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 2017专题管理 面孔 面孔

[面孔第109期] 弹棉被手工艺人 张石明——不久的将来,这项手工艺将成为记忆

2016-11-30 17:18 来源:宁德网 吴圣锦

109-2

《面孔》第109期(第20161130期)

【人物】张石明

【年龄】49

【籍贯】周宁

【职业】弹棉被手工艺人

【在宁德生活多久】土生土长周宁人

【对宁德的印象】

他叫张石明,是一名弹棉被手工艺人。弹棉被曾经是个红火的行业,纯手工加工的棉被保暖很受欢迎,随着社会的发展,这项手艺也逐渐被机械化取代,弹棉被这种传统手工艺变得越来越边缘,或许就在不久的某一天退出历史的舞台了。本期《面孔》带你去认识一位弹棉被手工艺人——张石明。

109-1

传统手工艺慢慢就被机器取代

“有一天我经过一家古老的棉被店,那里面传出一种声音,听起来多亲切,李老先生对着竹杆弹着弦,叮啷当啊叮啷当,弹着他的弦......”听过这首歌的相信大多都是70后,80后的一代了,这首流行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歌曲,演唱描述的就是一位传统弹棉花手工艺人的故事。

在周宁西街,有一位弹棉被33年的老手工艺人张石明。不大的棉被作坊里弹制出了一批又一批周宁人的的手工棉被。

以前的弹棉被手工艺人,腰绑木头制作的“弹弓”,手握竹子做的弹棍,敲打牛筋做的弓弦,把棉花弹松弹均匀,再经过拉线、按压等多道工序,就做成了一床保暖御寒的棉被。

109-3

“以前弹棉被都是纯手工弹,用一根木棍,从十多年前开始,手工弹棉这道工序就被机器取代了,毕竟手工弹棉被的时间人力成本高,已经渐渐不适应人工成本渐渐提高的社会了。”张石明今年49岁,他16岁自己一个人去寿宁学弹棉被,然后就回来周宁自己开始弹棉被了。

109-5

要弹好一床好的棉被,需经弹松棉花、弹均匀棉花、拉线、磨棉花、缝线等五道工序。张石明说:“以前,弹一床棉被需要两个人一起加工一天,晚上还要加班才可以完成,加工一床棉被就45元还包了棉纱,在改用机器后,一个人用2个多小时就可以完成这个工作了。”

“以前做棉被多的时候有十六七家,现在做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店租金贵,弹棉被加工费却一直没有多大涨价,我们店租第一年是70多元一个月,到现在已经涨价到4000多元一个月,而我们的加工费才涨价了二三十元。”张石明说。

109-6

弹棉被灰尘很大,这个小棉球是用来吸附机器表面的灰尘。

手工弹棉被已经无人传承

随着现代的羽绒、丝绒、蚕丝被的出现,传统的棉被已经逐渐被取代。现在买新的手工棉被的人已经不多了,一般都旧棉被加工翻新的居多,买新棉被的大多都是传统婚俗中,买来当作婚嫁用。

109-4

一床婚嫁用的新棉被制作完成,就会用红线缝线上一个囍字。

张石明的这家店在周宁也是老口碑的店了,所以有很多十几年二十几年都在他这里买棉被的老顾客了,他们对他的手艺是非常肯定的,所以这么多年来,他店里的生意也都还比较稳定。

张石明无奈地说:“做弹棉被这行,在我们这个年代来说,就是养家糊口的工作,现在已经没有年轻人学这门手艺,年轻人都觉得这个手艺辛苦又累,还赚不到什么大钱。”

“有一天我经过一家古老的棉被店,那里面传出一种声音,听起来多亲切,叮啷当啊叮啷当......”歌曲或许可以传唱辖区,但是手工艺已经面临无人传承的局面了。

如今,用纯手工艺来弹棉被已属罕见,不久后的将来,这项手工艺也许就只能成为一种记忆了。这就是本期《面孔》一位弹棉被手工艺人——张石明的故事。下期《面孔》又将带你认识怎样的面孔?拭目以待吧。

本期作者:吴圣锦

想第一时间看到《面孔》新内容?关注我们的新公众号:宁德24小时!

QQ截图20160627094206


责任编辑:吴圣锦

关键词

棉被 张石明 手工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