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闽东之光 闽东文物

你所不知道的临水宫

2019-11-19 09:35 来源:古田发布

说到古田临水宫祖庙,估计古田人都能说出个一二三,那我们就来说一说你所不知道的临水宫。

1

历史——临水宫的前世今生

众所周知,古田县建县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至今已经有1200多年,是实至名归的千年古县。那么古田县是什么时候开始祭祀临水夫人的,临水宫又始建于何时,现在临水宫又是何时所建?带着些问题,我们一起寻找临水宫的前世今生。

2

唐·初创

据史料记载,“唐贞元八年(公元792年),邑人建庙古田临水祀陈靖姑,其神迹遂流传八闽。”而临水夫人陈靖姑生于唐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当时古田县已经建县,逝于唐贞元六年(公元790年),翌年邑民便建祠祭祀,夫人生前救产、护胎、佑民,深受爱戴,由此可见。

3

宋·升华

从唐时初创到南宋年间,临水夫人信仰一直是民间信仰,并未得到官方的认可。一直到南宋淳祐年间(公元1241年—1245年),时任福州知州的徐清叟以陈靖姑救产灵迹奏请于朝,朝廷敕封陈靖姑为“崇福、昭惠、慈济夫人”,并赐“顺懿”,临水夫人信仰开始列入祀典,随着朝廷的敕封赐额,临水宫开始大规模修建。

4

元·奠基

元朝作为草原民族建立的朝代,对中原文化破坏极大,但是唯独对宗教特别宽容。元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掌管天下道教事务的玄教院道官玄教大宗师吴全节,派弟子王既明“往主夫闽临水庙神之祠”。古田临水顺懿庙首次由国家道教机构派道官驻宫任主持;临水宫的整修增建也随之开始。据张以宁《順懿庙记》记载,此次整修增建计重修仪门、前殿、后寝殿、梳妆楼、下马亭、饮福亭;增建内外香亭和神祠、生成宫各一。到了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临水宫整修竣工,景象壮丽巍峨,为后来的临水宫宏大规模奠定了基础。

5

明·修葺

据史料记载,明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临水宫大规模修葺,驻缘道士陈福海倡捐抱鼓石一对置于仪门前。对,就是现在临水宫仪门前的那对抱鼓石。再就是嘉靖年间修建了梳妆桥、万历年间修建了百花桥。

6

清·重生

清代,临水宫可以算是劫后重生。光绪元年(1875年),临水宫遭受火灾,庙中古迹损毁。光绪二年始重修,至光绪十二年竣工,历时十年,方有现在我们所见的重山叠嶂、剑角峥嵘。也是这次重修,确定了现在临水宫祖庙的布局与规模,分别是仪门、戏台、拜亭、正殿、后殿、钟楼、鼓楼、太保殿、婆姨殿、葛夫人殿、梳妆楼、三清殿。

7

说完了临水宫的前世今生,接下来我们来说一说临水宫的那些与文物有关的传说。

8

仪门·斜与蛇

临水宫是仿唐宫殿建筑,既然是宫殿建筑,不是应该像新请香大殿一样,仪门立于正面,为何临水宫祖庙的仪门是侧面,而仪门内的台阶是斜向上的?

古田人民都知道,古田方言,斜与蛇音相近。而临水夫人斩白蛇救万民疾苦,因怕白蛇再祸害人间,坐化于蛇首得道升天,意为永镇白蛇。邑人感其恩德,遂在修建庙宇时将仪门修于侧面,修斜向台阶,因“斜”、“蛇”近音,以纪念临水夫人功德。

9

台阶·十八与二十四·逃婚学道与辞步隐岁寿

临水宫正门至临水宫仪门平台共计有两段台阶,第一段为十八阶,第二段为二十四阶,中间间隔一个平台。正常宫庙台阶都是逐阶而上,为何临水宫的台阶要有这样的制式呢?这就要从临水夫人学道与得道说起。

相传,临水夫人陈靖姑自幼聪慧端庄,信奉观音,她父母十分喜爱这个女儿,在她尚未及笄之前便为她定了亲,但陈靖姑立誓侍奉观音,终生不嫁。父母不允,靖姑便逃婚出走,得神人指点拜入闾山许真君门下学法。十三岁至闾山学法,十五岁学成归来,因感父母的慈爱亲情,为消除父母对自己婚事的担忧,十八岁时陈靖姑嫁至古田,至今古田女孩不在十八岁这年结婚的习俗,就是因为感念临水夫人恩情,不与夫人争彩。

10

11

12

而二十四,则是临水夫人产难之岁。相传,临水夫人学成下山之时,因感念师傅恩情,在拜别师傅后走了二十四步又回头,古有“辞步隐岁寿”的说法,许真人算出夫人二十四岁将有劫难,叮嘱她双轮年间勿施法术,如有危难,可咬指抛血,以解厄矣。恰逢夫人二十四岁,天下大旱,白蛇祸害人间,夫人不顾有孕在身,施法祈雨,斩白蛇,最终产难而逝。因而在修建临水宫祖庙时,邑人将十八和二十四两个数字融入台阶数,以示感恩夫人,一步一念。

13

仪门灰塑·平平安安 万象大吉

临水宫祖庙仪门气象万千,灰塑是其精华。仔细观察的话,可以看见仪门顶上灰塑为是一只大象身披鞍鞯,背负宝瓶,宝瓶中竖画戟,宫庙建筑由于是皇帝敕封,多塑龙凤麒麟等,为何临水宫仪门顶上最为重要的位置塑一只大象呢?这还是取谐音,象为“万象”,鞍鞯为“安”,宝瓶为“平”,画戟为“大吉”,合起来就是“平平安安 万象大吉”。

14

关于临水宫的传说还有很多很多,本期古田文物故事就先介绍到这,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临水宫的故事,欢迎多走走看看临水宫。

来源:古田县文体和旅游局 部分内容引用自《古田县志》、《古田临水宫志》等,部分图片引自古田临水宫)

责任编辑:刘宁芬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