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宁德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 历次新闻发布会

2020年11月10日宁德市举行撤地设市20周年新闻发布会

2020-11-10 18:59

全景

11月10日,宁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宁德撤地设市20周年新闻发布会,宁德市政府秘书长、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张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徐光忠,市住建局局长吴光华,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俞道雄出席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宁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郑峰主持新闻发布会。

全程实录如下:

郑峰

主持人郑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由宁德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宁德撤地设市20周年新闻发布会。

作为福建省最年轻的地级市,自2000年11月撤地设市以来,宁德历届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传承和发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团结奋进、砥砺前行,踏上跨越赶超新征程,全方位推动宁德高质量发展超越。

当前,正值全市上下认真传达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之际,宁德市政府新闻办今天在这里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宁德撤地设市20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现在,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关负责同志,他们是:宁德市政府秘书长、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张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徐光忠,市住建局局长吴光华,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俞道雄。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新华社福建分社等中央驻闽新闻机构、省直驻宁媒体和市直媒体的记者朋友们。

首先,请市政府秘书长、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张雄介绍宁德撤地设市2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张雄

张雄(市政府秘书长、市政府新闻发言人):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主持人,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很荣幸能够作为新闻发布人,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回顾宁德撤地设市20周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首先,我谨代表市政府,向广大新闻媒体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大家长期以来对宁德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再过四天就是我们撤地设市纪念日了,1999年11月14日,国务院作出“关于同意福建省撤销宁德地区,设立地级宁德市”的批复,2000年11 月14日,我市举行撤地设市庆典,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同志亲临庆典现场,为新诞生的宁德市人民政府授牌授印,开启了宁德人筑梦追梦、跨越赶超的新征程。20年奋斗不息,20年铸就辉煌,撤地设市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总结的开发三都澳、修建福温铁路、建设中心城市“三大梦想”,传承弘扬习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留下的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锐意进取、砥砺前行,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1

(1)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年来,我们发扬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倡导的“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闽东精神,按照正确处理闽东经济发展的六个关系的要求,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晋位赶超,全市生产总值分别于2012年和2018年突破1000亿元、2000亿元大关,由2000年的202.67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2451.7亿元,增长6倍。人均GDP2019年达84251元【1.22万美元】,增长6.2倍。财政实力持续增强,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由2000年的10.98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221.58亿元,增长19.2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00年的8.19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26.8亿元,增长14.5倍,财政两项收入均上升至全省设区市第7位。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经济运行呈现“逆势增长、逐季向好、好于预期”的态势,1-9月GDP增长5.6%,保持较大幅度领跑全省势头,成为全省唯一连续三个季度实现正增长的设区市。

(2)产业发展加速崛起。20年来,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多上几个大项目、多抱几个‘金娃娃’”的殷切嘱托,坚持念好“山海经”、提倡“经济大合唱”,推动山海协作、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32.5:28.8:38.7调整为2019年的12.8:51.2:36。

2

农业发展“五化并进”,“8+1”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109.55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560.16亿元,增加值达到313.33亿元,是2000年的1.9倍。全市共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6家,涉农类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数量均居全国设区市首位。

3

“0593宁德号”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正式启用。工业发展撑起“四梁八柱”,2019年,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增加值突破千亿元,是2000年的14.3倍。

4

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迅猛发展,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超六成,形成产值超百亿企业7家、近百亿企业2家,吸引集聚了一大批世界500强、中国民企500强和上市企业。不锈钢新材料产业成为我市首个千亿产业集群,青拓集团不锈钢产量全球第一,成为我省首家年产值超千亿元的民营企业;锂电新能源产业2019年实现产值700亿元,今年有望成为我市第二个千亿产业集群,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连续三年销量全球第一,新能源科技消费类电池连续八年销量全球第一;铜材料产业2019年实现产值150亿元,中铜40万吨铜冶炼项目仅用17个月建成投产,正威电子信息新材料、福浦铜铝加工、嘉元铜箔等产业链项目相继成功落地,集铜精矿贸易、冶炼、深加工于一体的千亿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上汽宁德基地及31家配套供应商项目仅用14个月建成投产,目前正在全力冲刺每小时下线整车60台、每月产量1万台的产能,新能源汽车千亿产业集群也初具规模。我们要在确保今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的基础上,推动在建项目达产产值4000亿元,正在洽谈对接项目达产产值4000亿元,形成“3个4000亿”滚动接续发展态势,加快向万亿工业时代迈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2019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882.36亿元,是2000年的6.7倍,正威东南总部、智享无限、武汉动游和创游等总部经济、平台经济项目投运。2019年金融存贷款双双突破2000亿元;全市旅游总收入439.41亿元、接待游客3840万人次,分别是2000年的38倍和15倍。

(3)基础设施不断改善。20年来,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提出的“宁德地区经济之所以不发达,缺电和交通落后是重要原因”“要抓这些基础建设,为今后经济的发展腾飞准备必要条件”的要求,持续加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万亿元。

“北承南联、西进东出、通江达海”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构建,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从2000年的4677公里增加到2019年的1224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81公里,2003年沈海高速闽东段正式开通,成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动脉,2017年实现县县通高速,2019年沈海复线宁德段全线贯通,宁古高速开工建设,沙埕湾跨海公路通道工程年底即将建成通车,沈海高速扩容工程、宁上高速霞浦至福安段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基本形成“三纵三横”高速公路网。

蒋德良 摄

铁路营运里程达到310.3公里,2009年温福铁路正式通车,结束了闽东境内不通铁路的历史,2015年通车的京福高铁古田段和今年国庆节前通车的衢宁铁路,使大部分山区县也都通了铁路,宁德至福州长乐机场城际铁路、温福高铁等大干线前期工作全面提速,我市正从“过境铁路”向“枢纽铁路”迈进。

沿海港口泊位6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码头11个,2004年三都澳城澳万吨级码头建成投用,结束了宁德深水港没有深水泊位的历史。2019年港口货物吞吐量4217万吨,是2000年的19.1倍。公路和水路货运总周转量166.54亿吨公里,是2000年的11.8倍。全市电力装机容量982.46万千瓦,年发电量508.12亿千瓦时,是2000年的25倍,宁德核电、大唐火电、霞浦风电等能源项目竣工投产,形成了涵盖水、火、核、风、抽蓄等多元化能源体系。

(4)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20年来,我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提出的“注重沿海与山区的差异和协作”的要求,加强山海联动、城乡一体发展,全市城镇常住人口从2000年107.31万人增加到2019年167.62万人,城镇化率由2000年35.8%提高至2019年57.6%,平均每年提高1.1个百分点。中心城区人口和面积分别增加到60万人、60平方公里,建成了“六纵九横”路网,拥有五大高速互通口,拉开了“东扩面海、北展南移”的城市框架。新建改造一大批供水污水管网和公园、绿地、体育中心等市政工程,形成了万达、宝信、联信等城市商圈。

环东湖生态景观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锂电新能源小镇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第一轮全国特色小镇典型。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全市重点流域优良水质比例、市县两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实现“3个100%”。黑臭水体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水质检测基本达标,长制久清比例保持在90%以上。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取得决定性胜利,整治成效得到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成为全国水产养殖高质量绿色发展典型。森林覆盖率69.81%,保持全省前列。荣获国家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称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也顺利完成总评迎检。农村“一革命四行动”纵深推进,完成了2137个行政村70148户改厕改水,并延伸至2042个自然村,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厕所革命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全市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66个,打造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4个、传统村落141个,涌现出屏南龙潭村、霞浦半月里等一批文创、摄影村落。

(5)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20年来,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提出的“闽东的软环境建设大有可为”的要求,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先后承接新型城镇化、普惠金融、生态综合补偿等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任务37项,深入推进9大领域改革,推出改革举措1300多条,形成了一大批具有宁德特色的改革典型经验,精准脱贫攻坚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个改革案例入选《中国改革年鉴》。“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94%市级审批项目实现“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和“i宁德”城市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行。2019年,我市全国第三方评估的区域“改革热度”指数和省对市改革绩效考评均居全省第一。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市研发经费投入41.56亿元,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92家、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99家。

12

宁德时代电化学储能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福建能源器件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等研发平台获批建设。口岸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三沙港区扩大开放通过国家验收,白马港区12#13#泊位获批对外开放,漳湾作业区有望年内获批正式开放。2016年,铜精矿进口保税仓建成运营,填补了我市无海关特殊监管区的空白;2017年,漳湾至厦门外贸集装箱内支线正式开通。全市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关系,主要出口商品在电机电器、水产品等传统商品基础上,增加了不锈钢、锂电池、汽车等大宗型高新产品,进口总值由2000年的0.06亿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20.5亿美元,增长350倍,外商投资2012年超过1亿美元,20年来累计利用外资15.19亿美元。

(6)脱贫攻坚决战决胜。20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闽东大地上写下的“摆脱贫困”四个大字,引领闽东人民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按照习总书记与赤溪村视频连线、给寿宁下党乡乡亲回信等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13

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2850元提高到2019年的17804元,年均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5745元提高到2019年的35887元,年均增长10.5%。7.2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面脱贫,453个贫困村和6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现“摘帽”,扶贫开发“宁德模式”吸引了老挝、柬埔寨、越南、南非等国家政党考察团前来学习考察,今年又有参加“摆脱贫困与政党的责任”国际理论研讨会的30多位驻华使节到访我市。上周,民族地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经验交流现场会也在我市召开。通过制定实施乡村振兴规划和“1+5”政策措施,设立闽东时代乡村振兴基金,成立闽东乡村振兴学院和下党、赤溪、柏洋三个分院,确定一批省级特色乡镇、试点村和产业薄弱村,选派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和金融干部进驻服务。开启从摆脱贫困向乡村振兴跃升的新征程。

(7)民生福祉有效增强。20年来,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提出的“为群众办实事,要扎扎实实、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的要求,持续加强民生保障,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十八大以来,每年财政支出近八成用于民生领域。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标准实现一体化。

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现街道和中心城区乡镇全覆盖。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计建成5.71万套、配租配售3.25万套。完成造福工程搬迁40.47万人。

15.png

坚持每年办成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宁德师院、宁德职业技术学院获批成立,宁德师院新校区、宁德一中新校区、市医院东侨院区、闽东医院门急诊综合大楼等建成投用,特别是2017年以来,实施教育、医疗卫生、养老和城乡民生基础设施等四个领域补短板项目1924个、完成投资417.58亿元,截至2019年,全市学位达58万个、医疗床位达1.42万张、养老床位达2.41万张。市档案馆、博物馆、青少年宫、科技馆、图书馆、工人文化宫等建成投用。设立了全国唯一的闽东畲族博物馆。成功举办第十六届省运会、老健会。持续深化平安宁德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效化解信访积案和突出问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同志们,回顾历史,我们无比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对宁德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团结拼搏、争先创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奋力谱写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宁德新篇章。

主持人 郑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感谢张雄秘书长的介绍和发布。接下来欢迎记者朋友们就各自感兴趣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先举手示意,提问时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场提问现在开始。

新华社福建分社记者:2000年,宁德刚刚撤地设市的时候,中心城区只有一组红绿灯,东侨更是纯粹的“乡下”,满眼荒滩。如今的中心城区,高楼林立,绿树成荫,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想请市住建局吴光华局长介绍下宁德市在完善中心城区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品质方面的情况。

吴光华

吴光华(市住建局局长):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宁德历届党委、政府秉承习近平总书记留下的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以“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精神持续推进城市建设。特别是2000年撤地设市以来,宁德市坚持规划引领,不断拉大城市框架,持续完善基础设施,目前,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已从2001年8平方公里拓展到60平方公里,人口从12万人发展到60万人,城市形态由单一纵向发展转变为纵横方向共同发展,城市组团不断完善,形成主城区、三都澳新区、北部新区一体化互动发展的新格局。城市道路已形成“六纵九横”路网骨架,市政道路总长达到316公里,人均道路面积达19.63平方米,中心城区停车泊位达3.91万个,城区停车难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了从无到有,处理能力不断提升,目前在运行的贵岐山污水处理厂、北区污水处理厂、东区污水处理厂、三屿园区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达到9.5万吨/日,今年底将完成贵岐山污水处理厂、北区污水处理厂两个项目扩建,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到16.5万吨/日,同时,配套污水干管总长度达到187公里,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作积极推进,污水收集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供水能力从不足2万吨/日提高到18.7万吨/日,配套自来水管网达480公里,实施了城市供水水质提升行动工作,累计完成“一户一表”改造约1.5万户,供水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600吨/日)、餐厨垃圾处置中心等一批重大环卫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置体系基本建成,开展了公厕革命,增加了公厕数量,提高了公厕品质,每步行15分钟均有一座公厕的目标基本实现;城市供气实现了从瓶装液化天燃气到管道燃气的跨越,居民生活更加便捷;园林绿化品质不断提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04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05%,重点打造了包括“三山一水”、东兰组团、金塔组团环东湖景观区域,建成了东湖南岸公园、东湖北岸、人民广场(公园)、环东湖栈道等重点项目,中心城市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环东湖区域生态景观项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生态宜居的新宁德正在形成。

中新社福建分社记者:2010年,习近平总书记回宁德视察期间,殷切期望宁德“多上几个大项目,多抱几个‘金娃娃’,加快跨越式发展”。请问宁德在抱“金娃娃”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徐光忠

徐光忠(市工信局局长):

2010年,宁德核电1、2号机组正在建设,如今已投产4台机组,今年预计产值100亿元;当年的宁德新能源科技租用东侨标准厂房小规模生产,如今和成立于2011年的宁德时代持续快速增长,建成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基地,今年预计产值近千亿元;当年福安湾坞半岛的第一家不锈钢企业鼎信实业刚建成投产,如今发展壮大成青拓集团,建成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今年预计产值1300亿元;当年的中铜东南铜业项目所在地漳湾还是一片滩涂,现已建成40万吨高纯阴极铜生产基地,拥有世界上单系统规模最大的铜冶炼生产线,今年预计产值170亿元;和中铜项目一样,上汽宁德基地建立在八都三屿的一片滩涂上,现已建成一座30万辆汽车产能的现代“汽车城”,实现每分钟生产1辆汽车,今年预计产值80亿元。

10年来,这些“金娃娃”先后吸引汇聚近200家上下游企业,实现了补链建群、闭合循环、山海联动发展,构筑起了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

我们主要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营造良好环境。出台“打造国内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锂电发展七条”“三都澳人才计划”“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等系列营商、产业、引才、项目建设等政策措施,强化项目一线服务,努力营造抱“金娃娃”的高效政务环境。上汽宁德基地项目从破土动工到首台车下线只用了14个月,不断刷新的“宁德速度”正是“宁德温度”的最好体现。

二是精准项目招商。实施每年500亿元工业招商计划,战略对接“金娃娃”发展需求,大力实施“一把手”招商、“龙头”招“龙头”、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持续招大引强、补链强链。五年来,我们引建了上汽、正威集团、青美新能源、鼎盛钢铁等一批“金娃娃”项目,这些都是宁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项目。同时,引导四大主导产业链条项目在山区、沿海合理布局,打造宁德“一小时产业配套圈”,推动山海联动、集群发展。

三是支持创新发展。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创新、绿色发展和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宁德时代建设电化学储能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21C创新实验室,广生堂药业获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宁德新能源科技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上汽宁德工厂获评2020中国标杆智能工厂,青拓集团建设省不锈钢产业创新中心。在“金娃娃”的引领带动下,2019年,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1.7%,比2010年提高28.5个百分点。

福建日报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制定了因地制宜的脱贫方针,在全省率先实施茅草房改造、畲民下山、连家船民上岸等“造福工程”,帮助生存环境比较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众实现易地搬迁脱贫。我想请市农业农村局俞道雄局长介绍一下,20多年来,这项惠民政策是如何助推我市乡村发展的?

俞道雄

俞道雄(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造福工程因其“群众自愿、政府引导”的原则深受社会各界及农民群众的肯定和拥护,在助推乡村发展上,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为贫困群众谋出路。1994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造福工程”,对居住在“老、少、边、岛”等生存发展环境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众实施有组织、大规模搬迁,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人口搬迁至生存、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期间主要经历了“农村茅草房改造”、“连家船民上岸定居”和“整村搬迁集中安置”3个阶段。截至目前,累计完成造福工程40.47万人,约占全省造福工程总量的40%。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搬迁1.15万人,革命老区基点村群众和少数民族群众10万人左右。

二是为新村建设探途径。累计完成搬迁村3100多个,新建或续建规模造福工程集中安置点1100多个,其中100户以上集中安置点130多个,涌现出一批规划设计起点高、配套设施完善、产业发展日新月异、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新村。如福鼎市永和新村、周宁县樟岗新村、屏南县康里新村、柘荣县福源社区,等等。同时,也强力助推我市集镇和中心村人口聚集。如,寿宁县竹管垄乡、周宁县礼门乡等集镇所在地,造福工程搬迁人口占所在地人口40%以上。

新华网福建频道记者:曾经的宁德是工业发展的贫瘠地,如今是产业发展的黄金带。撤地设市20年来,宁德工业产值实现了从百亿到千亿的历史性跨越,接着又要向万亿迈进,工业已经成为宁德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我想请市工信局徐光忠局长介绍一下宁德工业的发展变化,展望一下未来宁德产业发展的前景。

徐光忠(市工信局局长):

感谢记者朋友对宁德工作发展的关注。撤地建市20年来,宁德工业体系不断完善,工业实力逐步增强,工业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主要有三大显著变化:

一是工业总量大幅跃升。2019年,全社会工业总产值3600亿元左右,是2000年177亿的20.3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17.2%;工业占GDP比重从2000年的24%,提高到2019年的42%以上;特别是近年来在锂电新能源、不锈钢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的支撑下,工业增速均位居全省前列;宁德工业实现了从2000年的不足两百亿到2010年超千亿、2013年超两千亿、2015年超三千亿元、今年末约四千亿元的跨越发展。

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00年,工业主要以食品、建材、电机电器、化工医药、冶金、船舶修造、电力等传统产业为主,发展到如今的以四大主导产业为“四梁八柱”的产业体系。到2019年,19年来传统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工业总量从177亿扩大到1550亿元,年均增长12%;而四大主导产业则从无到有、爆发式增长,产值从2010年的3.6亿增长到2019年的2050亿元,年均增长102%,工业增加值占比超60%。

三是企业实力显著增强。目前,全市108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产值过亿企业共有316家,其中10-100亿企业17家,超百亿企业7家,占全省的15.6%。其中,宁德时代市值6000多亿创业板第一,连续2次入选福布斯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榜,在世界锂电新能源产业版图刻上了“宁德标识”;青拓集团成为全省首家超千亿产值且全省最大的制造业企业集团,也是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这个对比20年前无亿元产值规模企业的情况是不可想象的。

当前,宁德的工业发展已步入“黄金期”,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已对宁德未来5-15年的工业发展描绘出宏伟蓝图,即加快四大主导产业的集聚壮大和实现与清洁能源、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的融合协同发展,推动宁德存量工业、在建项目和洽谈对接项目“3个4000亿以上规模”的滚动接续发展,加速迈向“万亿工业时代”。

国际在线福建频道记者:2019年8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下党乡乡亲回信,鼓励大家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我们知道,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请问宁德市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俞道雄(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感谢记者朋友关心宁德乡村产业振兴。产业兴,百业兴。2019年宁德市委四届十次全会对今后一个时期的乡村振兴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并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头号工程”,具体突出两个方面并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立足资源禀赋,科学谋划乡村特色产业。大念“山海田经”。突出茶叶、蔬菜、水果、中药材、食用菌、畜牧、水产、林竹花卉和乡村旅游“8+1”特色产业,出台宁德市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同时结合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给下党乡亲回信精神,细化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并且形成了市县乡上下衔接、系统配套的规划体系,为走好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夯实产业基础。

二是突出“五化”引领,高质量发展特色产业。规模化方面,先后获批创建古田食用菌、福安葡萄、福鼎白茶、周宁茶叶、蕉城生猪、寿宁茶叶等6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及福安社口、赛岐、穆云,柘荣城郊等4个全国农业产业强镇。标准化方面,建成省级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85个,全市“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346个。品牌化方面,加快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双轮并转的品牌体系,全市涉农类中国驰名商标26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74件,数量居全国设区市首位,福建名牌农产品12件。企业化方面,全市省级以上145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6家;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06家,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96家。信息化方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整市推进工程,益农信息站点覆盖全市80%以上行政村,寿宁、柘荣、古田、屏南、周宁、霞浦先后列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福安、古田列入全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

闽东日报社记者:“住有所居”是每一个老百姓最朴素的愿望。撤地设市20年来,我市城市人口加快聚集,如何加强城市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特别是如何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是市民十分关注的问题。我想请问吴光华局长,宁德市在圆老百姓的“安居梦”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吴光华(市住建局局长):

谢谢记者朋友对住房保障工作的关注。宁德市历来重视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尤其是党的十七大提出“住有所居”目标以来,市委、市政府把住房保障工作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作为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列入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科学规划、统筹布局、完善政策、健全制度,已经形成了以保障房实物保障为主,发放租赁住房货币补贴、棚户区改造为辅的住房保障体系。

主要采取措施有几个方面:

一是加快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全市累计开工各类保障房3.41万套,各县(市、区)集中建设一批保障房小区;

二是开展保障房公平分配。通过降低准入门槛、扩大保障范围,在实现城市低保家庭应保尽保的基础上,保障房已覆盖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和稳定就业的来宁务工人员,以及城镇医务人员、教师的住房困难户。全市已建成并配租配售到户保障房3.25万套,发放低收入家庭租赁住房补贴6640户,全市累计4.06万户中低收入家庭得到保障;

三是有计划地实施城镇棚户区(危旧房)改造。采取实物安置和货币安置并举,全市累计改造棚户区(危旧房)面积320万平方米,新建棚改安置房2.91万套、货币安置3070户,通过提供安置住房或货币补偿方式安置棚户区居民2.46万户,大量棚户区(危旧房)居民实现“出棚进楼”。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建设一批保障房,解决居民住房实际困难问题;制定出台租赁住房补贴制度,帮助中低收入家庭提高住房消费能力;继续改造棚户区(危旧房),改善居住条件。

主持人 郑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到这里。会后,记者朋友还可以继续采访有关负责同志。

各位记者朋友,回首二十年,硕果累累;展望新时代,前景广阔。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发展的重大方针、重大战略、重大举措,系统描绘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我们开启新征程、迈向新目标、续写新篇章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宁德全体干部群众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五中全会精神上来,不折不扣推动五中全会精神在宁德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努力以实施“一二三”发展战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新成效,为全国全省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孙伏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