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宁德文艺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采风创作 作家笔下的虎贝

列伟标青简 勋名泐石牌

2021-03-12 11:21

◎ 缪  华

大凡当世建功、后世流芳的怀瑾握瑜者,在民间传说乃至史籍、家谱等文字里,其出生往往被浓墨重彩地抹上神秘的一笔。一来显现与其对应的天象有天降大任之兆;二来说明其与众不同。闽东的历史名人亦不例外,比如诛杀贾似道的宋代县尉郑虎臣,传说他出生时家乡杜鹃怒放、喜鹊登枝。而两度出任台湾总兵的清代名将甘国宝,出生时后屋土墙崩塌,床前地陷一坑,天天哭闹不停,后得高人指点,破凶转安。而我这文中的主人公黄礼珍,他的出生也颇为灵异。当地口耳相传,黄母即将生产之际,夜半梦见一只猛虎向其扑来,惊吓后生出一个虎头虎脑的小子,又传村庄上空响起一声惊雷,有人见黄家老厝一道灵光直冲云霄。

传说是神秘且奇妙的,却也不失传统文化的内蕴和玄机,占天时据地利拥人和,三者缺一不可。黄礼珍出生传说中的天象有了,人物有了,那就看看地理吧。黄礼珍的出生地在虎贝地界的石堂村,《宁德县志》载:“石堂在明、清时期为宁德县青田乡安远里二十都一图的钟山景与唐山景。”石堂四面环山,北有狮子峰,东有笔架峰,南有展旗峰,西有黄柏峰,中间还有横案似的翠屏峰,群山相围而形成面积近三十平方公里的小盆地,宛如一个石厅堂,故全境有石堂之称。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石堂被拆分为两个村,以盆地中间一自东向西小山脉为界,山南为梅鹤,山北为文峰。该村处于大山深处,在古代交通极为不便,然民风淳朴、尚文习武,人才辈出,仅清朝两百多年,这村落就出了2名进士、8名举人、182名秀才,“武魁”牌匾随处可见,更有“文武魁”父子登科,传为佳话。最让当地人自豪的,莫过于一文一武两位名士———陈普和黄礼珍。陈普是朱熹之再传弟子,是宋末元初闻名于世的理学家、教育家和天文学家。黄礼珍则是清代戍台名将。

灵光冲斗的黄礼珍,字步云,号瑞堂,乳名开义。他出生于清嘉庆戊辰年(1808年),这一年按中国的历法为龙年。查阅历史,这一年外国有人第一次记载了一种奇异的天象:1808年9月1日晚8时07分,天空晴朗,群星密布,这时出现了一种天象,和以前看到的天象相比,它的美、它的光辉和巨大的尺寸都无与伦比。当我们听到巨大的响声被吸引的时候,它刚好呈弧形从地平线升起……它顷刻间滑过这段距离,停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云中,就好像一个长条的直盘,有大约9俄尺(6.35米)长半俄尺(0.35米)厚。文章作者一定是个受过教育的人,很可能是莫斯科大学的教授,因为莫斯科大学和克里姆林宫正好隔街相望,这个天象被称为UFO事件。虽然这和黄礼珍出生的灵光传说没有丝毫的联系,但从天象的解读上多少还是有一些些的巧遇吧。

天圆地方。

在石堂村渐渐长大的黄礼珍,自幼就表现出与同龄孩子不同的志向,说是“鸿鹄之志”也未尝不可。他十岁时在后门山砍柴,仰望天空,对一起去砍柴的伙伴说:“吾要考进士”,并用柴刀在大石刻上“进士”二字,字入石寸许,至今犹存。黄礼珍不但有志向,而且有担当。他因家境贫寒,早早把自己当成了全劳力。种菜、放牛,都是一把好手。他十三岁时到娘舅家干活,一边放牛一边学习。娘舅察觉到外甥不寻常,长大必有出息。于是他将黄礼珍送回家,并建议他父母送他外出历练一番。

秋去春来,黄礼珍转眼十五岁了,父母看到儿子愈加壮实,商量决定让儿子前往福宁府(今霞浦县)做事。离开家之前,黄礼珍来到村里的陈普祠拜祭,并题诗一首:“文笔峰前白鹭归,圣贤堂下汨空垂;我来难觅石堂翁,恍恍惚惚梦里回;先生有成千秋业,吾辈奋争功却亏;唯望青轮重回转,致吾经史导仑纬。”此诗表达了少年黄礼珍希望出人头地,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实现报效国家的理想。

黄礼珍告别了父母,只身前往福宁府。经过十多天的风餐露宿,他来到了离福宁府仅一里之距的风雨亭歇息。这时,一个挑着重担的泥瓦匠一拐一瘸也来到亭中,两人相谈甚欢。泥瓦匠得知黄礼珍去福宁找活做时,顿感欣喜。他正愁着为福宁府武官装修宅院却苦无帮手,遂问黄礼珍是否愿当学徒?黄礼珍当即应允,并挑起泥瓦匠那百来斤重的泥匠工具,随师傅来到了武官府中。

武官名唤黄懿德,有两个儿子。他俩在其父的指导下自幼习武,但天资平平,武功未见长进。一日,黄礼珍在劳作歇息时来到习武厅,顺手拿起一把硬弓,竟毫不费力地拉了个满弓。这事让黄武官知道了,大为惊奇,让黄礼珍试了几样练武用的工具,感觉此后生是个习武的料,遂收他为两个儿子的书童,陪伴兄弟俩学文练武。大比之年,兄弟俩上省城福州比武,黄礼珍一同前往。比武有一项目是骑马射箭,兄弟俩不是马跑急了就是箭射偏了,只得悻悻退场。黄礼珍也想一试,征得考官同意后,他借过马匹,策马张弓,随手一发,即中靶心,赢得满堂喝彩。

黄懿德觉得黄礼珍日后必成大器,又是同姓本家,于是收黄礼珍为义子,倾力培养其文化与武学。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十四岁的黄礼珍前往省城参加乡试,考取了全省第二十五名武举人。此时,黄礼珍还得到福建学政提督陈用光的赏识。之后他进京参加兵部会试,获列一等,被朝廷分发福建省随标。以千总用,蒙发福建水师提标。效力期满,旋补水师提标中营千总(正六品)

从此,一只山中的猛虎变成了海里的蛟龙。

黄礼珍步入仕途的三十多年间,差不多都在水师任职。自1840年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清廷国势渐衰,海盗与倭寇乘机大举袭扰包括福建在内的沿海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黄礼珍所在的福建水师领受了剿寇任务。面对穷凶极恶的海盗和倭寇,他率部众英勇作战,奋力杀贼,屡立战功,被委署烽火门守备,后又署南澳镇标左营游击,补实桐山营守备(正五品),护署桐山营参将。之后,黄礼珍又屡屡斩获海盗与倭寇,因功升补闽左营都司(正四品),后升补水师提标后营游击(从三品),旋奉委署金门左营游击。

咸丰九年(1859年),黄礼珍补授水师安平协副将(从二品),奉旨接替吕大升担任台湾水师协副将。此官职是清朝统治台湾时期海防军事层级的最高武将,其统帅三标水营,数千名水师兵勇。黄礼珍在台的十一年间,积极做好军事防务,坚决抗击倭寇侵扰,为台湾的安全和民众的安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屡次受到皇帝褒奖。文峰村迄今还保存着清帝赐封给黄礼珍及其家人的四道圣旨,一道是道光皇帝赐封黄礼珍祖父黄志阶为武略骑尉、其祖母吴氏为安人赐命;其余的则为道光二十五年任水师提标、咸丰五年任桐山营守备和任台湾安平协副将的圣旨。还被咸丰皇帝诰授振威将军(从一品),除此之外,还有黄礼珍一品武官服像及本人大印一枚。十二块仪仗牌分别写着“诰授振威将军”“统领闽浙官兵”“钦命台澎都督府”“赐封振威将军”“台澎总兵”“兵部会试”等字样。

咸丰十一年(1861年)初,黄礼珍转任广东水师阳江镇总兵,署理广东提督。在北上谢恩途中,获悉台湾彰化戴万生叛乱,戮官陷城,他当即入台会同文武官员部署防务与平叛事宜。此时的清廷正全力围剿太平天国,在台湾的兵力不过几千人,而戴万生的匪盗达数万之众。同治元年(1862年)四月二十六日,在一场平叛的战斗中,黄礼珍重伤不治,为国捐躯,享年五十四岁。福建提督邵连科题诗赞曰:“列伟标青简,勋名泐石牌。”福建省按察司保泰也赠诗:“勤王为上国,敌忔沐功臣。”黄礼珍卒后,被同治帝诰授光禄大夫(正一品)。

五月初夏,我们来到文峰村采风,走进了坐落于村中心路旁的黄礼珍故居。其自东向西排列两座,中间相连,坐北朝南,或许是应了“紫气东来”的说法,这座古民居有别于一般古民居大门与大厅朝向相同的布局,而是采用大厅朝南、大门朝东的格局。进东宅院,先进门亭,经小回廊,小天井转向前厅再进后厅。前厅无楼层,属厅堂式;后厅及左右厢设楼层,属住宅式,两旁有梯上下。前厅青砖铺地,回廊照壁用灰泥雕塑,横额上书“尧天舜日”。天井用青石板条铺成。西宅院大门临近村心溪桥,门厅连接两旁长方形厢房直透正房前后厅,形似四合院格局。

文峰村作为国家级传统村落和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名人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戍台爱国将领、振威将军黄礼珍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尤其是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的当今,更有法理和道义上的意义。除了原有的文物、史料外,近年来,对黄礼珍的研究又添了《为请以黄礼珍升署福建闽安水师协左营都司事》和《浙江福建沿海图·宁德湾福宁府局部图》等重要资料。奏折《为请以黄礼珍升署福建闽安水师协左营都司事》是福建文史专家蒋滨建先生委托在台湾的琴江水师后裔张长卿先生从台北故宫军机处文献中征集而来的,记述的是八位朝廷要员保举黄礼珍升任闽安水师都司(正四品)并获得咸丰皇帝批准的情况。咸丰五年(1855年)十月七日,太子太保大学士兵部事务裕诚、兵部尚书阿灵阿、兵部尚书周祖培、尚书常志、左侍郎王茂荫、宗室春佑、右侍郎曾国藩、沈兆霖等八名朝廷要员联名上奏,称赞黄礼珍打击海盗、维护闽海治安的突出成绩,由此也反映了朝廷对闽安水师驻守当时福建省会咽喉地带的重视。

一生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个皇帝的黄礼珍,为国家、为民族、为台湾的安定稳定和百姓的安居乐业做出重要的贡献。而他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正是他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的爱国情怀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春秋大义。

责任编辑:晴天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