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助力内容变现
行业由狂热走向“下半场”博弈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手机App的流行,使得“知识付费”成为内容变现的有效渠道,引发各路资本的追逐和热捧。在经历了市场前期的短暂喧嚣和行业洗牌后,知识付费行业今年开始由狂热走向“下半场”的博弈,业界不再热衷概念炒作,而是通过深耕内容资源来构筑各自核心竞争力。
知识付费成内容变现新渠道
知识付费热潮的兴起,为大批专业内容创作者提供了展示舞台,许多人投身其中并取得不菲的收益。谷歌前工程师王争,深入研究算法十余年,现任某金融公司核心系统资深系统架构师。几个月前,在一款名为“极客时间”的专业IT内容知识服务App上,王争开设了自己的专栏“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专门为工程师量身打造数据结构与算法私教课。专栏订阅价为99元,推出后吸引了众多读者付费订阅,截至目前已有3万多人购买,付费总额超过300万元。
王争并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着20年软件开发及相关工作经验的陈皓,一年前开设了付费专栏“左耳听风”,订阅价299元。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已有2万多人购买,付费总额超过600万元。
极客邦科技总裁池建强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有近20万付费用户在“极客时间”上阅读和学习,有50位作者开设了付费阅读专栏,目前订阅量超过3万人的专栏有1个,超过2万人的有5个,超过1万人的有10个……2018年“极客时间”的专栏订阅总收入预计将达三千万元以上规模。
王争和陈皓正是当前席卷国内的知识付费热潮中的成功案例。研究机构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呈高速增长态势,2018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预计将达2.92亿人。其中,63%的受访用户使用知识付费产品主要是为获取专业知识,50%的受访用户出于兴趣爱好而使用知识付费产品。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和整个社会对知识的迫切需求,知识付费市场不断扩大,用户逐渐养成知识付费的消费习惯。2018年上半年知识付费市场传播以及营销手段不断演进,知识付费市场发展空间受人瞩目。
知识付费投资依然活跃
资本渐趋理性
在国内,2016年曾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许多项目一窝蜂式的涌现并被资本追捧。但随后不久,一些浅尝辄止的项目即退出市场,有些带着明星光环的项目也遭遇质疑,认为其“贩卖的其实不是知识而是焦虑”,并未能帮助用户解决实际问题等。除此之外,一些知识付费项目普遍面临的低复购率现象也引发业界关注和争议。
知识付费领域正遭遇“成长的烦恼”,但在专家看来,目前知识付费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行业总体呈现成长向上趋势,知识付费产品类型日益多样化,知识内容生产者也变得更加专业。而且,经过前两年的用户教育和市场洗牌后,行业各方也开始变得更为理性,不再只是单纯的炒概念、追风口。
从资本投资角度来看,今年发生在知识付费领域的投融资消息依然不断。虽然投资仍然火热,但在池建强看来,知识付费目前已经告别前两年资本盲目热捧的阶段。2016年知识付费概念出现后,大家都认为是一个新风口,于是争相涌入这一领域,许多平台陆续上线,但经过最近两年的发展,许多都没能坚持下来。“现在能坚持下来的知识付费平台,要么是有流量,要么是有营收。未来,知识付费行业会朝着一个比较良性的方向发展”。
行业重金培育优质内容
垂直细分平台将成趋势
优质内容是知识付费平台吸引用户“埋单”的关键。随着行业不断发展,各家知识付费平台也纷纷加大对优质内容的培育,通过深耕优质内容、完善内容生态,以期构筑自身竞争壁垒和市场优势。
近日,蜻蜓FM宣布将投资10亿元扶持主播生态战略,目标每年孵化100名年收入过百万元的头部主播、1000名年收入过十万元的核心主播等。喜马拉雅FM今年也推出“万人十亿”计划,过去几年喜马拉雅FM已募集超过10多亿元基金,专门投资内容生产。知乎发布了面向用户和内容创作者的“海盐计划”,知乎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周源表示将加大在人工智能技术、内容生态、知识服务等多个维度的投入。
据艾媒咨询调查发现,目前知识付费用户的消费逐渐趋于理性化消费,用户更愿意为实用且高质量的内容付费。48%的受访用户期望知识付费平台提高产品的性价比,41%的受访用户期望提高内容质量。
除此之外,在池建强看来,2019年国内知识付费行业一大发展趋势是,垂直细分平台将会越来越多,比如说医疗、计算机、金融等诸多专业领域,都会成为知识付费的细分发展方向。对知识付费行业来说,只有内容做到专而精,才能真正打动用户。
艾媒咨询认为,知识付费平台未来将会争夺更多优质细分领域,知识付费将呈现垂直细分化以及专业化趋势,不断细化深耕内容优势包括服务优势,以解决用户的核心知识需求。
□ 新华社记者 高少华
责任编辑:陈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