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宁德文艺 闽东诗群 闽东诗讯

汤养宗:挥毫不著尘埃语

2018-12-17 10:19 萧 然

   

□ 萧 然 

汤养宗的诗集《去人间》今年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这是鲁迅文学奖设立以来福建诗人获得的第一个奖项。正如颁奖辞所说的:“汤养宗持续探索写作的难度,在《去人间》中,对精神的持续砥砺,对生活的智性勘问,对事物隐秘结构打开方式的综合运用,对字词的反复掂量,都证明他的诗歌在修辞技艺、精神内质上的不断更新。”

欧阳江河曾对中国诗人的“中年写作”做过这样的表述:“中年写作与罗兰·巴尔特所说的写作的秋天状态极其相似,写作者的心情在累累果实与迟暮秋风之间、在已逝之物与将逝之物之间、在深信和质疑之间、在关于责任的关系神话和关于自由的个人神话之间、在词与物的广泛联系和精微考究的幽独行文之间转换不已。如果我们将这种心情从印象、应酬和杂念中分离出来,使之获得某种绝对性,并且,如果我们将时间的推移感受为一种剥夺的、越来越少的、最终完全使人消失的客观力量,我们就有可能做到以回忆录的目光来看待现存事物,使写作和生活带有令人着迷的梦幻性质。”汤养宗的诗集《去人间》正是这样一本散发着“中年写作”光晕的诗集,延续了诗人对浪漫主义的一贯珍视,更开始具有一种旷远的时间意识,也最终将他的诗行浇铸成关乎时间和记忆的祭文:“我是大地喜爱的病人/喜欢摸桃树的耳朵/对春天的小虫言听计从/在世上,他们一直限制我说醉话,魂不守舍,内心起火/像现在/一个人在山上大喊大叫:‘我就是你们/要捉拿的采花大盗!’”(《五月四日登目海尖·采花记》)

近年来,汤养宗一直在自己熟悉并得心应手的写作路数外,尝试粗粝的修辞和语体,他试验去主观化、去抒情的叙事语态诗、口语诗等,诗歌在悖谬的时空情境里溢露出一种被时间和时尚抛掷而出的无力感与疏离感:“一个人无事,就一个人大摆宴席,一个人举杯/对着门前上上下下的电梯,对着圣明的谁与倨傲的谁/向四面空气,自言,自语/不让明月,也决不让东风/头顶星光灿烂,那是多么遥远的一地鸡毛/我无群无党,长有第十一只指头/能随手从身体中摸出一个王,要他在对面空椅上坐下/要他喝下我让出的这一杯” (《一个人大摆宴席》)。它们是诗人让诗歌重新及物的方式,如果说在他熟悉的写作向度中,他的诗是凌空的、内倾的,是基于个体的存在与消逝的辨证,那么在诗歌中,他找到了介入现实和面向社会的发声方式,在这些有着犬儒外壳的诗行之下,有一颗丝毫不犬儒的心拒绝成为时代的同谋:“琴用最亮的灯召开木纹/我的指头,帝王的十兄弟/从白云那么高把梦押回人间”(《琴十行》);“我父亲说草是除不完的/他在地里锄了一辈子草/他死后,草又在他坟头长了出来”(《父亲与草》);“夜里,我疯狂地搬石头/家园,也开始绕开人重建。我是新的/我手上的法则让人望而生畏。大声说/这条河流错了,相对于我,有人抢走了河床/连续地,一些标记,建筑,留下了斧痕/我经历的搏杀,除了要让出更人间的路径/还要安放上我的某句话,长多少,宽多少/做完了这一切,我又回来。我听到他们在议论/这一次他还是没有彻底走掉”(《去人间》)。

汤养宗诗中创造的艺术境界,既有超越时空的“大音希声”的无言之美境界,又有一定时空的象征、隐喻、朦胧美的艺术境界,达到叶燮在《原诗》中所说的“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妙,其寄托在可言与不可言之间,其指规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冥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长诗《一场对称的雪》具有现代主义创作的倾向,强烈的写意性与“超感性”状态,揭示了人在宇宙空间的偶然性。而读《寄往天堂的11封家书》则是一次长久的沉浸与感动。正如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序言》中写道:“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汤养宗的诗歌读起来仿佛始终有一种内在的律动拨动着你的心弦,比如这首《无名小站》:“高高的酒,一步一个台阶的酒,在山顶有大风吹来的酒终于也看到了空茫,这千人插足, 你要我要的空中之茫”(《重阳》)“汹涌着的黑暗,道路总在另一头摇晃/生活在许多人的想象中流出了幽香”(《尤物》)“希望你读到这首诗时说你就是那永不再降临的人/在那个无名小站,列车就要开动/你在对面车窗里深深地注视着我/难以言传的眼神,再也抓不住的时光/仿佛我是你今生追究的某个传说,呼喊也来不及一场生命的惊动,若无若有的有,若有若无的无”。

汤养宗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学习诗歌写作40年,终于相信,诗歌是我这辈子可靠的依靠。一个诗人,他在文字中自己培养起来的敬畏与责难,叙述中的苍凉与孤单,征服化解文字的技术难度,还有他要通过文字传达出来的独立气度,都是值得与这个世界较真的。”从诗人汤养宗的诗作中,我们看到了中国诗歌回暖和复兴的曙光。汤养宗在《在汉诗中国》中写道:“老天留眼,让我在自己的国度当个草民/让我在两条河流之间,看星星在树梢上摇晃/接受该来就来的雨水,也要和/脚下的蚂蚁说话,一些瓷器依然被我作为气体摆设着”。

责任编辑:陈美琪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