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闽东之光 资讯速递

沙埕铁枝:传统+创意 让非遗技艺潮起来

2020-04-28 08:21 来源:闽东日报 蔡雪玲

铁枝表演

铁枝妆容透视制作培训(资料图片)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 蔡雪玲 文/图)4月22日,在福鼎市沙埕镇铁枝陈列馆内,一台小型“太姥祈福”的铁枝已制作完工。国家级非遗项目“铁枝”的代表性传承人刘端富说:“不久就能进行铁枝小型表演了,慕名而来的游客随时可以一睹风采。”

福鼎市沙埕“铁枝”俗称“杠”“阁”, 始于清乾隆年间,是渔家元宵节传统民俗活动之一。据沙埕《刘氏宗谱》记载,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的元宵节就已盛行“搬铁枝”,祈求风调雨顺,年年有余,距今已有273年的历史。2008年,沙埕铁枝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遗”盛宴精彩绝伦

“沙埕铁枝闹元宵是历时数百年的民间传统活动,活动从大年十三开始,连续举办三天。当地人有‘没看过铁枝,就不算过元宵节’的说法。”刘端富说,制作铁枝以刘氏家族为主,动用镇上的能工巧匠100多人,都是从上年的年底就开始筹备。从组织方案、实施设计,到动工制作,前后历时半个月。

每晚三台的铁枝主题不一,有呈现通商贸易历史的“丝路良港”、有祈求繁荣昌盛的“太姥祈福”、有展示神话人物风采的“蟠桃会”,还有“玉兔探月”等。“铁枝”立在花车上,高达三层楼,在灯光辉映下,如来自云中瑶台,合着乐队的伴奏,在观众的簇拥中时而直线行进,时而交叉回旋,就像是在夜空中飘动的舞台。

小演员们在高数米甚至十来米的铁枝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或坐或站,化着精美的妆容,穿着各种扮相的服饰,手持道具,频频挥手,在清风拂动中,飘然超逸,精彩绝伦。

铁枝表演队一般由几个部分组成,前面是牌灯,有两个灯上面写着与这台铁枝内容有关的对联,也叫灯联。接着是乐队,旧时常吹奏“桐山什锦”或“南音”等曲。乐队一般在布棚内演奏,随队行走的布棚乐邦,也叫“十锦棚”。“十锦棚”的四个角悬挂四个绶球,四边绣有戏文,十分美观。

刘端富说,铁枝在沙埕一带渔乡已流传数百年,一直沿用真人表演,极富生趣,渔乡人民把它当作“传家宝”, 元宵踩街队伍还有“车鼓亭”“线狮”“跑旱船”“踩高跷”“连灯”“鱼灯”“街头小调”等参与表演,规模空前,成为富有渔家特色、颇有影响的民间节俗。

绝妙技艺令人惊叹

五十多岁的刘端富是沙埕铁枝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刘端富说:“铁枝技艺的制作是很讲究的,没几代人成熟的经验,根本做不出来。白天看它就是一台钢架,到了晚上熠熠生辉,小演员们就像是悬空站着,没有支撑点,根本看不到铁架的痕迹,让人感觉玄乎其玄。”

“每台铁枝皆有分层,少的一两层,多的四五层。层与层之间称为‘过枝’,这也是沙埕铁枝技术的关键点。”刘端富介绍,“过枝必须是隐蔽的,越隐秘,设计越巧妙,其艺术性越高。如 ‘太姥祈福’那台铁枝,将一个茶壶作为‘枝点’,为了追求逼真,我们采用真瓷器茶壶,壶盖上还站着个小演员。如何承载重量?通常我们会制作虚实两层,里面一层用铁条做‘枝点’,外面一层只是装饰,这样的视觉效果就很震撼。各枝重要部位绑上演员,最多可达13人。”

刘端富说,往年大家喜欢猜“枝点”,所以也衍生了“猜枝”这个趣味活动。曾经他们设置了花篮和算盘两个“枝点”,让大家猜真假。很多人猜是花篮,但把花篮拿开后,枝上的人还稳稳地站着。大家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是用算盘过枝。算盘那么细,居然能用来过枝,在场的人无不惊叹其技艺的精妙。

刘端富说,制作铁枝很讲究“机关”, 随着技术的进步,花样也越来越多,有些安装了电机,铁枝上的船只不但可以360度旋转,还能上下浮动,增添了不少表演的趣味性。

“演员服装的制作也是祖上传承的技术活,每台铁枝演员的服装就要准备20多套。”制作团队的林大姐说,服装、道具的设计都是根据表演的主题而定。服装制作后再拆开,在枝架固定后,先绑在铁枝上,然后在铁枝上重新缝合。这样服装实际是两套,人物穿一套,铁枝上绑一套,但人们只看到铁枝上绑的那一套服装。

传承发展寻求创新

沙埕铁枝融合了民间文艺、传统戏剧、舞蹈杂技等艺术手法,极具观赏性。铁枝制作因技术高超、阵容强大、场面壮观而独领风骚,是闽浙边界乃至滨海城市、渔村重要的民间传统习俗,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刘端富说:“沙埕铁枝的人物造型原先比较单一,最早以静态表演为主,主题大多是经典戏剧,如《五女拜寿》《红楼梦》《八仙过海》等。随着技术的革新,铁枝造型更为多元化,更多动态表演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主题不仅有传统戏剧、异域风情,如 《丝路花雨》《宝莲灯》等,还紧扣时代主流,设计制作了《和谐发展》《玉兔探月》等,对传统技艺传承创新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大胆探索实践,深受群众喜爱。”如铁枝《中国梦》,设计了航天员和嫦娥在月球相会,两个人物不停转动,栩栩如生,旁边矗立着火箭模型,层板上是各族人民挥舞着红旗,呈现出欢呼雀跃的喜庆民族大团结场景。

铁枝制作设计有没有新意,是十分重要的。以往设计是在纸质上,现在刘端富学会了使用电脑设计铁枝轮廓图、灯光布局图和服装。刘端富不单单注重自我学习充电和创新提升,同时,十分注重同行间的切磋交流,注重授徒传艺。现在沙埕成立了民俗文化研究会,建了铁枝陈列馆,定期举办铁枝技艺培训班,参与制作铁枝的人员已达四五十人。

刘元彬是刘端富的徒弟,前年入选宁德市第五批非遗传承人,是沙埕铁枝制作新生代代表,现在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刘端富确定主题后,就由刘元彬统筹各组进行铁枝的整体制作。他说,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像他一样,从参与制作,一边帮忙,一边学,到后来就喜欢上了。

刘端富表示,因为铁枝是个集体活动,参与人或多或少都能掌握一些技巧,要传承并不难。而现在他每年都会将活动的图片、视频保存下来,并自行编写材料在当地的中学普及这一文化,希望铁枝在未来的日子里能更加璀璨夺目。

责任编辑:陈秋凤

关键词

福鼎 刘端富 太姥祈福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