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长顺:往昔贫困户 今日“致富人”
多彩贵州网讯 (罗小红 刘正华) “我找到村委会,主动要求脱贫,摘掉贫困帽子,让其他贫困户看到,不能躺在扶贫政策上睡大觉,只要通过自己努力,一定会脱贫致富。”获得黔南州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王启忠坚定地说。
王启忠和他的牛
今年,30岁的王启忠家住鼓扬镇新关村梨树组,是2017年长顺县的一名脱贫户,现为长顺县万家红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新关村是深度贫困村,属于典型的深山区、石山区,全村没有一块水田。王启忠家里只有旱地4亩,主要种植玉米,由于石漠化比较严重,“四拢包谷一拢收”是这里的常态,属于广种薄收的种植模式。为了生活,王启忠不得不外出寻找出路。
2010年,王启忠到福建从事肉牛养殖,由于缺乏养殖技术,只能从事体力劳动的他工资少得可怜。看到有养殖技术的工友拿着高工资,王启忠暗暗地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我一定要学到养殖技术,为了钱,也为了前途。”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2016年,王启忠已经从一个养殖“菜鸟”变成了一名养牛“骨干”。
王启忠在收割草料
“现在国家的扶贫政策很好,我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走上脱贫致富的大路。”在外务工的这几年,虽然工资一直在上涨,但是王启忠依旧没有甩掉“贫困帽”,当包保干部给他介绍国家的扶贫政策后,王启忠毅然辞职,踏上了返乡创业的路。
王启忠通过“特惠贷”、自己务工积蓄以及亲戚朋友的帮助,共筹集20多万元,在新关村建起养牛场,买进了19头牛。通过半年养殖的时间,2017年2月,养殖场的第一批肉牛出栏,5头肉牛获利12000多元。“虽然量不大,但打开了销售渠道,我的创业信心更足了。”王启忠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混合饲料
王启忠尝到了“甜头”,通过扶贫项目资金20万元,利益联结12户贫困户入股到养殖场中,主要用于圈舍建设和购牛。将圈舍扩大到容量200头的规模,并在养殖场附近种植15亩的皇竹草,成立“万家红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实现肉牛存栏50头,计划于今年3月份扩大到200头,预计每户贫困户一年可分红3000元。
“大家回家创业,只要勤劳肯干,一定能够闯出一条致富道路。”新关村青壮劳动力有500多人,在外务工300多人,村里有很多的留守儿童和老人,王启忠想把自己的养牛产业发展壮大,让在外打工的乡邻看到并参与进来,在家门口创业,一起抱团发展。
责任编辑:雀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