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作"汇聚"中国舞蹈十二天" 导师与青年编导一对一教学
国家大剧院舞蹈品牌项目之一“中国舞蹈十二天”即将于7月14日至8月1日登台亮相。一对一导师推荐制是这个项目的一大特色,不过在运行了7年之后,今年的导师不再只担任推荐角色,而是要像带研究生一样辅导出一个青年舞者的作品。届时呈现在舞台上的,将是青年舞者的“毕业作”。
今年的“中国舞蹈十二天”以一个舞者的初心为主题,邀请赵汝蘅、冯双白、罗斌、赵铁春、杨威、丁伟担任导师。“今年开始的新模式,很像我们带研究生的方式。从最初的开题报告、材料收集到初稿形成,其中有很多步骤都会聘请业内专家对其进行评估,给予导向性的意见和建议,再结合编导自己的想法做出调整,最终的指向是成熟和成功。这样的遴选方式和工作流程,会使作品在全方位的呵护状态下更加成熟。”导师之一罗斌介绍。
而国家大剧院小剧场的长度、宽度以及观演的方式,都非常适合青年编导来进行探索性实验。在导师们的辅导下,青年编导有很大的自由创作空间。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认为,中国舞协的“培青计划”与“中国舞蹈十二天”,共同形成了培养青年编导的一条龙式构架。
眼下6部作品已进入“毕业”前的最后冲刺阶段。7月14日至15日率先亮相的是杨海龙的作品《姽婳—西游》。该作取材《西游记》,以全男班的班底演绎“三打白骨精”一折。杨海龙介绍,姽婳,原意形容女子体态娴静美好,又谐音“鬼话”。他想以这个词,来表达外在的谎言与人们真实内心之间的对比。18日至19日,巩中辉作品《凉亭》取自昆曲《牡丹亭》中凉亭的意象,暗喻爱情中的悲欢离合,将用现代舞的形式探讨“爱情”的多种形态。郑杰作品《寂静之上》将于21日至22日上演,该剧以“独处”、“人非孤岛”和“三人成众”三种状态展示人类境遇的复杂性。在都市视角下关注特殊老年群体的作品《念想》将于25日至26日浓情呈现。在这部作品里,王森、谢长慧巧以一截“红毛线”蔓延开一场光阴的故事。28日至29日,香港芭蕾舞团的编导胡颂威通过《无人之境》探讨到底是人在工作,还是工作异化了人这个命题。
刚刚在国家大剧院原创舞蹈《天路》中出演男主角的王圳冰,将第一次以编者身份亮相大剧院。他的《遥遥南水》将于7月31日至8月1日压轴亮相。面对这个“双丰收”,他说:“以前也向‘中国舞蹈十二天’报送过作品,可惜没有入选。现在,通过自己的不断积累赢得这个机会,我为自己保有这份初心感到特别的幸福。”
责任编辑: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