂的电机技术改造、产品开发等事务。
如今,年近八旬的林友志,依然致力于闽东电机产业的发展,在多家闽东电机企业中担任技术顾问,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和管理难题,为闽东电机产业的发展继续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卓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