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重庆篇】当“海归”爱上重庆
9月9日,悦来国博中心,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招聘会吸引了不少“海归”。 记者 崔力 摄
9月9日,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博士张学志带着他的智能化物流管理与大数据平台项目,完成了“重庆首秀”——参加“国创杯”创新创业项目大赛决赛。
“来到重庆后,听了很多‘海归’前辈讲述成功经验,很受启发。在‘国创杯’决赛中,和30个优秀项目同台竞技,是很有意义的一次经历。”张学志说,通过比赛,他爱上了这座城市。他将继续寻找合伙人,让创业梦在重庆落地生根。
此次报名参加“国创会”的海内外人士共1056名,其中,海外人才及有海外留学、从业经历者占73%。通过这次“国创会”,越来越多的“海归”爱上了重庆!
被决心与诚意打动,“老海归”入渝11年
朱习加,就是让张学志备受启发的众多“海归”前辈之一。她是加拿大马克马斯特大学博士、风洞测试技术专家,拥有20余年海外工作经验。
2015年,朱习加应邀到两江新区建设中国第二个汽车风洞测试中心。
“我在国外正好是做风洞运营和整车开发的。”朱习加坦言,重庆“相当优越的政策”打动了她。
对此,朱习加心怀感激。她特别为“国创会”录制了一段小视频,以激励其他有意来渝发展的“海归”。
“他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渴望人才,他们的决心与诚意打动了我。”作为跻身国家首批“千人计划”的专家,赵会入渝已11年。如今,他是长安汽车集团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
“刚加盟长安时,汽车碰撞安全领域的研究基本是一纸空白。比缺乏安全技术更让人焦虑的,是消费者安全意识的淡漠。当时的消费者只关心价格。”赵会回忆说。
坚信“生命安全会日益受到重视”的赵会,带领团队开拓研究,在汽车安全领域闯出了一片新天地,“现在,我们有一半的技术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另一半,准备用5年时间来赶超。”
“海归”看好“重庆机遇”
在美国学习、工作了13年的陈玮,2015年,以“金融大数据风控平台”项目,在重庆创办了誉存科技公司。迄今,该公司已为中国500余家企业和机构提供了服务。
今年,借着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东风,誉存科技将打造国内首个中新跨境企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何以取得这些不俗的成绩?陈玮坦言,“离不开重庆机遇”。
那么,“重庆机遇”究竟是什么?
2003年赴美,此次借着“国创会”举办之契机回国,马弘霖想将铝空气动力电池产业化项目在重庆落地。“目前‘北上广’地区的相关产业已饱和,但重庆还有很大发展空间。”马弘霖如是表达对“重庆机遇”的理解。
“我们非常关注人员稳定性和生产成本的问题。重庆有联通欧亚大陆的战略优势,有两江新区、中新项目和自贸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这对我们极具吸引力。”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生物物理博士武延宽表示,其团队欲将“奥地利Everpharma公司创新药品和技术”引进重庆,未来借重庆的区位优势,最终实现一系列新药的生产和出口。
创新创业政策给力,工作效率让人感动
蒙敏,美国马里兰大学药学院博士,今年初回渝创业。
她落户两江新区后,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专门为她的团队建了一个微信群,让该团队所提出任何政策上的问题,均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答。
“当时在两江新区办事大厅,不到1个小时,便办理完所有在渝工作、生活的证件和手续,效率非常高,让我很感动。”蒙敏说。
因“感动”而爱上重庆的还有创业“海归”谭云菲。这位“路怒宝”的创始人,谈起创新创业,头头是道,充满自信。
谭云菲的自信,有很大程度来自于优质的创新创业环境。大到创新创业政策的出台、留学生创业扶持资金的设立,小到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甚至是创新创业者配偶就业、孩子就学等问题,在重庆,都能得到深度服务。
“重庆有着非常适合创新创业的土壤。”谭云菲说。
责任编辑:雀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