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 2016专题管理 宁德市2016年度创建省级文明城市 他山之石

北京海淀区:一张“文明”牌撬动社会民生正能量

2016-12-06 16:57

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记者李峥巍)早春二月,北京市海淀区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区”。在创建文明城区过程中,海淀区在城市病治理、诚信建设、志愿者常态服务、道德培育等方面积极探索,美化了环境,惠及了民生,“撬动”了社会正能量的持续迸发。

在北京海淀区,“文明建设”恰如一座桥梁,连结社会民生多方面,解开邻里社区众难题。海淀区区长孙文锴认为,文明建设首先就是要瞄准“城市病”、改善市容市貌,让文明宜居成为海淀的新名片。

“以前这个地方是一个废品回收站,院子乱,百姓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住在海淀西北旺镇亮甲店村附近的王文君说,整治工作让昔日环境“老大难”变成绿油油的草地了。

与此同时,海淀区清河中街附近居民也为整治后的出行便利纷纷点赞。“以前好多车停在这都没人管,太影响出行了”。居民的抱怨得到了化解,海淀区按照相关规则,规模清理无人认领“僵尸车”取得成效,百姓出行不再苦不堪言。

这些变化与海淀区持续打响的治理“城市病”攻坚战密不可分。去年7月,海淀给区域内涉及“城市病”的诸多难题设下“治愈”时间表,接纳455条群众建议,制定87项实地考察指标,规划了170余项任务,目的只有一个――让城市更宜居。

惠民生,这是海淀在过去多年促进文明建设重要的出发点。

在海淀,邻里守望让社区更和谐。“大家请看大屏幕,今天我们要学习怎么使用iPad……”来自海淀区北京邮电大学的高校志愿者在牡丹园社区耐心讲解着。这个名为“夕阳再晨”的志愿者服务计划已经步入常态,志愿者规模持续扩大。

让志愿者服务更具常态性,海淀区探索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来自街道社区的志愿服务需求以项目方案形式得到评审论证,进而高效、精准落地。于是,邻里守望的“正能量”日益凸显。截至2015年1月底,海淀通过验证的注册志愿者已经达到55.6万人。

“探索共建解难题”也成为海淀巧打“文明牌”的有效手段。

海淀区内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数十所高等院校,也有各类科研院所、机关大院。如何让城市建设、民生工程走进大院、切实落地,海淀打出了“共建牌”。

“今晨6点,在海淀区的工作组指导帮助下,我校对校园内‘一处’平房危房成功实施了排险帮拆,推动了我校校园环境治理和文明校园建设工作。”这封由中国人民大学发出的感谢信,道出了“共建共治”解校园大院“老大难”问题的显著成绩。

2012年开始,中国人民大学与海淀区达成共建共治合作,双方联手清理了校园内长期存在的100多处违法建设、群租房、违法商摊等,并及时清运垃圾,对墙体、窗户等进行修复,减少安全隐患,改善校园环境。

如今,共建模式已经拓展到区域内26所高校、100多家企业、近2000个社会单位,环境得到优化。

在环境优化的同时,海淀也将“诚信”“道德培育”等精神文明建设工程一道推进。

在刚刚过去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海淀中关村推出“可信中关村”主题活动,推出中关村可信商户联盟,将为所有联盟商户所售商品设定唯一的二维码,以此让消费者买到真品。

目前已有300多家商户加入该联盟,覆盖中关村鼎好、科贸、硅谷、广安中海和海龙等五大卖场,完成首批贴码的商品种类有上千种。中关村正在创新方法凸显“诚信”的价值。

“文明建设”在北京海淀区正形成共振效应,以“文明”为纽带,百姓民生、社区正能量、区域环境改善等一批社会、城市难题得到解决,百姓频频点赞。

“文明城市、重在建设”,海淀区委书记隋振江说,海淀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仅仅是个开始,接下来海淀将设立“文明城区建设专项统筹资金”,让“文明牌”成为常态化机制。在整个文明城区建设进程中,“百姓的实际需求”始终是风向标。

关键词

海淀 海淀区 文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