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寻常!多家央媒今天同时报道这位福建干部
2016-10-25 08:35 来源:福建新闻联播

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之声今天同时报道了一位福建干部:

新华社

● 标题:《远山在呼唤——追记福建古田县庄里村党支部书记周炳耀》

《人民日报》

● 标题:《暖心村支书 一心为乡亲——追记福建宁德古田县庄里村党支部书记周炳耀》

中国之声

● 标题:《大爱村支书——周炳耀》

周炳耀,这个名字最近是高频率出现。据联播君不完全统计,最近一个多星期,报道过周炳耀的媒体有这些:

《光明日报》

● 标题:《“细细”做事 “轻轻”为人——村支书周炳耀的故事》

《经济日报》

● 标题:《追记福建古田卓洋乡庄里村党支书周炳耀:村民的好支书》

《中国青年报》

● 标题:《那个受欢迎的“耀仔”走了》

《新京报》

● 标题:《村支书周炳耀的最后一天》

澎湃新闻

● 标题:《致敬|好人耀仔:一位宁德村支书的45岁人生》

《南方都市报》

● 标题:《福建村支书周炳耀抗台风遇难:妻子眼睁睁看他被急流卷走》

1.webp

都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媒体!它们为什么集中报道福建这位干部?这些文章里满满都是细节和故事,联播君摘选了其中一些推荐给大家:

“耀仔”

周炳耀,45岁,福建古田县卓洋乡庄里村党支部书记。村里没人喊他“书记”,习惯喊“耀仔”。

庄里村至今没有通往乡里的公交车。村民开玩笑说周炳耀私车公用,是“公交车”司机。他2011年花两万八买的那辆二手黑色比亚迪,在庄里村与卓洋乡之间往返时,从未空过。村民说,“几乎没人没坐过耀仔的车。”采访的每一个村民,几乎都会随口说出车的“尾号008”。

村民张巧明回忆说,2014年农历6月,她出生4个月的女儿因肺炎高烧不止,半夜一点多找到周炳耀。周炳耀二话不说从床上爬起,开车将母女俩送到古田县医院,处置不了,又驱车3个多小时直奔福州省妇幼保健医院,到了后帮助挂号,安排住院,并垫上几千元医药费。

其后两个多月时间里,孩子病情多次出现反复,周炳耀送福州就有七八次之多。“送到福州后,他都会说,出院时告诉一声,我来接你们。给他汽油钱,从来不收……”

2.webp

村支书

周炳耀任职7年多,为庄里村共争取到80多万元项目资金,带领村里硬化了6条道路,修建了3条共计5公里的机耕路和1.5公里的堤岸护坡。“周书记是村两委里最穷的一个,也是最慷慨的一个,他总是跟我说‘做人做义气,跟钱没关系’。去年村里老人提意见,希望村里修一个老年活动中心。周书记把攒下来准备给儿子举办婚礼用的3万元垫进去了,帮助村里买了一栋闲置房子并改造成老年活动中心,至今这笔钱还欠着。”村支书刘长务说,“可是前两天信用社的信贷员来,我们这才知道,他家反而还欠着6万元的贷款呢。”

村里每做一个公共项目,几乎都是周炳耀发动村干部先垫钱,他从来是第一个掏,而且掏得最多。修自来水工程,为了省钱,他带着村干部去10公里外的水源地挖沟埋管。

3.webp

▲ 庄里村两委开会时的照片,图中穿迷彩服者是周炳耀。这是他为数不多的工作照之一。

周炳耀是村里最早种香菇的人,发现挣钱后,他几次号召村里的年轻人不要再出去打工,留在村里发展食用菌。“我打包票能赚,不然我贴给你。”村主任刘长务估算,80%的年轻人都留了下来。2009年周炳耀当选村支书时,庄里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仅3480元,去年达到了12860元,超越卓洋乡平均水平。

2016年9月15日

周炳耀生命的最后一天。

那天凌晨,超强台风“莫兰蒂”登陆福建,袭击山村。早上5点多,周炳耀提前起床,穿上雨衣,在大雨中与村支委一起巡查。

窄窄的庄里溪,成了暴雨唯一出口,溪水夹着泥沙和各种杂物狂泻而下,涌到村中一桥洞,杂物堵塞、溪水暴涨,越过桥面近1米,附近7户土木结构房子危险!周炳耀踏上石板桥,双手紧紧抓着堵塞在桥洞的竹竿一头,使劲拖拽。一根、两根、三根……拔出第四根时,桥洞终于疏通。积压的洪水狠狠冲下来,还没来得及松手的周炳耀被竹竿顶了一下身体,掉落水中,一个小时后,他的遗体在距离庄里村5公里外的树兜村被找到。

4

▲ 这是9月15日当天,村支书拍摄的周炳耀在台风中巡查的照片,这是他最后的一张照片。

周炳耀住的房子位于溪畔,是在外打工的哥哥周炳铨多年前盖的。周炳耀一家一直住在透风漏雨的土坯老屋里,周炳铨看不下去,将房子半卖半送地给了弟弟。住了7年,楼上还没装修;楼顶天台漏水了,一直撂着。因为没钱,也没时间。

周炳耀的妻子刘冬菊患脑垂体失调症,体弱多病,基本失去劳动能力。忙完村里,周炳耀得回家做饭、做家务,打理自家的菇棚,还得挤时间打工,替人家安装彩钢瓦……周炳耀一直是兼职村支书,每月工资1200元,家庭压力大于常人。

“每次回来,爸爸什么家务都不让我干,连碗都不让我洗,说你在婆家辛苦,回来就好好歇着。”女儿周巧兰上次回家时,用手机悄悄录了一段父亲洗碗的背影,这是她记忆中父亲最后的形象。

心愿

周炳耀最大的心愿,是能带妻子坐坐动车和飞机,去厦门看看,因为她最远只到过宁德……

怀念

得知“耀仔被水冲走了”的消息,数十名散布在海南、浙江、河南等地打工的同乡赶回来送他最后一程。有的村民连行李都没带,直接钻进最早一班回乡的火车。有的村民“破天荒”地打了一百多块钱的出租车赶回家。根据当地习俗,大家往往忌讳参加未满50岁者的丧礼。而周炳耀追悼会的消息在村里传开后,村民早早醒来以免挤不上车。那一天,前去悼念的村民坐满了3辆公交车和13辆私家车。

5.webp

古田县殡仪馆的负责人说,建馆以来第一次见到这么隆重的追悼会。有人好奇地问:“咋这么多人?这得是多大的官?”

这也是村民周炳亮在村里参加过的人最多却最安静的白事酒席。原定只有7桌的村民硬是挤出了满满10桌。村里的白事讲求喜办,越热闹越好,可这天的“白酒”,大家安静地坐着,端出的第一道菜叫“全家福”,无人动筷。20多道菜摆满一桌,周炳亮怎么都咽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