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杨朝军:大力发扬长征精神 带领百姓大步奔小康
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硗碛乡嘎日村村支书杨朝军接受记者采访。中国经济网记者马常艳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11日讯(记者 马常艳)在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硗碛乡海拔2400米的大山腰上,坐落着一个小村庄,叫嘎日村。嘎日村山高气寒,村民居住分散,基础设施较差。以前到村里只有一条羊肠小道,汽车开不上去,大多数农资、农副产品主要靠人力搬运,大的物件得靠牲口驮,而且百姓“雨天半身泥,晴天一身灰”。中央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个位于中华大地西南方300公里的小村庄也在奔小康的路上奋力前进。而嘎日村村支书杨朝军,是这个奋进村庄的带头人。
杨朝军是藏族人,在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下长大。1935年6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进入宝兴县境,征服了夹金山,在山北小金实现了与第四方面军的胜利会师。红军长征经过宝兴留下了三越夹金山、陈云出川、地下党员席懋昭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动人故事,给宝兴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激励着宝兴人奋勇向前,也铸就了“挑战极限、不胜不休”的宝兴精神。
杨朝军从小就在红军故事中长大,受红色文化熏陶。2007年被公推直选为嘎日村主任,2010年11月被公推直选为硗碛藏族乡嘎日村党支部书记,成了嘎日村的“领头人”。其实,在任村干部之前,杨朝军就是当地的党员致富带头人。任村干部后,多方筹集资金110万元,硬化了村内大部分道路,实现机耕道“户户通”。
“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杨朝军来不及顾及自家的严重损失,无偿提供机具疏通硗碛至宝兴公路,还发动亲朋好友20人,在靠近县城的省道210线旁搭上帐篷,向受灾群众、抗震救灾队伍、志愿者等免费提供“爱心餐”,时间长达一个月。他第一时间交纳特殊党费1万元。在他的带领下,嘎日村全村捐赠6万余元,是全县捐款最多的村。
在灾后重建工作中,杨朝军总是全力帮助群众重建,竭尽全力解决群众重建中的问题;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他率先行动,带领全村群众修建了雅安地震灾区震后第一条牧道,开启了全村牧民灾后产业致富的“通天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这条路从海拔2180米修到3960米,环境艰苦,而且资金短缺,修路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但更大的困难还是来自有些路段的危险。杨朝军回忆起,修到一段危险很大的路段,十几个修路师傅中有四个“甩手”说:“我们不干了,命都保不住,还修什么路!”
四个师傅走后,杨朝军带领其他师傅继续修路,直到30多公里山路完全修完。问到支撑他坚持下来的精神支柱,杨朝军思考一下,想不出华丽的辞藻,只说:“作为夹金山下长大的娃,当年红军三越夹金山那么难上加难的路都跨过去了,现代人们生活已经好那么多,有什么理由退缩?”
“有什么理由退缩?”这句话不止是修路,在迈向新生活、大步奔小康的路上更是不停歇。杨朝军介绍,修完路之后,嘎日村的交通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大大便利了百姓养牛、养羊,更直接让百姓的钱包变厚,嘎日村百姓的人均年收入由1000元,增加到4000左右,在奔小康的路上迈进了一大步。
责任编辑: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