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预期、助小微: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访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四清【金融时报】
针对上半年外部环境发生的新变化,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做出了稳中有进、稳中有变的基本判断,提出了“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六稳”政策目标,并确立了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大政方针。
而“六稳”当中,最核心的是“稳预期”。预期向好,投资、生产、经营和消费就会活跃起来,继而进一步促进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就业稳。
那么,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商业银行在稳预期方面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围绕“六稳”更加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更加有力地服务宏观大局?
近日,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四清接受《金融时报》记者的独家专访,深入谈了他对上述问题的思考,透露并详解了今年后四个月中行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以及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方面的最新布局与举措。
记者: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外部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您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在稳预期方面,中行将如何发挥作用?
陈四清: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延续稳中向好态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8%,连续12个季度保持在合理区间,增长的稳定性明显增强。质量效益继续改善,新动能加快成长。上半年日均新设企业1.8万户,创历史新高。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6%。防范化解风险取得初步成效,财政金融运行总体稳健。
从中行开展业务过程中的感受来看,国际组织和海外投资者也普遍看好中国的经济前景。7月发布的IMF中国经济年度报告指出,中国经济继续表现强劲,预计中国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随着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境外机构正在增持我国境内金融资产。8月份,境外机构增持人民币债券716亿元,连续18个月增持。境外机构在我国国债市场持有量占比首次达到8%。
应该说,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经过4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我国GDP增长了224倍,进出口规模增长了198倍,利用外资增长了35倍。我国的发展得益于不断深入的经济全球化,得益于以WTO、IMF为标志的多边贸易和金融规则体系,同时也为经济全球化作出了积极贡献。现在有的国家出现了逆全球化势头,企图摒弃多边规则,并不惜以贸易战相威胁。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规律看,这肯定是全球化进程中的旁枝末节和阶段性特征。虽然它造成的阶段性冲击不容忽视,但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做好应对工作。
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形势,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以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来观察与分析,以正确的角色观为中国银行的发展方向定好位。中国银行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新发展理念,主动发挥国有大行稳定器作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
记者: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如何构建服务小微企业的商业可持续模式,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成为当前迫切需要探索解决的问题。请问,作为国有大型银行,中行有哪些成功的做法?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陈四清:中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也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发源地。我国中小企业中的大多数都是民营企业。长期以来,中国银行坚持对国有、民营、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对大中小微企业平等对待,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不断推进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积极满足他们的融资诉求。
为此,我们启动了专项调研,对1,000家企业开展问卷调查,对100家企业开展非现场调查,并召开多场座谈会。9月5日和12日,中行分别在北京和广西召开座谈会,与20家中小微企业负责人面对面沟通,深入了解他们在经营中遇到的融资难题。根据调研情况,我们制定了支持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缓解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具体措施,进一步提高工作实效。同时,我们针对基层机构在服务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规范行为,派出多个工作组,开展专项督查,通过明察暗访,主动纠正问题,积极改进服务,着力提升企业满意度。
我们持续提升跨境撮合质效。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助力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更重要的是发挥中国银行全球化、综合化优势,帮助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开辟国际市场,提升管理能力,规避经营风险,最终实现做强做优。2014年,中国银行推出中小企业跨境撮合服务,为境内外企业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为企业合作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截至目前,中国银行已在海外13个国家、国内16个地区举办47场跨境撮合对接会,吸引来自五大洲80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家中外企业参加,涉及信息科技、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新能源等行业,形成实质性合作2,000多项,赢得企业家们的高度肯定。
我们不断提高管理效率。一是持续优化“信贷工厂”模式,把中小企业贷款办理环节从原来的10个减少为4个,推出线上审批模式,大幅提高审批效率。目前累计投放贷款超过1.2万亿元。二是打通内外部利率传导机制,提高内部资金价格与市场利率挂钩的比例,努力缓解“融资贵”问题。三是发挥综合化服务优势,充分利用中银投、中银证券等综合经营公司,开展投贷联动试点。目前我行设有67家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支持了一批优质科创型企业。
未来,我们将坚持科技引领,深化与工商、税务、海关和第三方机构合作,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精准画像和风险管控能力,切实提升服务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进一步做好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金融服务。
记者:根据当前形势变化,中央提出了“六稳”工作要求。您认为,商业银行应当如何紧贴国家政策目标,切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中行在这方面有何考虑和具体部署?
陈四清:服务实体经济是银行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银行紧紧围绕国家“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六稳”工作要求,以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地结合起来,推动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一是适度加大信贷投放。今年前8个月,中国银行集团本外币贷款实现稳定增长,后4个月我们将继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新增贷款重点支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民生消费、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产业发展。我们加大存量盘活力度,前8个月通过到期再贷、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盘活贷款2.42万亿元。同时,我们积极参与地方债发行和投资,预计全年新增3,000亿元。
二是助力服务国家战略。我们持续加大对国家重点区域的支持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截至8月末,中行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比较年初上升0.88个百分点。今年4月20日,我们率先成立了中国银行河北雄安分行,并为雄安新区核定220亿元拆迁补偿专项授信额度,同时积极推进1,000亿元雄安新区建设产业基金落地。
三是加大吸引外资力度。中行充分利用遍布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网络,大力吸引和促进外资企业在我国投资。特别是,我们持续打造“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推动沿线国家与我国相互投资,对沿线国家各类授信支持超过1,150亿美元,一系列重大项目取得重要突破。我们充分发挥外汇专业优势,积极吸收海外低成本资金满足企业融资需求,1-8月境内外币和海外贷款平均利率为3.13%。
四是大力发展贸易金融。面对国际贸易形势变化,我们积极培育对外贸易新动能,推动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发展,并为外贸企业提供安全快捷的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服务。截至8月末,中行外币贸易融资余额合计579亿美元,较年初新增46亿美元。我们通过离岸人民币兑换、资金交易、债券发行与承销等服务,积极推动人民币在“走出去”项目中的运用。我们认真做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服务工作,在16个国家举办推介活动,合计营销海外客户超过1,400家。
五是认真做好普惠金融。我们从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入手,通过配置专项信贷资源、提高普惠金融考核权重、实行优惠内部资金价格等多项措施,满足企业融资需求,降低融资成本。截至8月末,我行当年累计发放普惠金融贷款利率较一季度下降33个基点。近期,我们收购了27家建信村镇银行,建成我国最大的村镇银行集团。
六是稳妥推进“去杠杆”。我们以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点,稳妥推进“僵尸企业”风险处置,减少无效资金占用。截至6月末,疑似“僵尸企业”信贷余额较年初下降 68亿元。对于暂时陷入财务困境、但仍有营运价值的企业,我们通过债务重组等方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我们积极推进市场化债转股,目前已落地项目8个、涉及金额320亿元。
责任编辑:陈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