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省外项目精彩纷呈
海上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省外项目精彩纷呈
宫廷风民族风交相辉映
海上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是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重要项目之一,将展出国内外和泉州的众多代表性非遗项目。这其中,就包括来自国内20多个省区市的上百个项目。今天,记者将从中选取部分省外非遗项目进行介绍,让大家提前了解来自各地的传统工艺。
宫廷技艺展示高超匠心
此次参展的不少传统工艺源自古代宫廷匠人,体现了中国古代宫廷技艺的高超与美妙,如花丝镶嵌、雕漆、清宫传统刺绣技艺。
北京的花丝镶嵌制作技艺起源于春秋战国的金银错工艺。在过去,花丝镶嵌主要用于皇家饰品制作,是“花丝”和“镶嵌”两种技艺的结合。花丝选用金、银、铜为原料,采用掐、填、攒、焊、编织、堆垒等传统技法,镶嵌用挫、锼、捶、闷、打等技法,把金属片做成托和爪子型凹槽,再镶上珍珠、宝石。如今,这项技艺只留存在北京、成都两地,并以北京的工艺最齐全。
雕漆技艺过程复杂,通过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到一定厚度,用刀在平面漆胎雕刻出各式线条花纹形状。中国的漆雕创始于唐,明初落户北京。经历明清两代后,北京的雕漆逐渐成为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宫廷艺术品。
河北的清宫传统刺绣技艺已有1400多年历史。这项技艺始见于隋代,明清时期大为兴盛。清代,清宫传统刺绣达到鼎盛,位于当时易县燕下都的“绣院”也成为培养皇家御用绣工的基地。在传承人的不懈努力下,这项古老的技艺有了规范的工艺流程和制作标准。
民间工艺传递各地风情
除了雕漆与刺绣,即将与广大市民见面的非遗展项目,还有雕刻、年画、纺织、剪纸、印泥制作等传统技艺。
来自天津的杨柳青年画技艺是著名的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一,它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通过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杨柳青年画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与杨柳青年画不同,重庆的綦江农民版画、梁平木版年画技艺自成特色。梁平木版年画的内容有门神、神话故事和戏曲故事等三类,在技法上传承了传统水印木版年画的工艺流程和川派雕刻技术,也吸取徽派、金陵派的雕版套色技术,甚至运用了西洋绘画中的焦点透视、明暗画法。而綦江农民版画取材于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吸收了民间木雕、石刻、布贴、挑花、木版年画、剪纸、蓝印画布等技法,构图十分大胆新奇。
此外,来自吉林省的长白山满族撕纸技艺,青海的土族盘绣,贵州的苗族蜡染技艺和苗绣,新疆的维吾尔族刺绣、满文锡伯文书法,西藏的藏文书法、藏族堆绣唐卡等技艺,则将带起一股“最炫民族风”。 □记者 蔡紫旻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