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30日宁德市补齐教育短板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 廖南福:
感谢赵榕生局长的介绍与发布!
接下来,欢迎记者朋友就各自感兴趣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先举手示意,应邀提问时自报身份。现场提问现在开始。
东南网记者:随着“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后,适龄幼儿“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的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请问市教育局将采取哪些政策措施来应对解决这些问题?
王承挺:
您所提的问题,表明了社会对幼儿教育的普惠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的供需矛盾,我们正采取以下三个方面措施加以解决:
一、加快新建、改建、扩建和配建一批公办幼儿园,紧抓国家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契机,加大财政投入,新办一批公办园,增加学位供给。“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投入5.23亿元,新建公办园68所,改扩建公办园84所,增设农村小学附属幼儿班600个,新增学位27080个。乡镇、农村基本上配齐了公办园。“十三五”开局至今,市教育局积极向上级争取公办园项目,省里批复我市46个公办园新建项目,其中2016年16个公办园建设项目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2017年14个公办园建设项目已全部动工,争取在今年相继投入使用;2018年16个新建公办园项目正抓紧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全部项目按任务时间开工。这些46个新建公办园项目预计可新增学位13500个。同时,积极推动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将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成公办性质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逐步解决“入公办园难”的问题。
二、大力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我局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开展普惠性学前教育认定工作。2017年,市教育局联合财政局、物价局出台了《宁德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管理及政府购买服务实施办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降低普惠性民办园保教收费,通过出台政策措施,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优质、普惠的民办幼儿园,逐步解决群众子女“入民办园贵”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我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已达76所,全市适龄幼儿在公办园、普惠性民办园就读比例提升到71.69%。同时,我们积极推进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开展学前教育片区管理试点工作模式,以福安市第一实验幼儿园为龙头,整合城阳中心幼儿园和亭兜幼儿园资源,实行学前教育片区管理提升,让适龄幼儿享受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
三、加大对民办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培训,加强对民办园的规范管理,通过“强园帮弱园”、“名园带民园”的方式,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通过优质园的示范辐射引领,逐步提升民办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我们相信,随着国家加大学前教育投入,社会资本加入学前教育运营,不久的将来,“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享受有质量学前教育”等问题,将得到有效的解决。
宁德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请问市教育局在加强教育硬件补短板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
章彩华: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作,前不久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基础教育内涵建设提升质量的意见》,下一阶段,我们将重点落实《意见》精神,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成立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和学科指导组,实行行政主导,教研推动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采取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视导、教学评价等措施来推动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二是开展监测评价。义务教育阶段主要采取教学质量抽测跟踪的办法进行质量评价;高中(普高)采取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统一评价,强化对高中教学质量的精准分析和评价。
三是加强教研培训。建立市、县、校三级教研网络建设和制度建设,落实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和名师名校长的培养,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建立市级学科基地校、联盟校、高中教学研究指导组和高考研究室,提高高中的教研能力;落实集体备课、定期开展公开课等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四是鼓励教师爱岗敬业。落实和提高教师待遇,建立校长管理绩效奖、班主任考评奖,建立教师职称职位和师资队伍补充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爱岗敬业、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等,下阶段我局重点从以上几条措施来推进基础教育提升工作。
闽东日报:我市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相对城区中小学还是较弱。请问市教育局如何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叶家林:
我市高度重视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简称“全面改薄”)工作,编制了2014—2018年五年“全面改薄”的专项规划,市政府从2015年起把这项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该项目覆盖义务教育学校612所、恵及23.8万名中小学生。这四年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5.97亿元,完成新、改、扩建校舍面积31.6万平方米,占五年规划校舍建设总面积的93.26%;完成设备采购类项目金额1.6亿元,占五年总规划购置金额的96.27%,超额完成省里下达的年度任务,有效改善了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
同时,从2014年开始,我市全面实施了“大手牵小手”帮扶薄弱学校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推行“名校办分校、老校带新校、强校扶弱校”等办学模式,拓展农村薄弱校“委托管理”覆盖面,实施城乡中小学结对“小片区”管理,制定长短期的教科研、师资队伍、学校管理等整合方案,有力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宁德晚报:目前,宁德一中规模偏小,已不能满足老百姓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加快宁德一中新校区建设也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请市教育局介绍有关宁德一中新校区的筹建进展情况。
叶家林:
根据《宁德市中心城区教育资源调整布局补齐短板实施方案(2017-2020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三都澳新区规划建设宁德一中新校区,并作为新区的标志性项目。新的宁德一中以创建“功能齐全、设施一流、管理科学、师资精良、质量上乘”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为发展目标,实施全封闭式管理模式。
宁德一中新校区项目规划占地约300亩左右,计划举办容纳3000个学位的高中部和900个学位的国际部。考虑到宁德一中新校区所在的三都澳新区未来人口的聚集,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初中学段优质教育资源的实际需求,新校区还预留可容纳2000个学位的初中部用地。目前,宁德一中新校区纳入三都澳新区总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地段详细设计方案,通过第一轮专家评审,设计团队正在进行修编;现已做为我市2018年第一批次教育领域补短板PPP投资工程包,正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涉及该项目用地的填海工程计划在2018年第一季度完成竣工验收,相关海域的报批报建手续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
福建日报: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主导力量。请问市教育局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提升教师素质、激发教师活力?
刘步晨: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连续出台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文件。首先在优化师资结构方面:各县(市、区)每年坚持补充新任教师,近三年全市补充中小学、幼儿园新任教师2209人。持续开展教师校长支教交流、跟岗互学,推动校际间“师资互派、资源共享”,年交流比例均保持在15%以上。其次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我局实施了“宁德市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遴选培养人选205名;实施“宁德市乡村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积极选送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深造、培训,举办了四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第三在健全激励机制方面:增加6个省级扶贫重点县高级职称岗位数1%,中级职称岗位数2%,用于鼓励优秀年轻教师到农村任教;出台了《宁德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6-2020)实施办法》,给予全市乡村教师人均每月不低于300元的生活补贴,受益的乡村教师达8621人;同时,定期开展优秀教师、“最美教师”等各类评选表彰。
随着《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基础教育内涵建设提升质量的意见》的出台,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更多有力的政策支持,我们将抓好有关配套文件的制定,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创新教师管理体制方面:我们将全面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大力推进福鼎市教师“县管校聘”省级试点工作,配合编制、人社部门,努力盘活编制和职称职数存量;完善师资补充机制,建立学校编内和编外人员结合、固定和流动人员互补的制度,缓解紧缺学科师资不足的问题。在建立职称激励机制方面:对55周岁以上女教师聘任中小学高级教师原有等级的可不占核准岗位数;对省特级教师、省杰出人民教师、省名师名校长、省级及以上优秀教师,聘后不占岗位职数;对省学科带头人、市名师名校长、市级优秀教师,已取得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可不受岗位职数限制聘任相应等级的最低一级岗位。在提高教师待遇方面:在保持教师原有奖励性绩效工资政策不变的基础上,参照当地行政机关单位绩效管理奖考评办法和标准核定绩效管理奖,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承担。从2018年起,市属中小学教师文明学校奖、综治平安奖经费,率先由市级财政安排。建立班主任考评奖励金制度,市属学校按学校班级数每班每年4000元标准核算再追加绩效工资总量,用于班主任考评奖励;按公务员体检标准和办法,由同级财政安排教师每年体检专项资金。各县(市、区)参照市级做法执行,所需经费由当地财政安排。
通过上述举措,力争在全市构建一支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以推动我市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主持人 廖南福:
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和各位领导的详尽回答!会后,记者朋友还可以继续采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
各位来宾、记者朋友,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清晰指明了未来教育发展的着力点,我市将沿着这一方向,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希望各媒体和记者朋友,继续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宣传和报道好教育补短板工作,为全面推动我市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加油鼓劲!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责任编辑:孙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