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宁德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 历次新闻发布会

11月30日宁德市举行中心城区民生基础设施强功能补短板新闻发布会

2017-11-30 15:27 来源:宁德网

全景

11月30日,宁德市举行中心城区民生基础设施强功能补短板新闻发布会,宁德市住建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吴光华、市住建局城建科科长陈毅锋、中心城市建设指挥部工程处主任肖清第、市园林局局长章发槐、环东湖栈道项目负责人郭志出席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宁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黄其山主持新闻发布会。全程实录如下:

黄其山

 主持人 黄其山:

各位来宾,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参加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住建部门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推进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强功能补短板,在构建宜业宜居良好环境、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功能的同时,增强人居环境舒适度、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今天,宁德市政府新闻办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特别邀请有关方面负责人,向大家通报中心城市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动态、重点项目实施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思路,发布相关信息,并现场回答记者朋友们感兴趣的问题。

现在,我向各位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关负责人,他们是:宁德市住建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吴光华、市住建局城建科科长陈毅锋、中心城市建设指挥部工程处主任肖清第 、市园林局局长章发槐、环东湖栈道项目负责人郭志。

首先,请市住建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吴光华介绍宁德市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强功能补短板有关情况,并发布相关信息。

吴光华

吴光华:

各位领导、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我谨代表宁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向莅临发布会的各位新闻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住建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民生基础设施强功能补短板”,主要介绍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动态,重点项目实施情况,今后工作思路。

宁德中心城市是在三都澳边的一个小渔村基础上建起的新兴沿海城市。1999年撤地设市前,中心城区面积都不到1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10万,虽然与三都澳近在咫尺,却只能听到涛声,看不到大海,是一座靠近大海的山城,在外地人眼里更是个“农村版的城市”,被一些经济学家称为“中国黄金海岸线上的断裂带”。如今,我们的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已扩展到3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加到40万,随着一批批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宜居环境有了很明显改善,2014年获国家级园林城市称号,东侨开发区上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变大了,变漂亮了,人也多了,城市有了生机,产城联动有了一定基础,港城联动正在起步,城镇化率明显提高,老百姓能安居乐业,市民更有归属感、荣誉感、获得感。

特别是2017年,市委、市政府在科学评估“环三区域规划”实施10年的基础上,提出“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中心任务,加快北部新区建设,启动东部三都澳新区围填海工程,中心城市由单一纵向发展向纵横两个方向共同发展,北展南移、东扩面海,逐步推进“临海、环海、跨海”三步走战略实施,向着666平方公里100万人口的城市规划目标迈进,推动环三都澳城镇群发展,构建“一线三湾四片区”新格局,打造环湾一体、宜业宜居的海湾新城。

借此机会,我向大家通报一下今年1-11月中心城市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动态情况。

今年以来,中心城市着力民生基础设施强功能、补短板,重点推进市政道路、园林绿化、防洪防潮、供水排水、污水垃圾、电力通讯、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建设,集中开竣工一批重大项目,持续推动项目生成落地、建设实施、竣工验收、交付使用。2017年,中心城市计划安排城建项目154个,年度计划投资49.53亿元,其中市本级80个27.88亿元,蕉城区50个16.54亿元,东侨开发区24个5.11亿元。截至11月底,中心城市累计已完成投资41.85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84.5%,已完工项目27个,在建项目71个,开展前期56个。

主要项目进展情况:一是市政道路方面,金漳路、福利路建成通车,天德路、南天路、学院路东段二期等主干道动工建设。中心城区“四纵四横”路网向“八纵八横”路网推进,市政道路总长达到201公里,人均道路面积17.65平方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园林绿化方面,环东湖慢行道二期工程、人民广场提升工程等建成投入使用,启动环东湖慢行道三期工程前期工作,北港南侧景观动工建设,修善南北岸公园设施。已建成5个山地公园和4条绿道,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277公顷,园林绿地面积达到1189公顷,公园绿地面积达到402公顷,绿地率37.0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64㎡,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绿地生态系统;三是防洪排涝方面,古溪溪排涝渠、曲尺塘片区低洼地治理建成投用,大寨溪支流排洪工程主体基本完工,三都澳新区围填海、防洪防潮项目启动建设。防洪排涝安全体系日渐完善,注重低洼易涝区域治理,排水管道长度达到247公里,城区防洪排涝能力明显提升,经受住了多次强降雨、大暴雨的考验;四是污水垃圾方面,在已有两座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实现东区污水处理厂动工目标,贵岐山污水处理厂技改扩建工程开展前期。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持续推进,污水处理率达到85.01%;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周边乡镇垃圾转运系统建成投产后,日处理垃圾能力600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6.49%;加快公厕建设,增加公厕数量,提高公厕品质,逐步实现每步行15分钟均有一座公厕的目标;五是城市供水方面,已完成104国道(万安路至天主教堂)供水管道工程、鹤峰路给水管道改造项目、增坂村给水管道项目。城区日供水能力达13.7万吨,供水普及率达到99.22%;六是城市管理方面,实施环境整治建设,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开展公园绿地、广场、道路园林绿化补植,清理垃圾杂物、卫生死角,治理黑臭水体,整顿渣土车“滴洒漏冒”的问题,清除牛皮廯、乱张贴广告,修补破损的人行道、行车道、广场,推进城市夜景工程建设,路灯亮灯率达到98%,逐步实现绿化、净化、亮化、花化、美化、彩化。

环东湖区域建设是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的一个缩影。仅2017年安排的项目就有:环东湖栈桥慢道景观二期工程、东湖清淤治理、金马大桥的建设、人民公园提升、体育中心公园提升、北港南侧景观工程的建设,以及环东湖周边市政道路、地下管线等基础设施。

环东湖栈桥慢道二期工程,于今年4月1日正式动工,国庆完工即已向市民开放。栈桥慢道沿东湖水域布设,与南北岸公园、南港、北港、金马大桥闭合成环,慢道全长14.5公里,其中,连接福宁1号、2号桥的内环8.5公里。环东湖栈桥慢道景观工程,按照“保湿地、保生态、保原野”的理念,建设过程中保留了大量原生态植被、草丛、树木,保护水生物、水鸟栖息地;充分利用原有园路,栈桥采用预应力管桩、塑木板,减少造价成本;园路采用透水砖、透水混凝土铺设,贯彻海绵城市理念;休息亭、歇息椅、公厕、果皮箱、温馨提示牌等设施,精心谋划,十分暖心。建成后的环东湖栈桥蜿蜒曲折,慢道时隐时现,错落有致,与东湖水面和谐一体;夜幕降临,东湖静谧、华光璀璨,彰显生机活力。环东湖景观现已成为市民休闲、游乐、漫步、健身的好去处。

东湖清淤治理项目正在抓紧施工中,预计12月底前治理完成,东湖水面将更加清澈。金马北路及金马大桥工程正在日夜加班,全速推进,计划今年底前完工通车,将形成环东湖首条闭合环路,极大方便市民通行。体育中心公园及北港南侧景观工程,正在加快园林苗木种植和园路等设施建设,2017年底前也将全面完工。环东湖周边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已成为中心城市的景观核心区,成为宁德的城市名片。

成绩是可以看得到的,过程却是艰辛的,建设事业总是漫长的、曲折的。我们始终责无旁贷地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强化要素保障,优化功能布局,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好每一个项目。

下一步工作思路,按照新时代、新要求、新思路、新理念,紧紧围绕“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的中心任务,凝聚广大人民的智慧力量,增进共识、取得理解、宣传思想,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好中心城市。一是坚持自然生态理念。把生态文明理念嵌入到规划建设体系,克服生态导向薄弱的问题,牢固树立绿色价值观、生态政绩观,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用“发展绿”换取“天空蓝”,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依托山体水体原始风貌,建成“山环水抱、湖光山色、绿水青山”的生态体系,把好山好水好岸好风光融入城市。二是持续推进临海、环海、跨海发展。着力改变宁德临海不见海的状况,让宁德从临海走向滨海。中心城区启动66平方公里滨海新城建设,启动13公里环湾滨海大道建设,围海造地,提前谋划环三都澳高速路网,快速拉开城市框架,形成主城区、滨海新城、北部新城一体化互动发展。三是注重强功能、补短板。着力提升城市品味,提高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咽喉路,畅通城市交通路网,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理念,完善公交、公厕、环卫、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倡导海绵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智慧城市理念;保护历史文脉、地域特色、传统建筑,让宁德成为会呼吸、有记忆的城市。

闽东300万人民对城乡建设发展愿望强烈,迫切期盼早日摆脱贫困、改变面貌,也为之30年艰苦奋斗、持之以恒。从宁德撤地设市到打通沿海温福铁路,再到蓄势开发三都澳,历届党委、政府励精图治、发奋图强,更凝聚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辛努力和智慧力量。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更接近建设发展的制高点,更有可能实现中心城市跨越式发展。

住建部门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关切百姓民生,狠抓工作落实,不忘初心,不辱使命,敢于担当,砥砺前行,开启新征程。真诚地欢迎社会各界了解、监督、参与我们的工作,分享城市建设的成果。我们将以更加勤勉的态度、扎实的作风、更专业的水平、更贴心的服务,回报社会公众对住建事业的关心、理解与支持!也希望得到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支持和配合!

谢谢大家!

主持人 黄其山:

感谢吴光华总工程师的介绍与发布!

接下来,欢迎记者朋友就各自感兴趣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先举手示意,应邀提问时自报身份。现场提问现在开始。

东南网记者:城市停车难问题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请问住建部门在缓解城市停车难方面有何对策和具体措施?

陈毅锋

 陈毅锋:受历史条件制约,中心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在应对当前汽车大量增长的形势上存在许多不足,城市停车设施缺乏、停车难问题较为突出,社会各界对此反映强烈。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城市停车问题,将停车场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和工程包项目:一方面制定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文件,2016年出台《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建设的若干意见》,该实施意见在停车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利用闲置地、旧城改造、功能腾退用地建设停车场,土地、财政政策支持、收费及项目建设审批等方面对我市加快推进停车场建设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并由市住建局牵头成立了停车建设联席会议制度。2017年,市政府批复《宁德市主城区停车专项规划》,市物价局出台了《宁德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实施细则》,同时《宁德市城市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条例》立法工作已启动,目前市人大进入一审阶段。另一方面停车设施建设也在积极推进,2013年至今,市、区两级在中心城区建设单石碑停车场、高速公路宁德市区高架桥下停车场、闽东西路停车场、长兴城C区停车场等一批公共停车场,累计增加停车泊位1652个,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心城区的停车难问题。同时,今年市交警和市住建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城区人行道上划设了870多个临时停车泊位,对临时停车秩序进行规范并缓解城区重点区域的停车难问题。

加快推进公共停车设施建设,进一步缓解停车难的问题已列入了市委、市政府城乡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工作任务。下一步,我局将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依托停车场建设联席会议机制,牵头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推进停车场建设:

(一)严格落实停车场规划。首先配合规划等部门抓好《宁德市主城区停车专项规划》的落实工作,在城市地块控规、项目修规的编制、审查工作中,加强管理,确保规划的公共停车设施用地及建设项目落实,逐步补齐城区停车泊位的历史欠帐。其次是加强对各类建筑停车泊位配建问题的研究,定期进行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配建标准。

(二)积极增加中心城区停车泊位供给。一是因地制宜推进公共停车设施建设。根据市委四届四中全会精神,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将作为城乡民生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的重要工作强化推进,预计到2020年全市将新增1万个以上城乡公共停车泊位,其中中心城区将新增1000个以上公共停车泊位。市住建局将根据这一精神,牵头逐年生成一批停车设施建设项目并积极推动落实。尤其是对停车场专项规划中已明确的机关单位搬迁腾退用地改建成公共停车设施用地的,要积极创造条件予以落实。二是规范路内停车泊位划设、管理,加强与交警等相关部门配合,通过开展路内停车泊位排查,积极挖掘潜能,在尽量不影响人行、车行的的情况下,增设路内临时停车泊位。

(三)要推动建立公共停车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机制。一方面借鉴省内外城市公共停车设施使用管理的经验做法,在中心城区确定一到两家国有企业组建公共停车场经营管理公司,开展中心城区公共停车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工作。由公共停车场经营管理公司负责整合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资源,建立停车收费经营机制,并承担政府性公共停车设施的建设管理任务,规范并促进公共停车资源更有效的利用。另一方面研究完善政策,鼓励社会投资主体参与公共停车设施的建设运营,形成与国有公共停车场经营管理公司互补的良性竞争机制。

(四)要加强停车秩序的管理。与交警、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加强协调,通过建立健全停车管理机制,建设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推动形成良好的停车秩序,提高既有停车设施的利用效率。同时,要加强宣传工作,提高驾车人的文明意识,培养文明停车的习惯,提高停车泊位使用效率。

总而言之,解决停车难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出行更方便,行车、停车秩序更规范的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关系到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市住建局将在下一步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履职尽责、尽力而为,推进完善公共停车设施及管理机制的建设。

  宁德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中心城区内河黑臭问题还比较突出,请问住建部门在治理内河水环境方面有何举措,下一阶段有何治理工作的安排?

肖清第

 肖清第:黑臭水体治理是市民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为推进黑臭水体整治,2015年市住建局牵头,对中心城区进行了全面排查、梳理,制定了《宁德市主城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计划》,2016年由市政府印发实施。根据这份《工作计划》,中心城区将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措施,分阶段推进雨污分流改造、污染源治理,内河/湖的水面漂浮物、岸边垃圾清理、保洁清洁等工作,力争到2020年,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现象。目前,相关工作已在推进落实中。

一是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2013年中心城区就启动了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一期工程总投资6872万元,涉及改造范围4.1平方公里,18条道路,106个小区,改造雨污管道总长24.5公里,2015年已全面完成投入使用。二期工程总投资3270万元,计划今年底动工, 18年底完工,覆盖老城区3.2平方公里的改造范围。届时,中心城区将基本实现生活污水截流目标。

二是内河湖的清淤治理。东湖及北港清淤工程于今年9月动工,计划年底前可完成一期清淤任务。南大塘排涝渠、南港联通渠、后山溪、南漈溪等一批水体整治项目,已分批纳入中心城市建设计划,开展整治。2016年古溪溪、宁德学院周边排涝渠完成建设,17年南漈溪、大寨溪支流完成建设, 18年,中心城区将继续加快南大塘排涝渠、南港联通渠治理,集中力量、重点整治,消除重度黑臭水体。

三是完善污水处理设施。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污水厂建设方面,贵岐山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由一级B提升至一级A工程已启动,计划2017年底前动工,18年6月完工;东区污水处理厂实现动工目标,一期项目日处理能力2万吨,预计2019年上半年竣工投产。污水管网建设方面,2015年以来已累计完成28公里管网建设,2017到2020年,中心城区还计划实施75公里以上污水管网新建改造任务。

宁德电视台记者:东湖栈道建成对东湖景观具有很好的效果,给市民出行散步休闲健身锻炼提供一个很好的场所。群众评价很好,请问住建部门是如何实施建设打造这一精品工程?今后该如何加强管理?

郭志

郭志:环东湖慢行道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民生工程,根据东湖总体规划,环东湖慢行道全长14.5km,以“点、线、面”相结合展现环东湖自然景观,作为湖滨景观带、湿地生态保育的绿色长廊,是宁德城市文化的绿色生态名片。

环东湖慢行道工程分为三期建设,一期起于迎宾馆,止于兰溪大桥,总长约3836米;二期由迎宾馆起,穿大寨溪旁湿地,接金马大桥人行道至南岸公园,总长约4136米;一期二期慢行道分别于去年和今年9月底完工。三期将建设大门山连线,将栈道闭合成环。目前三期栈道项目已着手开始前期方案设计工作,将列入明年城建计划予以实施。

为打造这一精品民生工程,今后市住建局高度重视,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建设工作:

一是领导重视,落实责任。一期二期慢道施工期间,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隋书记、郭市长以及分管市住建局的黄国璋副市长多次到现场调研指导,对项目提出了具体要求,作出了重要的指示。市住建局在2016年1月初就成立了项目工作小组,由何必良局长担任组长,刘光青主任任副组长,吴光华总工担任技术总指导,抽调市政中心、园林局、质安站、路灯所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为组员,充实好项目技术力量,分工明确,责任到位。

二是精心组织,高起点规划。项目工作小组邀请国内多家著名设计院,通过方案比选确定设计单位,并组织相关人员赴武汉、南京、厦门等地考察,将考察意见融入方案设计中。最后在“保湿地、保生态、保原野”的原则指导下,经过多次讨论、评审,贯彻了因地制宜、体现特色、注重节约、确保安全的精神,确定了最佳的建设方案。

三是精细施工,高质量建设。项目施工期间,严格按照工程程序、设计工艺精心选材、精心施工。为实时准确把握项目建设动态,工作组坚持两天一例会,住建局领导每周至少听取一次现场施工情况汇报,各技术组员在工地现场全天候技术指导。在材料选择方面,严格把好质量关。例如树种选择方面,精心挑选适合宁德当地气候的品种,确保四季有花;栈道材质选择方面,采用国内先进经验,挑选了目前国内质量性价比最好的防腐防潮防嗮的木塑板及栏杆。在园路透水砖铺设工艺方面,也要经过多次试验,确定了最佳铺设方案后,才进行大面积铺设。

为加强管理,保护好慢行道建设成果,市住建局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管理工作:

一是强化舆论宣传。结合“创文明城、迎省运会”活动,大力宣传保护环东湖慢行道景观设施的重要性,提高市民素质,鼓励市民自觉保护栈道设施,协助对不文明行为进行举报监管等。

二是强化维护保养。通过建立长效维护保养机制,完善栈道养护目标责任体系。计划参照我市公园养护“政府购买服务”的做法,将维护保养工作市场化,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制定“责任清单”和考核标准,落实考核责任,确保建设成果。

三是强化管理监督。加大巡查力度,主动作为,及时发现不文明行为,例如在栈桥上钓鱼、骑车、摆摊设点等,应及时予以制止,必要时与执法部门联合执法。要设立专用投诉监督电话,及时受理群众举报,接受公众、媒体监督,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到慢行道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中。

 宁德晚报记者:中心城市园林绿化越来越好了,但经常发现公园、绿地遭到破坏,影响景观效果。请问园林部门如何加强管理养护?

章发槐

章发槐:近年来,宁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园林绿化工作,每年园林投入逐年加大,绿地面积逐年增加,景观效果不断提升。先后完成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划定了城市绿线、编制了东湖控制性详规、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规划、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制定公园管理制度、绿地管养方案等。

持续推进东湖大门山公园等11个公园,达到每年平均新建或提升一个公园;不断提升闽东路、福宁路、天湖路、万安路、宁川路等景观路花化彩化;不断完善东湖南北港;高速路城区段两侧防护林带、金溪景观防护林带建设;完成环城绿慢道与环东湖栈道建设,总长达50公里,继续推动环东湖第三期栈道与南祭环山景观栈道建设。一大批景观亮点不断呈现,城市面貌得到很大改善,其中高速路城区段两侧防护林带与兰溪公园的建设项目得到省住建厅的好评。

不断加强公园、道路、街头绿地的管理养护,强化监管机制,养护质量逐年提高,景观效果逐年提升。但与先进城市的园林城市相比,绿化水平还存在着差距和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比如说园林绿化整体水平问题、绿地养护精细化问题、绿地建设质量问题、树种搭配问题、美感和舒适感问题、一路一景不明显问题等,都有待于在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完善。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推进:

一、建设公园、广场,打造城市景观亮点。在提升完善南漈、镜台山等公园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大门山、西陂公园的建设,加快植物园、各专类公园规划,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巩固良好的生态环境,全力打造“一园一特色”。进一步优化城市绿地布局,达到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要求。

 二、加快绿色长廊建设营造绿化景观带。合理布局,调整城区绿化网络,不断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品位,实现“树有高度、林有厚度、绿有浓度”的目标。加强道路两侧、可视面重点部位绿化;结合棚户区改造与综合整治增建绿地,以乡土树种与骨干树种为基调,丰富树种结构,突出植物造景,突出一街一景,提升城市形象。

三、逐步建立管用、可行、有效的绿化建设和管养长效机制。一是强化在建项目监管,提高工程质量。二是加大检查和考核力度,力争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无死角和空白。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制定“责任清单”和考核标准,落实分级与属地管理责任,确保我市园林绿化建设成果。三是完善法制保障,研究制定《宁德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

 四、加强绿道网与林荫道建设。通过保护、完善提升、新建等三种途径,建设一批林荫道,不断提高行道树管理水平。按照《宁德市城市绿道网规划》要求,逐步推进完善城市绿道建设,优化“绿色出行”环境。

 五、完善绿地结构功能调整与提升。因地制宜地对植物配置不合理、群落不稳定、种植密度过高的绿地进行改造、调整提升。加强服务设施建设,满足市民活动休闲的功能需求。按照《宁德市城市绿道网规划》的总体要求,加强“绿色步道”、“自行车道”、“林荫道”的分布和建设,进一步提高绿地与城市基础实施的融合度,发挥绿地有生命设施的生态、景观功能。园林绿化始终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我市园林绿化职能部门将继续加强行业管理,注重研究与探索,围绕创建生态国家园林城市总体目标,深化系统改革,创新建管体制,城市园林绿化景观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力度,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努力打造宜业宜居的滨海城市而努力。

闽东日报记者:中心城市近年来建设发展迅速,城市变美了,更宜居了,市民对今后中心城市比较关注。请问住建部门有哪些建设思路?

 吴光华: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2018年中心城市城建项目建设将围绕“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总体目标,紧紧围绕城市建设五大板块(学院以东滨海新城片区、产城融合东侨西陂塘综合工业区、漳湾临港工业区、蕉城东侨主城区)和2018年举办省运会的需求布局城建项目,重点完成一批市政道路、城市排水防涝、城市供水、污水处理设施、城市园林绿化等,进一步拓展城市空间,提升中心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完善城市功能。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推进:

(一)加快市政道路建设。按完善北部新区路网,拉开三都澳新区路网骨架和实施老城区道路改造、断头路建设的总体思路,加快推进连城路、疏港路、天德路、南天路、福宁北路延伸段、学院东路延伸段、滨海大道(试验段)、天山西路三、四期(断头路)等道路建设,实现富春东路断头路建成通车。

 (二)加快水环境治理。完成贵岐山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标准由一级B提高到一级A),启动建设贵岐山污水处理厂扩建到6万吨项目,完成东区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完成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二期工程,继续推进南大塘黑臭水体整治。

 (三)加快供水设施建设。完成第三自来水厂5扩10工程建设、启动远期20万吨项目的前期工作,推进中铜项目供水管网、三屿围垦供水管道及老城区供水管网新建、改造项目建设,提高城区供水保障能力。

 (四)加快环卫设施建设。推进中心城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建筑垃圾处置中心建设,新建改造一批城市公厕,基本实现中心城区环卫保洁市场化,中心城区环卫保洁水平进一步提升。

(五)提升环境景观风貌。以迎接2018年省运会召开环境景观提升为重点,积极推进建设大门山公园、环东湖慢道三期,启动南漈栈道方案设计工作;实施美化亮化工程,建设福宁路、疏港路、天山路等道路及体育场馆周边、环东湖、火车站、南大门、北大门等城市重要区域的夜景工程;继续推进中心城区花化、彩化、林荫绿道建设。

(六)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推进“四大馆”、大剧院、城市停车场、雨水管网及医疗、教育等公务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黄其山: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和各位领导的详尽回答!会后,记者朋友还可以继续采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

尊敬的各位来宾、记者朋友们,中心城区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强功能补短板不仅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更是市民高度关心关注的民生事业,也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建设。希望记者朋友们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让社会公众更好了解城市建设,更多参与城市管理,为城市建设管理多建言献策,共谋城市建设之计,共享城市建设成果。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责任编辑:孙伏明

关键词

城市 建设 停车 城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