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宁德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 历次新闻发布会

2020年12月24日宁德市举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产业扶贫专场

2020-12-24 09:19

quanjing

12月24日,宁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产业扶贫专场,宁德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市扶贫办常务副主任林洪章,寿宁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明峰,福安市穆云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蓝涛出席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郑峰主持新闻发布会。全程实录如下:

郑峰

主持人 郑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宁德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宁德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产业扶贫专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的决策部署,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将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天,我们专门邀请宁德市农业农村局、扶贫办和基层有关负责同志介绍相关情况。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今天出席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宁德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市扶贫办常务副主任林洪章,寿宁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明峰,福安市穆云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蓝涛。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中央驻闽新闻机构、省直驻宁媒体和市直媒体的朋友们。

首先,请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市扶贫办常务副主任林洪章介绍我市产业扶贫工作的总体情况。

林洪章

林洪章(宁德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市扶贫办常务副主任):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非常感谢各位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宁德市农业农村局、宁德市扶贫办,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我市脱贫攻坚事业的新闻媒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习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就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他很形象地把产业扶贫概括为“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我们始终牢记习总书记嘱托,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滴水穿石”的精神,把化产业扶贫举措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精髓常抓不懈。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在推动特色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增收的大格局下,把帮扶贫困群众发展脱贫产业、实现增收致富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首要举措,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周密谋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都澳新景 郑维伟 摄

三都澳新景 郑维伟 摄

产业扶贫对实现稳定脱贫、提升脱贫质量的贡献,我想先用几组直观的数据来说明。

一是“5.7倍”。即2020年,我市7.2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的收入达到了1.55万元,是2015年底的5.7倍,年均增长率达到了41.5%,大大超过全市平均增幅,主要原因是产业快速发展。

二是“96%”。即96%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极个别完全丧失劳动力的贫困户家庭除外),都落实了一项以上的产业脱贫项目,平均每户达2.3项。

三是“80%”。即贫困户家庭,近两年每年新增收入约80%来自于产业扶贫。尤其是今年疫情期间,我们通过加大产业帮扶力度、完善产业扶贫保险和大力推动消费扶贫等措施,有效防止了贫困群众收入下滑,实现了增长。

四是“75%”。即75%的贫困户发展生产得到了各类经济组织的带动。“十三五”期间,我们每年有1000多家农业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组织通过“龙头企业+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农户”“返乡创业大学生、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户”等方式,带动辐射贫困户1.5万户。其中,被评为市县两级产业扶贫龙头组织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00家,特别是105家市级产业扶贫龙头组织,每个经营主体都带动超过15户贫困户。

 五是“100个”。即形成100多个产业扶贫典型案例,尤其是寿宁下党村“只卖茶园不买茶”的“扶贫定制茶园”模式被列入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体学习案例材料,入选全国优秀扶贫案例。

屏南龙漈花海花卉基地 陈阿娜图

屏南龙漈花海花卉基地 陈阿娜图

可以说,发展产业是脱贫之基、致富之源!是扶贫开发“宁德模式”的最主要标志特征。我们的做法是:

一、巩固夯实扶贫产业基础。有了“大产业”的发展,“小农户”的脱贫致富才有了扎实的基础。近年来,我们立足宁德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抓好“一村一品”建设布局,全市形成了茶业、蔬菜、水果、中药材、食用菌、畜牧业、渔业、林竹花卉和乡村旅游“8+1”特色产业,筑牢了群众脱贫的长久支撑。“8+1”特色产业占农林牧渔总产值93.47%,覆盖了95%以上的贫困村、贫困户,形成带动广大农户增收的“大底盘”。比如,福安市23个贫困村布局了以葡萄种植为主的脱贫产业,覆盖当地132户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比如,柘荣县5个乡镇,布局以“太子参”等中药种植为主的脱贫产业,带动全县1/3以上的贫困群众;福鼎市较为边远的山区,布局形成以白茶种植加工为主的脱贫产业,“一家一亩茶”成为了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标配。

二、深入开展“一户一项目一增收”活动。通过发挥乡村两级帮扶主体作用,挂钩干部的协调督促作用,政策资金的推动作用、帮带实体(能人)的带动作用和贫困户的主观能动作用,全面落实每个贫困户都有“至少一项产业项目、一笔发展资金、一个帮扶带动实体(能人)和一个结对帮扶干部”的“四位一体”组合帮扶措施,推动贫困户发展生产经营,实现了96%的贫困户家家有项目,户户能增收。比如,我有一亩葡萄、我有一亩茶园、我有一群蜜蜂、我有一群鸡鸭等等,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总体产业规模比2015年翻了两番多,经营效益也提高了2.7倍。

三、组织开展龙头帮带活动。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关于深化产业扶贫的实施意见》,大力组织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致富带头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人帮带贫困户发展产业经营,全市共动员和建立1000多家经营组织(个人)参与产业扶贫,直接带动4800户贫困户发展生产经营,形成了技术指导、收购产品、吸纳就业、吸收入股、组建扶贫合作社、项目托管、倒租返包等7种产业扶贫帮带模式,大大提高了产业扶贫的组织化程度。全市共有400多个村建立了产业集体经济项目,300多个村建立了产业扶贫基地。

四、加大政策资金扶持。一是对贫困户发展生产经营提供资金补助和贴息担保贷款。“十三五”期间,共提供资金补贴3.7亿元,担保贴息贷款10.6亿元,受贷贫困户1.07万户;二是对带贫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进行奖励和鼓励,每带动一户增收脱贫,奖励资金5000元,成效显著的授予“扶贫龙头组织”称号,还对致富带头人提供年20万元的贷款贴息;三是对贫困户的产业项目提供政策性保险保障。从2019年度开始,对所有贫困户发展的所有种养项目全部纳入政策性保险范畴,财政提供90%的保费补贴,为产业扶贫增加了一个“安全垫”。两年来,保险金额共达2.78亿元,出险1351户次,赔付514.7万元。在此基础上,今年我市又在全省率先出台了《防止返贫精准救助方案》,其中对因自然灾害等意外造成产业损失的,给予提供政策补贴,再加一道风险保障。

 五、强化扶贫产品流通消费。一是举办大型流通消费活动。市县两级每年都在10月17日国家扶贫日前后组织举办丰收节和扶贫产品展销会、拍卖会、品尝评比会等一系列促进流通消费活动。比如,今年10月17日-21日我们开展了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消费扶贫展销活动,共计有50多家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参与,展销地产农产品70多种,现场获得订单800余份,销售额达1800多万元;二是发挥电商平台作用促进流通消费。先后与京东、阿里巴巴等主要电商平台签订电子商务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扶贫产品的网上销售。三是开展电商扶贫骨干龙头培育活动,已经确定“十方田”“下乡的味道”等6家重点本地电商扶贫平台,下一步还将组织评选认定授牌一批本地电商扶贫骨干组织。四是动员倡导社会集团消费。累计发动120多家市内外大型企业、市直有关单位“定制”扶贫产品。如今年疫情期间,我们积极牵线搭桥帮助42个贫困村,875户贫困户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问题,累计消费总额达1000多万元;宁德时代等一批企业、单位的食堂工会与扶贫产品基地建立了长期订购扶贫产品的协作关系。

畲村采秋茶王志凌图

畲村采秋茶王志凌图

朋友们,我市产业扶贫基础目前已十分牢固稳定,对巩固脱贫成果,持续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当前,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已全面完成,我们将按照中央和习总书记的要求,持续巩固拓展产业扶贫成果,积极与产业振兴、增收致富相衔接,推进乡村振兴。

谢谢大家!

主持人 郑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感谢林洪章主任的介绍和发布。下面,请寿宁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明峰介绍寿宁县产业扶贫工作情况。

王明峰

王明峰(寿宁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好!

寿宁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唱好山歌、摆脱贫困、加快发展”的殷切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围绕“一品牌两产业”的产业发展思路,矢志发力培育“下乡的味道”品牌,挖掘高山茶和硒锌系列农产品增值效应,深入实施和推广“我+1”产业扶贫计划,引导各种资源和社会消费向农业产业汇集,让寿宁绿水青山成为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好靠山。主要做法是:

一、因地制宜找准“路子”。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一品牌两产业”唱响“山歌”。依托硒锌资源优势,寿宁县坚持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切实找准优势、用好优势,因地制宜,发挥“山”的特点,做足“山”的文章,确定了将产业培育作为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进一步挖掘提升、融合推进既富有深刻内涵又独具寿宁特色的优势品牌“下乡的味道”和寿宁高山茶、生态硒锌产业,形成“一品牌两产业”。二是推行“全产业链”扶贫模式。出台《关于全面推行农业产业链促扶贫的通知》,以乡镇为主导,根据本地产业基础确定1-2个能够使贫困户普遍受益的主导产业,同时根据确定的主导产业实际,配套出台具体可操作的差别化补助、以奖代补等激励政策,从种植端到产品端分类扶持,有效调动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激发劳动致富的内生动力。在此推动下,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热情异常高涨,贫困户新种、复垦茶园9388亩,户均3.5亩茶园,发展葡萄、猕猴桃、脐橙、锥栗等生态硒锌产业6374亩。三是全面实施“公司(协会)+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寿宁县先后成立茶叶、葡萄、脐橙、猕猴桃四大产业协会,同时成立495家专业合作社。各产业协会制定章程,加强与各合作社、农户的密切联系,各合作社按照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五统一”目标要求,以组织化推动产业化,着力在“品种、品牌、品质”上下功夫,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与质量,推动农业产业增质增效。

二、精准帮扶开对“方子”。作为“造血式”扶贫的重要支撑,寿宁县大力推行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支持产业扶贫,让产业发展指导员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一是依托“乡村课堂+田间学校”做给农民看。整合资源,在县众创空间设立每季度一期的县级乡村课堂,全县14个乡镇分别创办每月一次的乡村课堂分课堂,邀请省、市、县级农业专家、创业导师和乡土人才、创业带头人等登台讲课、走村入户,带领贫困户深入“田间学校”,对贫困户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培养了一批批种植高手、养殖能人、电商“大咖”等“田秀才”“土专家”。二是开展“我+1”挂钩帮扶领着农民干。组织产业发展指导员挂钩帮扶一户贫困户、一个产业薄弱村、一个农业项目、一个农业基地、一个农业龙头企业......,每年驻点开展服务时间不少于2个月,亲自示范引导,领着服务对象一起干。近年来全县共建立35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共帮助研发、引进新品种29个,推广新技术26个,引进项目31个,带动全县14个乡镇1896户贫困户,172家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发展。三是借助“平台(公司协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着农民赚。产业发展指导员在指导农民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的同时,从种植生产、品牌培育、市场营销、带动推广等方面跟踪服务项目。出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奖补办法(试行)》,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引导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土地租赁、劳务技术等方式加入公司或合作社,实现1户挂钩1个合作社,实现抱团取暖、稳定增收。

三、唱好山歌干出“样子”。寿宁县积极拓展延伸“下乡的味道”品牌定位,推出“我+1”产业扶贫计划,实现“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切实解决“小农户”对接“大市场”问题。一是大力培育发展“品牌农业”。每年安排财政资金1500万元,重点用于扶持“下乡的味道”和“寿宁高山茶”、生态硒锌产品“一品牌两产业”发展,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水平,累计发展茶叶、葡萄、脐橙等特色产业20多万亩,其中“寿宁高山茶”入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以寿宁本地茶为原料的“调味茶”时尚茶饮加工年产能达4000多吨、产值过亿。二是全面推广“扶贫定制农业”模式。围绕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可视、可监督、可追溯要求,通过“下党扶贫定制茶园”模式的成功探索,以“物联网+互联网”的方式,建立覆盖全县14个乡镇的“互联网+扶贫定制企业”可视化系统,面向全国开展“定制茶园”“定制果园”“定制蔬菜”“定制牧场”等,拓展寿宁特色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消费市场,实现“田间”到“餐桌”的零距离,助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三是大力实施“我+1”产业扶贫计划。以创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为契机,建立寿宁县“三农”综合服务平台,整合供销社、民富中心、广电、邮政、保险、银行、农技等部门资源进行“一站式”服务,创新推出“定制茶园”“我有一亩葡萄园”“白茶银仓”消费扶贫新模式,引导机关单位、金融机构、企业、商会、合作社、电商平台等参与“下乡的味道”品牌农产品消费,得到了省国资系统、国网电力、工商银行等国有企业的倾情支持,宁德时代、江苏万顺、三祥新材等民营企业也积极参与,近年来累计销售“下乡的味道”农产品8000多万元。

四、筑牢屏障走稳“步子”。寿宁县探索创新“政府+金融+保险+扶贫”机制,既为扶贫产业保驾护航,又让脱贫户及农村低收入人群因灾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是“金融活水”助农民增收解难题。针对贫困户发展产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多渠道筹集信贷扶贫风险担保金,成立民富中心,推出“背包银行”等金融扶持措施,有效提升金融的普惠性,有效带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和贫困户脱贫。截至2020年11月底,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1554.35万元,小额信贷贷款户数1918户,覆盖率为65.07%。二是“产业保险”让农民增收更牢靠。产业扶贫项目既具有独特的优势,也面临生产、市场、收益等风险。为规避这些风险,寿宁县探索实施政银企一体化模式,即民富中心为合作社、贫困户提供资金支持,政府、民富中心统筹资金为示范基地、合作社、贫困户购买台风、暴雨指数保险、低温指数保障以及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确保合作社、贫困户收益有保障,反过来也规避了民富中心及银行的贷款风险,提升了产业扶贫的抗风险能力。2018年至2020年,寿宁县各项产业保险提供总保险保障金额为1.18亿元,惠及贫困户6890户次,并累计理赔346.76万元。三是“防贫预警”让农民增收强保障。在扶贫小额信贷、产业扶贫保险等政策的基础上,寿宁县出台了《预防因病因灾致贫返贫保障险实施方案(试行)》,筹集保障资金300万元,推出保障对象更广、保障范围更全面的预防因病因灾致贫返贫保障险服务,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特困对象等五类重点群体1.8万人纳入保障范围,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对五类重点群体因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生产资料、生产设施的损失,再给予5万元的财产损失保障,帮助贫困群众消除灾害影响、尽快恢复生产。两年来累计为34户贫困群众赔付鸡棚烧毁、鱼塘损毁等因灾受损保障金86.2万元。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主持人 郑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感谢王明峰局长的介绍。下面,请福安市穆云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蓝涛介绍穆云乡产业扶贫工作情况。

蓝涛

蓝涛(福安市穆云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能够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我谨代表穆云畲族乡党委、政府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穆云畲族乡脱贫攻坚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穆云畲族乡和我乡脱贫攻坚工作的主要做法:

穆云畲族乡地处福安市西部,面积116.8平方公里,共有33个行政村,总人口2.93万。其中畲族行政村16个,回族村1个,畲族人口9904人。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村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65户621人,国定标准95户367人,省定标准70户254人,贫困人口占比2.11%。近几年来,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穆云畲族乡党委、政府大力弘扬“滴水穿石”精神和“弱鸟先飞”意识,凝聚畲乡干群合力,按照省、宁德市、福安市扶贫开发工作部署要求,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以省级乡村振兴重点特色乡镇建设为契机,立足优势,奋发作为,着力构建“2+N+旅游”特色产业体系,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成效。截至2018年底,全面完成165户621人的脱贫任务,实施国定标准易地扶贫搬迁17户61人、省定标准易地扶贫搬迁2户11人、造福工程搬迁94户379人、危旧房改造24户79人,完成10个边远自然村整村搬迁。

穆云畲族乡溪塔葡萄沟

穆云畲族乡溪塔葡萄沟

为了实现精准扶贫工作目标,我们的做法是:

一、发展特色产业,释放发展动力。借助畲乡水蜜桃、刺葡萄、茶叶等特色产业和政策资源的优势,在省民宗厅、省工信厅、福州市仓山区等挂钩单位鼎力支持下,我乡结合各村的地理区位优势,按照“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接二连三”的方针,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增强扶贫内生动力。一是规模化。发展壮大水蜜桃、刺葡萄、茶叶等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全乡水蜜桃、茶叶种植面积均达到1万多亩,年产值均超亿元,刺葡萄面积达到6000多亩,年产值6600多万元。以虎头村为例,水蜜桃已成为村民勤劳致富的支柱产业,90%的种桃户人均年收入突破2万元,有效带动村内群众脱贫致富;虎头村水蜜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吸收56户贫困户入社,人均增收1-2万元不等。二是标准化。大力推行普及茶叶“五新”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新技术和穆阳水蜜桃、溪塔刺葡萄地标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方式,现已建设各100亩的穆阳水蜜桃和溪塔刺葡萄标准化示范园2个。虎头村水蜜桃标准示范园已累计为141户贫困户免费提供桃苗11040株,种植面积276亩;辐射带动穆阳、康厝等周边乡镇贫困户发展种植水蜜桃600多亩。三是品牌化。连续举办九届畲乡桃花节、十届刺葡萄采摘节等活动,增强虎头水蜜桃、溪塔刺葡萄品牌知名度,今年因为疫情影响,停办了一年。2019年穆阳水蜜桃获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达到3.81亿元,2020年穆阳水蜜桃被列为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溪塔刺葡萄获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国优质金奖,促进刺葡萄产业发展。目前,穆阳水蜜桃均价从原先的每斤5-6元提高至现在的每斤10-20元,刺葡萄均价从原先的每斤1-2元提高至现在的每斤4-8元,极大提升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四是信息化。鼓励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全乡现有农产品销售网店60多家、微商500多家,2019年全乡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5000多万元,带动103户贫困户销售农特产品150多万元。五是企业化。积极推动特色农产品实现工业化生产加工,引入水蜜桃初加工、精深加工生产线3条,茶叶加工厂1家、精制厂1家,总投资超过1500万元,今年又引进刺葡萄酒加工企业一家,计划投资8000万元,建设集旅游观光、加工为一体的刺葡萄酒庄。目前,通过产业五化发展,已形成“一村一品”的品牌效应,实现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延长,农特产品附加值提高,有效带动全乡165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赛湾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赛江沿岸的“葡萄海”)

赛湾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赛江沿岸的“葡萄海”)

二、农旅融合推进,促进畲村发展。依托国家4A级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景区、国家3A级穆云畲族乡生态旅游区的品牌优势,融合传统畲族文化、桃文化、刺葡萄文化,借助三月三畲歌会、桃花节、刺葡萄采摘节等特色节会,民族语言歌谣、服装服饰、手工艺等得到保护性开发,畲乡实现精品文化产业动态发展,中国最美葡萄沟、虎头千亩桃园、南山村“悠然田居”、玉林村“廊桥人家”、下逢村“水乡渔村”慢节奏生活体验区等成为新晋“网红点”,掀起畲乡全域旅游新热潮。乡村旅游的发展也是畲民的发展,畲民们纷纷抢抓旅游带来的商机,家门口开起了农家乐、摆起了小摊子、做起了小生意,畲族糍粑、乌米饭、桃花酒、桃花酱、桃胶羹等特色小吃深受游客喜爱。2016年以来,畲乡年均接待游客70多万人次,全年旅游收入超过5000多万元,其中桃花节期间平均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直接经济收入达1600多万元,带动农产品创收900多万元,促进了贫困户增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穆云借助畲乡的特色产业、旅游资源等优势,坚持走农旅融合之路,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创业就业,为贫困户提供良好就业、创业服务,走出了一条贫困户恢复自身“造血”功能的新路子,实现了畲乡从“贫困山村”向“多彩穆云、魅力畲乡”的华丽转身。

三、壮大集体经济,共享发展成果。突出“一村一品一特色”,通过构建企业、合作社和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做大做强传统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从而助推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开展。一是突破难点谋发展。通过积极招商、争取项目资金在产业集中的区域建设茶叶粗精制、水蜜桃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刺葡萄酒酿造、线面生产、薯粉加工等特色农产品加工厂。目前已落实精深加工项目6个,总投资2170万元,惠及周边22个村10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二是多方筹资强保障。将乡村振兴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争取各级项目资金超过3000万元,对接涉农金融部门为产业项目提供利率优惠和创业贷款,其中在扶持贫困村、贫困户产业项目上予以资金倾斜,累计给68户贫困户发放小额贴息贷款185万元,给5个贫困村、165户贫困户发放产业扶贫发展资金600多万元。三是联农带农促增收。推行“村委+合作社+农户”模式,以该模式新发展种植茶叶380亩、纽荷尔脐橙160亩、“红美人”120亩、猕猴桃190亩、甘薯70亩,吸纳6个产业薄弱村贫困户就业11人。四是村企合作增效益。引进福安市农垦集团与6个产业薄弱村联合成立注册资金800万元的福安市农垦穆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各村的茶叶基地提供“种植—收购—农副产品精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现已完成513亩茶叶基地建设,宁德市区农产品体验店6月份开业至今,已经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福州体验店目前已选址三坊七巷,争取在2021年3月份前运营,展示穆云畲族乡生产的茶叶、薯粉丝、线面、桃胶等农产品,为穆云畲族乡农特产品提质增效。同时今年5个贫困村争取扶贫资金300万入股农垦穆云公司,建设茶叶精制加工厂,预计各村每年最少可实现村财增收15万元。完善的村企合作机制,促进了畲村村财增收、贫困户脱贫,2019年,5个贫困村彻底甩掉村财“空壳村”的帽子,村财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1.6936万元,勤劳善良的畲乡群众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虽然穆云畲族乡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相对先进地区而言,还存在一些不足。下一步,穆云畲族乡党委、政府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下党乡乡亲们的回信精神,按照中央、省、宁德市的部署要求,聚焦问题导向,坚持精准发力,以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精神,全力以赴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谢谢!

主持人 郑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感谢蓝涛乡长的介绍。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会后,记者朋友还可以继续采访相关负责同志。

各位记者朋友们,产业扶贫既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支柱,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和重要抓手。在此,希望记者朋友们持续关注、支持我市产业扶贫工作,挖掘、讲好以产业振兴推进乡村振兴的宁德故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宁德篇章!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孙伏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