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2日 宁德市统计局举行2019年宁德经济运行情况新闻通报会
2019年,宁德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严格按照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一二三”发展战略,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质效提升,多数经济指标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初预期目标并领跑全省,呈现产业支撑更加有力、经济发展更加协调、发展质量持续提升的良好态势,扎实推进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
根据福建省统计局1月19日反馈的统一核算数据,2019年宁德市生产总值达到2451.7亿元,以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总量为基数,初步核算增长9.2%,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居各设区市首位;根据省统计局四经普后对各设区市2018年GDP初步核算数的修订结果(普查后对数据的修订是符合国际惯例),2018年我市GDP总量为2194.43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251.63亿元,总量增加13.0%。
2019年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呈现“三个进”、“四个优”和“六个稳”的特点。
“三个进”主要体现在:
——12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6项主要指标增幅居全省第一。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4%、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10.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3%、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1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7.2%、出口总值增长31.2%,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0.3、5.8、0.9、0.4、8.3、3.8、1.9、0.7、0.5、13.9和22.5个百分点。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出口总值等6项指标增幅居全省首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3项指标增幅居全省第二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居全省第三位。
——多数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延续“进”的态势。12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7项增幅高于上年,分别是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出口总值增幅高于上年1.1、5.4、2.3、4.5、1.1、0.6和24.3个百分点。
——产业支撑力稳中有进。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0.16亿元,同比增长3.9%。主要特色农产品均实现增产。茶叶产量10.43万吨,增长4.5%,其中,白茶产量2.67万吨,增长25.4%;水产品产量101.71万吨,增长5.2%;食用菌产量19.80万吨,增长4.3%;水果产量55.75万吨,增长4.3%;药材产量5.32万吨,增长21.9%。工业生产增长强劲。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6%。锂电新能源、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四大主导产业全面发力、加速成长,累计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37%,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127.1%,总量占比达62.9%。其中,锂电新能源产业同比增长46.9%,不锈钢新材料产业同比增长16%。产值超百亿的产业集群有8个,其中千亿产业1个。产值10-100亿企业17家,超百亿企业7家。产业发展的匹配性明显增强。工业用电量和工业税收保持快速增长,累计用电量137.59亿千瓦时,增长22.9%,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1个百分点;工业税收112.83亿元,增长34.8%,增幅双双居全省各设区市首位。现代服务业较快增长。金融业增加值120.43亿元,同比增长10.2%,增幅居服务业之首,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20.0%,拉动增长1.4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增长8.6%。“三新”经济为服务业发展增添活力。全市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216亿元,增长32.2%;限额以上商贸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零售额44.03亿元,占限上零售额的20.5%,比上年增长22.7%。旅游业发展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全年接待游客3838万人次,增长18%,旅游总收入437亿元,增长27%。
“四个优”主要体现在: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一方面产业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13.33亿元,增长3.8%,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5.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56.01亿元,增长12.2%,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7.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82.36亿元,增长7.1%,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6.5%。另一方面产业结构优化明显,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5:49.9:36.6调整为12.8:51.2:36.0。其中,第一、第三产业比重同比分别回落0.7和0.6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比重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工业化水平42.1%,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中的税性收入194.93亿元,占比高达8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性收入突破百亿,达到100.16亿元,占比达到79%。两项税性收入占比均居全省首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64.13亿元,增长18.6%;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87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04元,增长10.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规模以上工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分别降至1.3%和3%。12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9.7%,比上年同期下降1.1百分点;商品房待售面积44.22万平方米,下降16.6%。深化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改革,全年为企业减负超29亿元。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267.08亿元,占总支出的比重达78.5%。
——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全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5%,增幅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28.9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为73.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1.7%,比上年提高5.0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9.6%,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六个稳”主要体现在: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17万人,完成年度目标149.37%;城镇登记失业率2.72%,控制在年度目标4%以内。
——金融业稳定增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双双突破2000亿元,达到2056.22和2006.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5.1%,增幅均居全省第2位。
——外资稳定增加。实际利用外资1.41亿元,增长17.2%,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9个百分点。青拓实业、瑞幸咖啡等制造业领域利用外资0.87亿元,占实际利用外资61.7%。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0家,累计合同外资金额17.86亿元,增长199.7%。
——外贸形势保持平稳。进出口总值426.4亿元,增长20.3%,增幅高于年初预期目标14.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值284.2亿元,增长31.2%,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2.5个百分点。
——投资平稳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8%。其中,制造业、房地产等领域投资活跃,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得到增强。制造业投资增长26.7%,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达到107.9%;占全市比重为32.4%,高于上年5.1个百分点。与四大主导产业相关的汽车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投资增长更快,分别达168.9%、92.8%。房地产投资增长19.4%,增幅居全省第2位,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达到64.4%。分经济类型看,民间投资增长15.9%,增幅居全省首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3个百分点;占全市比重超过50%,达到52.5%,高于上年4.1个百分点。
——发展预期有望保持稳中向好的良好势头。过去一年,我市多数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基本达到或超过年初预期目标。从发展的惯性、支撑和后劲看,我市四大主导产业已进入全面收获期和加速爆发期,产业链延伸聚集,多个新、扩建项目将陆续完工投产。投资方面,四大产业在建龙头项目以及今年新入库房地产项目进入主体施工期,核电、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重点领域投资将提速。进出口方面,汽车、锂电池以及铜矿砂等大宗工业原辅材料将形成新的增长点,有望带动2020年经济发展延续加速向好势头。
总的来看,2019年全市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但我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仍较薄弱,经济总量仅占全省的5.8%,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偏慢,“三新”经济发展不足,民生短板亟待弥补,这些还需要全市上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巩固发展成果,发挥独特优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攻坚克难,砥砺前行。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宁德撤地设市20周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住当前重要机遇期,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实施“一二三”发展战略,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快速健康发展。
附注: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数据来源于市财政局;城乡居民收入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宁德市调查队;工业税收、减税降费数据来源于市税务局;旅游人数、旅游收入数据来源于市文化和旅游局;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城镇登记失业率数据来源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电子商务、进出口、外资数据来源于市商务局;金融机构存贷款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宁德分行。
责任编辑:孙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