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第112期] 水文地质工程师刘迪福——下党矿泉水调查项目希望有成果
《面孔》第112期(第20161207期)
【人物】刘迪福
【年龄】36
【籍贯】寿宁
【职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程师
【在宁德生活多久】土生土长寿宁人
【对宁德的印象】宁德,地方虽小,但是生活各方面还是比较方便。
他叫刘迪福,是福建省第四地质大队闽东工程勘察院的一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程师。选专业的时候,他选择了岩土勘查这样一个冷门的专业,毕业后到闽东工程勘察院工作。地质工作是一项复杂、困难和枯燥的工作,现在,他在寿宁下党进行的项目是下党乡矿泉水调查项目,希望这个项目有好的成果。本期《面孔》带你去认识一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程师——刘迪福。
地质工作很枯燥
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这意味着他们要顶着烈日,在阳光毒辣气温高涨的夏天爬山涉水进行地质工作。
大学选择了非常冷门的岩土勘查专业,刘迪福在上学的时候,对于毕业后工作做什么还不太清楚,等参加工作了才知道这个工作是做什么。
在刚刚工作前几年感觉这份工作还是比较新奇的,经常到野外开展工作,现在一晃在这份工作做了将近16年了,来总结一下这个工作,就是地质工作是比较枯燥的,累和辛苦当然是不在话下了。
现在,他在做的项目是下党乡找矿泉水的项目,这个项目的工作包括了前期项目的设计,工作的部署,到第一阶段的野外调查,然后到第二阶段的物探工作,再现在第三阶段的野外钻探,也就是打水文井,接着就是项目最后的出水,这样就是可以做整个项目的成果报告了。
野外地质工作挑战很多
迪福说这个项目工作就艰苦的应该是第一阶段的野外调查了。他说:“野外勘查工作,因为下党乡山高陡峻,很多路都是非常难走的,有些地方甚至都是没有路的,条件非常差。”
夏天的天气是多变的,山里头的天气更阴晴不定,从晴天到下雨经常就是一瞬间的功夫。有时候遇到突然的倾盆大雨,迪福和他的团队首要任务就是及时保护设备不让设备淋雨,这位地质工作的设备都是非常重要非常精密的仪器,一旦设备出问题,那么,前期的勘查数据就会出问题,影响到的是整个项目。
“在山里作业,可没少碰到极端天气,这也是地质工作一个不小的挑战。”迪福说。
有的时候,迪福会在山上待十几个小时,天微微亮就要收拾整理设备以及带上干粮上山,一直工作到太阳落山了才返回基地。迪福说:“因为有的时候,一项工作如果当天不完成,第二天又要重新带着笨重的仪器设备爬上山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深山里,除了复杂难以涉足的地形,和可以割破衣服的锯齿锋利的野草外,还有一个威胁是各种毒蛇毒虫。对于这点,迪福是丝毫不敢掉以轻心,每次上山,都要穿好严密的工作服。
作为土生土长的寿宁人,迪福希望这个项目会有一个好的成果,这对于自己,对于家乡来说,都是一个很有收获的事情。
参与完成多项重点项目
从事地质工程工作这么多年来,迪福先后参与完成了京台线建闽高速公路古田至屏南高速公路连接线初步设计阶段勘察、泉三高速公路泉州支线及福建省浦城至建宁联络线浦城段高速公路两处房建工程,任技术负责及主要报告编写工作,并独立完成宁德万达广场以及多个水库除险加固、工民建等项目的野外编录及报告编写、施工验槽、竣工验收等工作。
此外,他还参与单位承接的勘察项目有国家级重点项目京福高速公路、龙长高速公路、温福铁路的野外编录工作及蒲秀高速公路、永武高速公路、宁武高速公路、京台线建闽高速公路古田至屏南高速公路连接线的技术负责及报告编写工作;省、市重点项目宁德市官昌水库、宁德市蕉城区三屿围垦料场以及码头、道路、工民建等项目的野外编录及报告编写、施工验槽、竣工验收等工作。
这些项目的工作无疑都是枯燥的,但是迪福已经适应了这样的工作了。他现在更加能理解这份工作的重要性。
这就是本期《面孔》一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程师——刘迪福的故事。下期《面孔》又将带你认识怎样的面孔?拭目以待吧。
本期作者:吴圣锦
想第一时间看到《面孔》新内容?关注我们的新公众号:宁德24小时!
责任编辑:吴圣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